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原子彈問世以來,全球絕大多數無核武國家就一直深受像蘇聯、美國、法國、英國這種擁核國家的“核訛詐”。稍微國小力微一些的,例如新加坡、菲律賓這樣的國家,在美國的核威懾下(也可以看作是核保護),無論國內人民反對還是贊成,其政府都必須跟隨美國的對外步伐,在必要時刻充當所謂“反華急先鋒”。
而稍微強大一些,但依舊沒有核武庫的國家,諸如伊朗、土耳其這樣的國家,雖然在地區局勢上能夠對一些小國產生壓力,但是在面對諸如美俄這樣的核武大國時,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下屈服於“核武大棒”,進而在涉及到國家利益於主權的問題上,對有核國家展現出較為“畏怖”的姿態。
中國在1964年試爆了第一枚原子彈,讓中國從此不再被美蘇等國“核訛詐”的同時,也讓中國從一個軍事科技水平落後國,走向了核武軍事強國之路。不過,在擁有了核武發展技術以後,以當時中國的核武數量、洲際彈道導彈發展技術來看,要真正能實現打擊到美國、蘇聯的各類重大戰略目標,當時的中國與現在的中國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而且就算在核彈頭數量、洲際導彈技術發展方面,中國實現了突飛猛進,美國也絕對坐視不管,原地踏步,不思進取的。根據美國政府2020年的核彈統計資料,美軍現役、非現役的核彈頭總計3750枚左右,同比2019年的核彈頭數量要減少了55枚,比1962年美蘇爭霸白熱化時期的31225枚要減少了87%以上。
而與之相對比的,則是中國在核彈頭數量上呈現“相對更少”的現狀。根據國外軍事專家、軍事智庫的推測資料,中國2020年的核彈頭數量大約在300枚左右,僅次於美國、俄羅斯,比法國、印度、巴基斯坦、朝鮮等國的保有量更多。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中國現存的核彈頭數量僅僅只是美國的“十分之一不到”,像中國這樣的經濟軍事實力僅次於美國的國家,在核彈頭數量上的“弱勢”,是否說明中國應該適當擴大一下自己的核武庫?
早在2016年中美南海對峙的時候,就有過一些國內軍事愛好者、軍事新媒體從業者認為,中國現在的海軍仍遠遠不如美國,就算未來發展30年,中美兩國的海軍實力對比也未必能實現逆轉。與其在常規軍事力量上大做文章,不如大力擴充核武庫,在強大的洲際彈道導彈技術以及發展中國軍事外宣基礎的加持下,讓美國時刻清楚中國的強大核威懾。從此讓美國不敢對中國在軍事方面有所“進犯”。
但是,像這樣的想法是不瞭解軍事,且脫離實際情況的。要知道,在美蘇爭霸的年代裡,美國最高核彈頭保有量超過了31000枚以上,而蘇聯最高核彈頭數量超過了45000枚以上。若中國發展核彈頭數量,那美國瞭解情況後也肯定會增加數量,到頭來,這個核彈頭數量之爭,也終究成為“21世紀版軍備競賽”罷了。
那麼,中國在保持現狀的情況下,有什麼核心原因,讓解放軍不懼怕美國的核威懾呢?中國怎樣發展核武庫,在不需要發展數量的情況下,讓中國主動掌握對美核威懾的主動權,從而讓中國在實現全方位崛起的同時,不受美國干擾地實現民族復興?在中國騰飛進行時的當下,我們早就找到2大現實原因了。
第一大現實原因,和核武載體的科技發展水平有很大關係。在兩個或多個國家之間的核威懾中,“二次核打擊能力”的概念,是最受各國政府重視與認可的。這個概念的實際意義,指的就是被核武打擊國在遭受到敵人第一輪核打擊後,還有多少固定式核彈發射裝置、機動核導彈發射車等仍具備對敵打擊能力,而在具備打擊能力的基礎上,又是否能夠徹底毀滅先手核打擊的國家。
