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大家訪談錄》是繼紀錄片《手術兩百年》播出之後,原班主創團隊製作的又一檔醫學人文高階訪談節目,旨在分享醫學進步,展現醫生價值。
在一問一答中,勾勒平凡、真實且高尚的醫學科學家群像,在溫情與理性之間,思考生命的意義,探尋醫學的本源。
我們將節選出《醫學大家訪談錄》中導演石嵐與董家鴻院士的精彩對話。(Q:石嵐導演;A:董家鴻院士)
Q:董大夫,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紀錄片《手術兩百年》的採訪邀請。您作為一名肝膽胰疾病精準外科的專家,同時又是一位醫院的管理者,您對一個優秀外科醫生的評判標準是什麼呢?
A:一位優秀的外科醫生啊,需要有一雙鷹一樣的眼睛,獅子般的心,和一雙女人的手。什麼意思呢?就是眼睛是要敏銳地觀察和洞察病人的病情和病變,獅子的心,那你就要勇敢,一心赴救挑戰這些難題,挑戰極限。女人的手呢就是要精巧,要細緻。那就說用我們中國的這個話來說,要德才都要兼備。所以德呢就是要有一顆博大的一個愛心。古人說“德不近佛者不能為醫”、 “術不近仙者不能為醫。”要仁心和妙手,這是一個優秀外科醫生所必須具備的。
Q:那我想縫合應該就算是外科醫生“妙手”的一個重要體現了?那在手術當中,對於哪個部位的縫合它的難度是最大的呢?
A:通常在我們肝膽外科的手術當中最難的還是血管,如果血管受到侵犯了,就要進行受累血管的切除、修復和重建,這個往往是風險最大的,因為出血對病人來講是有極大的威脅,大出血可以導致病人的死亡。
而血管的修復呢,從技術上也要求很高,血管的縫合的技術。如果哪怕是一個微小的處理不到位,都可能造成血管的狹窄,血管的血栓的形成,最後到了血管的阻塞,這時候就會失敗。
Q:那我想縫線本身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吧?
A:這個蠶絲線可以說一直用到了我們國家應該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應該在九十年代以後我們國家才逐漸地出現了這種化學合成的一些無損傷的縫線,過去的蠶絲線呢它是很粗糙的,蠶絲是編織的線,它表面是不光滑的。縫針穿過血管壁的時候呢,會導致血管壁的這種撕裂傷。而且這個縫針,蠶絲線是穿在針眼裡邊這樣抽出來的。這個針呢也不是說無損傷的縫合針線。針在穿過血管的時候,線在穿過血管的時候。它都會造成血管壁的這種撕裂傷。
1894年法國發生了一起震驚世界的刺殺總統的事件。當時的法國總統薩迪·卡諾被人刺破了腹主動脈,儘管當時外科醫生已經在傷口中找到了這個破裂的動脈,但是血流的壓力很大,當時也沒有很好的控制出血和修復血管的技術,最後這個總統是不治身亡。當時在法國引起了很強大的震動,這些民眾都指責外科醫生無能。其實是當時歷史條件下技術水平所限。
卡雷爾發明了三定點血管縫合技術之後呢,應該說是開啟了血管外科技術的一個新的時代。
三點縫合法呢是1912年就法國醫生卡雷爾他首次發明的。他就是先把要吻合的兩個血管斷端先縫上三針,等距離的三針。這樣一個就是把血管的前壁和後壁把它分離開來。第二由於這三點是等距離的,在以三點為標誌,再進行這個血管的縫合的時候呢,就能保證這個縫合的均勻,縫針的均勻,這樣就可以避免這個血管的縫合的狹窄,或者是避免這個血管的扭曲。卡雷爾這個三點縫合技術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一個技術的進步。他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Q:2006年,您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精準外科”,能介紹一下當時提出這一劃時代理唸的背景嗎?
A:一位優秀的外科醫生啊,需要有一雙鷹一樣的眼睛,獅子般的心,和一雙女人的手。什麼意思呢?就是眼睛是要敏銳地觀察和洞察病人的病情和病變,獅子的心,那你就要勇敢,一心赴救挑戰這些難題,挑戰極限。女人的手呢就是要精巧,要細緻。那就說用我們中國的這個話來說,要德才都要兼備。所以德呢就是要有一顆博大的一個愛心。古人說“德不近佛者不能為醫”、 “術不近仙者不能為醫。”要仁心和妙手,這是一個優秀外科醫生所必須具備的。
技術的進步呢,就提高了外科實踐的確定性。外科實踐確定性顯著提升的基礎上,我們就能夠在去除病灶、臟器保護和損傷控制這三個關鍵外科要素之間,取得一個精確的平衡,或者是求得它的最大公約數。因為這三個外科要素呢是決定病人治療效果,決定病人預後,那麼從而我們就會用最恰當的,針對每一個病例進行最正確的決策和精確的干預,那麼達到這個外科治療既安全又高效,微創的目的。最後使病人獲得最佳的康復。
這樣一種理念和它理念所指導下的技術或者技術體系,當時我覺得應該用一種新的概念名詞來定義它。當時我們想了很多的詞叫精確外科,叫精緻的外科,叫精細的外科等等,最後我提出來叫精準外科,precision surgery。這個精準外科呢,它能夠體現現代外科的內涵。
所以整個外科的發展,它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不斷地演進的。在每一個時代外科學都會因為有這些科技的進步,賦予它新的內涵,從而導致外科理念和正規化的轉變。那麼可以說呢現代外科技術發展到進入21世紀以後,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它依舊是因為現代科技的和傳統外科方法的這種融合,極大地提升了外科世界的確定性,是以推動整個外科技術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叫精準外科時代。
在精準外科理念的引領下。那麼從技術上面現在不斷地創新發展,已經形成了以可量化、視覺化、可控化為這個特徵的一個現代外科的技術體系。同時呢極大地提升了外科實踐的確定性。使得我們在去除病灶的同時,能夠最大化地保留健康的器官和最最佳化地控制全身的創傷資訊,使病人得到最佳的康復。
現在這個精準外科的技術呢可以說在世界上面已經普遍地得到了認可和應用,應該說是這個精準外科的理念吧,是推動了外科領域的一個革命。
Q:進入精準外科時代以後,那是不是就意味著手術的作用越來越小了呢?
A:我們中國的這個話來說,要德才都要兼備。所以德呢就是要有一顆博大的一個愛心。古人說“德不近佛者不能為醫”、 “術不近仙者不能為醫。”要仁心和妙手,這是一個優秀外科我覺得不能說手術的作用會越來越小,手術的作用的模式,手術干預的指徵,那麼手術和非手術之間的這種綜合應用,會進一步地改善,會改變外科治療的模式,改善外科治療的效果。當然瞭如果我們能夠在更早期的階段還不需要外科手術的時候就能夠發現疾病或者干預治療,有效干預治療的話,那這種外科手術呢可能就不需要了。
實際上現在也有很多的疾病,過去是必須(實施)外科手術,現在是已經被非手術的方法所替代的。比如我們肝臟早期的肝癌,直徑少於兩公分的小肝癌。這種適當選擇的病例,射頻消融或者微波消融就可以替代外科手術進行根治,達到和外科手術一樣的效果。外科呢在我們可預見的未來不會消失,只不過外科干預的適應症,外科干預的模式,外科干預和非手術治療的綜合應用會發生很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