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新華社奉我政府之命發表了一篇宣告,宣告指出:“越南當局無視中國方面的一再警告,最近連續出動武裝部隊,侵犯中國領土,襲擊中國邊防人員和邊境居民,局勢急劇惡化,嚴重威脅我國邊疆的和平和安全,中國邊防部隊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奮起還擊。”
同日,數十萬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越南,對越自衛反擊戰由此正式拉開序幕。
戰爭打響以後,世界各國對此高度關注並紛紛站隊,有支援我國出兵的,有保持中立不發表看法的,還有指責我國,要求我國從越南撤兵的。
當時,國際社會比較在意是,美、蘇兩個大國之間的看法,除此之外,還特別關注了印度方面的看法,因為同越南一樣,印度也曾因為想要侵佔中國土地,而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乾脆利落的出兵收拾了一番。
那麼,印度對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此次出兵還擊越南,究竟有著怎樣的看法和態度呢?這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其實從當時的國際社會背景來看,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以後,各國對於美蘇兩國的看法是比較重視的,因為這兩個世界大國才是站隊的風向標,那麼,今天為何要著重對印度的態度進行探討和分析呢?
這是因為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前,中國人民解放軍還曾為保衛疆土,守護邊民,進行過對印反擊,從這一點來說,印度和越南這兩個國家與中國是有著不可言說的十分相似的糾葛的。
二戰結束以後,各個國家都小心翼翼的為自己的國家發展而努力地謀出路,中國當然也不例外,一直都在為軍隊的建設而努力著。尤其是在抗美援朝中打敗了由美國帶領的16個國家的聯合國軍之後,中國更是讓世界各國重新整理了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認知。
但是極度膨脹的印軍卻不知深淺的在我國邊境地區一再挑起爭端,先是在我國忙於抗美援朝的時候,趁機派兵侵佔了門隅首府達旺,將我國在那裡的政府人員強制進行搬離,之後還先後染指了我國數十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由於建國初期,我國和印度有著不錯的交情,所以中國對此,一直本著和平共處的原則,希望能夠透過談判解決中印兩國之間存在的問題,但是印軍卻將我國的忍讓當做是好欺負,非但沒有就此收手,反而更加變本加厲地在邊境撒野,武裝衝突流血事件也不時發生。
委屈不能求全,中國政府剋制著向印方發出了最後的警告,但是,印度方面卻依舊沒有收手,侵佔了更多麥克馬洪線中、西段的中國領土,印度總理尼赫魯甚至寫信給周總理,無恥地提出了12.5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要求。
面對印度如此無理、無恥且猖狂的做法,我國領導人自然不會接受,在印方不斷的侵襲之下,我國最終於1962年10月20日,被迫開始進行自衛反擊。
這場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使出了打鐵的力氣,竟沒想到印軍是如此的不經打。印度軍隊被人民解放軍打的暈頭轉向,潰不成軍,印軍政府甚至做好了遷都的準備,印軍全國都陷入了一種極大的混亂。
最後在給了印軍足夠的教訓之後,熱愛和平的我國就主動撤軍了,此戰,我國不僅收復了被印軍侵佔的領土,並且為中國贏得了此後幾十年間的安穩環境。