就現在的意義來看,這不僅需要擁有足夠數量的核彈頭,而且還需要隱蔽性、機動性、防護性強悍的核彈頭投射工具。就具體案例來說,可以參考發射井,核潛艇,核彈發射車等。只有將這些加在一起的時候,一個國家才算真正擁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核威懾(不然被敵人先手打擊一波死完了,沒有反擊能力,這個核威懾也是不存在的)。
而這一切與核武載體的科技發展水平的高低息息相關。就拿核潛艇為例,在研發了能保持核武庫的基礎上,這些能夠攜帶核彈頭的潛艇們必然得有可以容納核彈發射平臺的容量,這就關係到一個國家的造船工藝實力,以及在船體構造、潛艇推進器方面的技術水平(在潛艇艦身隱蔽性技術上發展,可提升核潛艇的隱蔽性與生還率)。
而在擁有了容納發射平臺、核彈頭在潛艇內儲存維護的能力後,有條件的國家還會在此基礎上研發核動力潛艇(掌握穩定核裂變技術),將穩定的核能應用到潛艇推進上。唯有如此,這個核潛艇才能在水下儲存長時間的待機狀態,同時又能在水下埋伏的情況下,給假想敵國家有著真實的核威懾。
在這一點上,中國核潛艇的發展雖然和美國、俄羅斯相比還有一定程度的差距,但就核威懾效果而言,中國已經達到了自身的需求。隨著中國核潛艇技術的不斷髮展,以及在洲際彈道導彈上的不斷精進,中國的核威懾實力將會愈發強大,美國也無法在軍事上威脅到中國。
第二大現實原因,與中美兩國對抗中,中美兩國在核武“實現目標”上是絕對不同的。對於中國來說,中國需要對美國做到的,並不是搞“核訛詐”,而是搞“核威懾”。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並不理解核威懾與核訛詐這兩大概念之間的區別。
從政治角度來說,核威懾概念的存在,是為了防止假想敵國家採取一些對自身不利的危險行動,從而保障本國的政治利益。例如中國發展對美國的核威懾,本質目的是為了讓中國維持與美國之間的戰略和平,既讓美國對打擊中國後的戰爭成本感到害怕,從此不敢為了削弱中國而對華宣戰,又透過維護數量不多的核彈頭,以最小的成本來實現最大的政治利益。
而將核威懾發展到核訛詐這一概念後,實際情況又變得不同了,剛才我們提到核威懾的核心思想是希望透過核武平衡,來達到敵人不敢輕舉妄動的目的。而核訛詐則是透過海量的核彈頭數量,來對假想敵進行政治施壓,讓一些無核、少量核彈頭國家在政治談判桌上,走向有利於核大國的立場。
所以出於這樣的目的,我們也能看到為何美國仍保有如此大量的核彈頭(對其他小國搞敲詐勒索的工具)。而這些核彈頭其中又有不少是戰術核武器,存在部分戰略核武器。而中國的核彈頭並沒有說明到底是戰術還是戰略的。萬一中國核武庫裡放著的全是滅國級別的戰略核彈頭呢?不要小看中國政府的智慧,也更不要小巧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決心。
而將視角切回到美國時,我們可以發現,若中美之間發生核戰爭,就算美國政府自己推算中國核彈頭可能無法殺死所有美國人,但就美國的政治體制而言,也絕對不可能承擔得起一場曠世核戰的慘烈後果,就算是“喪失大多數美國人性命的勝利”,美國政府也必然是無法接受的。而上述的這些,其實就是具體向的戰爭成本。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並不需要在現階段於核武上追求“最強與最先進”,更需要在核武上尋找到適合自身國情,同時又能真正實現本國戰略目標。隨著中國在經濟、軍事方面多重意義上的崛起與革新,無論是中國核彈頭數量也好,還是中國核武力量的技術發展水平也好,必然會隨著國力強盛而強,而日漸衰落的美國也必因國力衰弱而弱。未來,將是屬於中華民族之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