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沙子
當你去看孩子們用心畫的作品,不是這些作品有多麼激動人心,而是你的心,是否真的有藝術感覺在跳躍和奔湧。帶著我們自己的審美喜好,去盡情地欣賞和讚美吧!
以前聽畫家朋友說,千萬不要早早送孩子去學畫,會走很多彎路的。我問,那不去學畫畫怎麼就會畫畫了?他說,讓孩子自由畫啊。
自由畫,不給任何指導?有多少家長願意嘗試啊?
最近,3週歲的侄兒奧奧要辦畫展了,他遇到了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的徐老師,他的教育方式就是給孩子專業的畫筆和畫布、顏料,然後讓他們自由發揮,在畫布上隨意畫就可以。侄兒果真很喜歡這種方式,不需要任何說教,就憑著自己天生的喜好和當下的情緒,驅動畫筆隨意塗抹,他竟然能忘我地創作一上午。等他的畫作完成,我們大人一看,竟覺得筆觸連貫、顏色和諧、節奏明快、情緒飽滿。他的很多畫都趣味十足。老師特意拿出孩子們的多幅作品和當代抽象藝術大師的畫進行了比較,還蠻像回事的,於是專門給這群孩子舉辦了畫展。
我非常欣賞侄兒的畫,也欣賞舉辦畫展的老師。很多美術史家講過,西方藝術從最開始的畫具象逐漸過渡到當代藝術的畫精神。那些抽象畫乍看起來,和兒童畫很是接近。對於要反叛以前所有藝術固定模式、概念、規程、技巧的當代藝術家而言,像兒童一樣去創作是必需的,因為兒童混沌鴻蒙,沒有任何的社會約束或者其他知識內容,單單憑著他們的眼睛對萬事萬物的觀看,這似乎是對視神經刺激後的一種正常反射。難怪畢加索宣稱:“我一生都在像孩子那樣學習畫畫。”
那是不是兒童不學畫就真的可以和藝術大師的作品相媲美了?答案也是否定的。看看現實生活中每天有多少兒童拿起畫筆隨意塗鴉,如果這些都是藝術品,那就相當於沒有藝術品了。就像當年,如果沒有杜尚,小便池也永遠是那種瓷做的商品。但是當杜尚為成千上萬商品中的一座瓷器小便池寫上了“泉”然後拿去參加藝術展之後,當代藝術真的就有了革命性的變化。再看看杜尚把幾十個罐頭商標貼在牆上,安迪·沃霍爾把無數的瑪麗蓮·夢露肖像成排放置,那都是當代藝術。用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潘公凱的話來解釋,當代藝術的本質就是“錯構”,原本是生活中常態的物品,被獨立放在展廳裡重新賦予涵義,就成為藝術。
拿這樣的理論去審視純天然的兒童畫,它們為什麼有藝術性?似乎只能用“藝術家本身對世界有藝術觀察或者藝術感受”來解釋了。潘公凱和美國藝術家理查德·舒斯特曼曾經有過一段對話,舒斯特曼講他打坐的時候看到兩個生鏽的鐵桶,最初他認為這兩個鐵桶又破又舊,等到自己安靜下來後,看到了鐵桶,它們的鏽跡、質感、微妙的色調變化,讓他看到了美。潘公凱先生開導他,人清空自己之後,“不是鐵桶變成了藝術作品,而是整個生活成了藝術作品,連海、雲、沙灘、你坐的地方、空氣,都成了藝術作品。為什麼?它們成為藝術作品不是人為的,不是人把它做出來的,而是你的眼睛改變了,你的觀察方法改變了。你的觀察方法一旦改變,你的整個生活就成了藝術。”
所以,當你去看孩子們用心畫的作品,不是這些作品有多麼激動人心,而是你的心,是否真的有藝術感覺在跳躍和奔湧。帶著我們自己的審美喜好,去盡情地欣賞和讚美吧,這些“鐵桶”正是要驗證你的審美能力。
在城市遊走,卻嚮往自然;
為藝術傾倒,反向生活掘進;
向天而歌,哪怕喉嚨沙啞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於《小康》2021年10月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