打不到自己身上不知道鞭子有多疼,十多年後,越南沒能因此受到警醒,反而步了印度的後塵。相較於印度來說,中國與越南的交情還要更深一些,但兩國最終還是走向了兵戎相向的地步。
越南獲得獨立也好,走向統一也罷,哪一場戰爭中國沒有對其伸出援手?要錢給錢,要物給物,不僅如此,還派出軍事智囊團到越南的戰爭前線,對越軍進行戰術指導,除此之外,我國還為越南援建了許多工程。可以說,如果沒有我國的援助,越南連能否真正獨立都很難講,更不用說實現統一了。
但不曾想,全中國人民勒緊褲腰帶卻養出了一頭充滿野心的白眼狼,越南走向統一之後,不僅開始在東南亞進行侵略擴張,侵犯寮國,出兵柬埔寨,而且竟開始不斷對我國邊境進行蠶食和侵略。
面對中國一而再再而三的剋制與忍讓,越南有著和此前印度同樣的想法,覺得我國會委屈求全,會一再退讓。
但中國從來都是一個不惹事但也絕對不怕事的國家,剋制和忍讓,是念在昔日舊情,也是我大國風範的體現,而絕非是躲事、怕事,更不會是畏懼和妥協。
1979年2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對屢次侵犯我國邊境的越軍展開了還擊,黎筍集團對此顯的有些措不及防,他們雖明白自己所做種種終會招致中國軍隊的嚴厲打擊,但是真正到了面對真正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時刻,他們不免還是顯的底氣不足。
中國人民解放軍再次為保衛邊疆,踏上了自衛反擊的征程,結果也是眾所周知的,僅僅28天的時間,中國人民解放軍就完成了所有既定目標,順利班師回國了。
雖然印軍和越軍各有各的無恥,但是卻擁有一樣的結果,那就是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打了個落花流水,中國人民解放軍向世人再次展現了中國軍威,用最真切的行動告訴了世人“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那麼,曾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狠揍一頓的印度對於十餘年後中國的這次反擊戰,有著什麼樣的態度呢?當時的國際輿論又是什麼樣的?
各國如何站隊
其實在1979年2月17日,中國做出對越自衛反擊的宣告以後,當日晚23時,黎筍集團也透過越南之聲廣播電臺,發表了一則政府宣告,宣告表示,面對事態的發展,河內當局將會“堅決戰鬥”“堅決回擊”。
中越兩國的政府都做出了正式的宣告以後,各國也很快對此亮出了態度。
首先,是蘇聯。蘇聯作為中越兩國矛盾激化的重要推手,事態嚴重之後,勢必要第一個跳出來亮明立場,一方面當然是由於蘇越兩國有著友好合作關係,蘇聯方面有履行友好的義務,而越南也在第一時間去抱了蘇聯的大腿。
雖然黎筍集團在宣告中以強硬的態度表示會“堅決戰鬥”、“堅決回擊”,但是黎筍集團其實根本沒有把握,所以,他們一邊擺出強硬姿態做以回應,一邊便趕緊向自己的靠山蘇聯進行了求助。越南方面緊急呼籲莫斯科:“要加強同越南的團結,支援和保衛越南。”
另一方面,蘇聯作為當時的世界大國,它不先站出來說話,那麼其他小國是不敢輕易表明態度,亮明立場的,所以蘇聯先站出來亮明自己的立場,這樣與蘇聯同一陣營的其他國家,尤其是華約國家才敢亮明自己的態度。
彼時的中蘇關係已經惡化,所以蘇聯是完全站在越南一邊的,事實上,越南之所以在中越邊境如此肆無忌憚,也是因為背後有蘇聯撐腰。
蘇聯方面於2月18日發表宣告稱:“蘇聯方面堅決要求停止戰爭,要求中國軍隊立即撤出越南領土!”並且“語重心長”地叮囑北京的決策者,“要趁著尚且為時不晚停止下來”,聲稱“越南人民有可靠的朋友,這一次他們還是能夠保衛自己”。
“可靠的朋友”指的便是蘇聯自己,蘇聯和越南在此前已經簽訂了友好合作條約,蘇聯表示,蘇聯會履行蘇聯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友好合作條約中所應承擔的義務。
如此一來,華約國家以及其他與蘇聯關係密切的各個國家也紛紛表明態度,對中國的軍事行動表示譴責,對越南表示支援,並要求中國從越南撤軍。這些國家有古巴、古巴、保加利亞、東德、匈牙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蒙古等。
