幾天前的一個晚上,女兒寫完作業已經很晚了,收拾書包時才想起來,美術社團的作業明天要交了,但最後一張素描練習還沒畫完。
她嘆口氣,重新坐到書桌前,開始畫畫。我拍拍她的背說:“辛苦啦,媽媽陪著你吧。”於是拿了本書,坐在旁邊的沙發上看。
過了一會兒,又聽見嘆息聲,我探頭過去,女兒趴在桌上,顯然是累了。我勸:“要是累了那就這樣吧。畫到什麼程度,就交什麼,老師應該也能理解。”她搖頭不說話,繼續畫。
後面進展似乎比較順利,沒多久,就差不多完成了。她直起腰來,滿意地看看自己的作品,伸手拿過橡皮,打算把之前打草稿的參照線擦掉。
沒想到,那塊橡皮可能是很久沒用了,很硬,不但沒擦掉鉛筆線,反而擦出了一塊黑色的汙漬。
女兒有點慌,使點勁繼續擦,汙漬卻更重了。她一下就急了,把橡皮重重地扔在桌上,用力跺腳。
我能理解她的沮喪:好不容易畫完了,一不小心,卻又出了錯。她向來有小小的完美主義,不太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我像以往安慰她時一樣,想摟摟她的肩,她用力扭動身體,不讓我碰她。我試圖勸一句:“就一小塊兒,其實,不妨礙的……”(事實上,在我看來,真的只是一點點髒,完全不影響畫面。)她忿忿地說:“哼!”一邊用力在自己的畫具裡翻找,同時煩躁地把覺得礙事的各種筆往四下扒拉。
我想幫她想想辦法:這塊橡皮不行,換一塊別的,你有好多橡皮呢。
我也想接著安慰她:真的沒關係,你畫得挺好的了。
我同時也有點焦慮:時間越來越晚,明天還要早起。晚上睡不夠,早上又起不來,又得不開心……
我甚至也想大喊一聲:幹嘛呢!多大點事啊,至於嗎!!
不過,我深呼吸了很多次,這些話,我一句也沒說。
我默默坐在她身旁,關切地看著她。
她翻找了一會兒,試了不同的橡皮,效果也不太好。沮喪地坐在椅子上,眼裡閃著淚光。我又抬手,試探地放在她肩膀上,她這次沒有抗拒。我摟著她。
我說服自己不去留意時鐘的滴答聲,就這樣陪她,靜靜地坐著。
過了一會兒,她伸手擦了擦眼角。然後拿起橡皮,很輕很輕地擦了幾下,再找到一隻高光筆,在汙漬上輕輕塗了一層白色顏料。汙漬還在,但看起來不那麼明顯了。
“畫完了!”她說,聲音變得輕鬆了。
“哦耶!”我說,抬手和她擊了個掌。這是我們慶祝各種大小事情時常做的動作。
她飛速收拾好書包,開心地跑去洗澡。
看著她輕快的背影,我長出一口氣,心裡的感受是:“幸虧我剛才什麼也沒說。”
記錄這件事,是因為收到一位媽媽的提問——
事情是這樣的——
兒子每週末有足球訓練。那天去球場接他回家。到得早了,在一旁等,剛好看到這樣一幕:教練讓孩子們分成兩隊踢比賽,結果沒有一個隊願意我兒子加入。還有個孩子衝他大喊:“小屁孩兒,你跑那麼慢,球都追不上!”兒子只好孤零零地坐在場邊板凳上。
訓練結束,我們一起回家,他明顯變得非常沮喪,幹什麼事都慢吞吞,無精打采的。我又心疼又著急。想做點什麼安慰他,但是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媽媽問:這種時候,我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呢?
我問這位媽媽:“你之後做了什麼呢?”
她說:“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覺得那些孩子太欺負人了,也覺得兒子有點慫,怎麼不反駁呢?,或者,去找教練告狀呀!但看孩子垂頭喪氣的,也不忍心再說他。他不說話,我也不知道說什麼,倆人就沉默著。看他情緒不好,本來那天還有兩段英語閱讀練習的,我也沒再讓他做。晚飯,我給他煎了塊牛排。”
“你做的很好啊!”我說。啊?媽媽很驚訝,“我做什麼了?”
在我看來,這位媽媽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陪伴。這也是當孩子處於負情緒中時,最希望身邊的親人為他們做的事。
當孩子不開心或者發脾氣,一旁的父母總想做點什麼來幫助他們,或者說點什麼來勸慰他們,這種想法非常自然。
以往討論情緒問題,我們反覆提到“事情與心情要分開”——
要回應心情,而不要著急討論事情。
因為——
1. 解決事情,不一定就能安慰心情。
2. 不是所有事情都有解決方案。
3.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做到:即使事情不順心,也有辦法調整好心情。
前面的兩個例子中的“事情”,剛好都屬於不太容易解決的。在我女兒畫畫的例子裡,“事情”是“畫被弄髒了”。“髒了”是事實,無論想什麼辦法不可能徹底解決。
可能也有人覺得,“事情”應該是“這麼一點兒髒要不要緊?”但“要不要緊”就像“一幅畫畫得好不好”一樣,是沒有客觀標準的。在孩子已經處於負情緒中時,與她爭論一個沒有客觀標準的問題,只會把我們的關係捲入對抗,讓她更加生氣。
在男孩足球訓練的例子裡,“事情”是“被同伴排擠和嘲笑”,而媽媽既不方便干預訓練,也不合適直接指責別的孩子。(其實,我們從各自的經驗也能預料到,類似事件中,直接干預無益於事情的解決。)
那麼我們能做什麼?
對孩子的情緒表示真誠的理解,帶著關切與關心陪伴他。
最後一個關鍵點是:如何表達關心和理解呢?
首先,是在一起。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陪在孩子身邊。
然後,拍拍背,摟摟肩。
或者,陪著散散步,一起吃點好吃的。
接受孩子撒個嬌,耍耍賴,在日常生活的某些環節中降低一點要求……
這些,都比語言更能清晰地向孩子傳遞關心與愛。
而當孩子平靜了,放鬆了,他才能冷靜下來去想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有勇氣去面對更多麻煩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不管發生什麼,爸爸媽媽都理解我,都會陪著我。
這個重要的道理,是孩子成長路上愛和勇氣的蓄水池。
遊戲力經典套裝(全2冊)
¥58
購買
歡迎關注@遊戲力親子
為家長提供遊戲化的育兒指導
+
為孩子提供遊戲化的心理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