除了蘇聯之外,其次最受關注的就是美國的態度了,同為世界大國,美國的態度自然也是世界各國的風向標。
美國總統卡特在2月18日寫給埃及總統薩達特的信中,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態度,信中強調,美國關於中越衝突的立場是:主張必須保持克制,越南從柬埔寨撤軍,中國從越南撤軍。
之後,美國政府高層還在白宮開會討論了中越邊境戰爭問題,透過此次會議,制定了美國對於中越衝突的五項基本原則,核心內容則是美國的直接利益並沒有因此受到威脅,所以美國不會直接捲入中越之間的衝突,但又表示會避免由於蘇聯的介入從而導致戰爭擴大的情況的發生。
中美關係此時已經越發密切,美國雖然表示持中立態度,但還是表示了決不允許蘇聯的介入,其實美國這就是在向各個國家說明,雖然明面上美國持中立態度,但是暗中或是必要時,會站在中國一方。
有了美方的表態,日本也隨之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對越南的反擊是牽制性的,並不是中越全面衝突。日本政府發表外相談話時還提到:對中越之間原本緊張的邊境狀態發展為武裝衝突感到十分地遺憾,強烈希望中越兩國能夠以和平的方法儘可能迅速地解決當前的事態,從而早日恢復整個印職地區的和平。
戰爭爆發兩天之後,日本領導人在和蘇聯大使進行會談時,呼籲蘇聯要慎重行事,不要使得戰爭擴大化。
其他大多數國家一致保持中立的態度,呼籲衝突各方儘快停止一切敵對行動,越南從柬埔寨撤軍,而中國則從越南撤軍,同時呼籲衝突地區以外的國家保持最大的剋制,不要採取任何可能導致衝突進一步升級的行動。
相對於這些國家,印度的態度則顯的有些不同。
印度方面的態度
2月18日,印度總理德賽發表了宣告,他表示,印度對中越邊境的衝突發展到如此嚴重一事上,深感震驚,同時也感到不安,並且提出了中國從越南撤軍的要求。
兩天之後,印度外長瓦傑帕伊在議會上院發言時同樣也談到了中越邊境問題,對此,瓦傑帕伊表示:“我們反對在國際關係中採取懲罰性的軍事行動,我們也敦促有關各國特別是對沖突雙方施加影響或在該地區有利害關係的大國,採取慎重和剋制的態度,武裝力量必須撤走,以免在危險反應的鎖鏈上進一步升級,而使問題變的更加嚴重。”
22日,在議會答辯時瓦傑帕伊又說:對待中越衝突一事,所有的國家的軍隊,尤其是大國,應該十分克制,向中國施加壓力,以迫使中國從越南撤軍。並進一步表示:“印度願意向面臨新危機的越南表示聲援。”
隨著中越戰爭發展,德賽又透過電視表示:“印度在這件事上所持的立場,不會對中印兩國的外交關心有所損害。”德賽之所以這樣說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印度方面不僅想要中國從越南撤軍,還想要在不結盟運動的內部取得一致的意見。
不管怎麼說,對於中越衝突,印度最終表現出來的態度是中立的,但是對於解放軍的軍事行動印度卻是持反對意見的,在所有持中立態度的國家,印度是唯一一個只要求中國人民解放軍從越南撤軍的國家。而印方表示,“此舉不會損害印度同中國的關係”這一說辭,真是可笑至極。
而對於當時其他持中立態度的國家,在軍事行動的要求上都是希望中國從越南撤軍,越南從柬埔寨撤軍的這種雙撤軍的態度,中國是支援的。
因為中國早就在進軍越南之前就做出了宣告:“我們始終要的不過只是和平和安定的邊界。在給予越南侵略者以應有的還擊之後,中國邊防部隊將嚴守祖國的邊疆與邊界。”
而最終,中國也的確做到了言行一致,在不到一個月將越軍擊潰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接受命令,全部從越南撤了軍。
其實,印度除了在議會上發表演講要求中國撤軍以外,還曾嘗試尋求不結盟組織的支援,不過印度的這種做法最後卻碰了一鼻子灰。
要說印度並非是與蘇聯關係密切的國家,與越南走的也並不近,卻堅持要讓我國撤軍,雖然聲稱我軍的此次出擊,不利於地區局勢的平穩,表示中國作為一個地區大國,需要剋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行為,免得造成東亞、東南亞地區大戰。但是持中立態度又要求中國單方面從越南撤軍的做法,還是不免讓人覺得這是因為當初的中印衝突而導致的。
從前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瞭解到,印度和越南都是因為侵犯了中國之後被反擊,所以印度方面難免會對越南生出一種同情心,而這種支援越南軍隊和反對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軍事行動的行為,其實也是為印度為自己的過去“鳴冤叫屈”的一種方式。
印軍方面希望透過這次事件,掀起一股批判中國的浪潮,讓大家都能夠像他一樣去指責中國的所作所為,將這場戰爭乃至對印自衛反擊戰戰爭的爆發都歸咎到中國的身上,所以印度迫切地希望,可以藉此機會詆譭、中傷我國,從而使我國的國際聲譽受到損毀。
但是印度的此番行為真的算的上是吃力不討好,明明與蘇聯以及越南的關係並不密切,而是與美國關係算得上還不錯,而當時中美關係也正交好,並且沒有已經透露出了會在暗中幫助中國的資訊,結果印度還是執意跑去蘇聯的陣營為越南說話,意圖在國際上掀起譴責我國的浪潮。
對此,筆者只能說,仇恨的力量真是大,也足以見得62年的那場戰爭,成為了印度銘心在骨的痛。
當時,印軍也確實是被打痛了,明令嚴禁對中國軍隊進行挑釁,印度總理尼赫魯更是直接稱:“每一個印度人都應該銘記1962年。”所以印度才會對能夠攻擊中國的機會顯的如此的迫切。
不過身正不怕影子斜,雖然中國人民解放軍給了印軍慘痛的教訓,但是中國政府當時其實還是向印度方面表達了最大的善意,將繳獲的印軍武器和捕俘的印軍戰俘一一歸還和釋放。由此得見,中國從來是和平的維護者和踐行者,反觀印度的做法,高下立見。
值得一提的是,當對越自衛反擊戰真正打響以後,那些聲援越南的國家,包括蘇聯、印度在內,並無一國出兵援越,蘇聯沒有動靜,印度更是未動一兵一卒。
越南對此大失所望,以最快的時間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徵兵,也就是“全民總動員”,企圖以全國之力進行反擊,結果我國在擁有絕對的作戰優勢的情況下,主動宣佈停戰,將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撤回了我國境內。
我軍取得戰爭的勝利以後,很多國家對中國此次的軍事行為更是直接表達了支援。
義大利在《新日報》發表了名為《不是入侵,而是教育》的社評,總結中國的行動並非是廣義的戰爭,而是一場武裝警察行動。
日本在《產經新聞》上《河內認識到力量的差距,在完全撤軍問題上還會產生曲折》一文中,直白地指出“如果越南不在某種程度上與中國恢復舊好,那麼國家的重建是不可能的。”
其他國家也不約而同的倒向中國,而印度則再次向越南表示了“同情”,但是除此之外,並沒有其他的行動。
中國和印度以及越南之間的戰爭並非是不可調和的,但是他們卻野心膨脹到什麼勸說都不能入耳,最終步步緊逼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劇,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中國向來愛好和平,但是絕對不會任人宰割,中國人可以站的艱難,走的苦痛,但絕不會跪著,所以,任何國家都不要妄圖在中國的大地上進行掠奪,“勿謂言之不預”。
中國一路走來,從來都不是順風順水的,不管做什麼決定,都總會有人跳出來反對,但是中國從來不在乎是否有人支援,只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今日之中國,已經成為了讓世界停下來傾聽其聲音的存在,中國聲音響徹世界,而世界也期待著更加擲地有聲的中國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