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前夕,本該忙於種草的美妝博主們卻在團建“打假”。
打假物件是天貓、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的一批旗艦店。這些旗艦店自稱由海外品牌官方授權代理、保證正品。然而,經營者並非真正的海外品牌,而是透過搶注商標、仿製產品等方式冒名頂替的中國商家。
以彩妝和潮牌為重災區,一些在社交網路走紅、但尚未進入中國市場的小眾品牌正面臨著艱難的處境。從未進入中國市場的日系眼妝品牌熊野職人,忽然擁有了多家旗艦店;美國平價彩妝品牌Colourpop的“國產平替”遍佈各大電商平臺之餘,甚至開始走向線下。
在消費者的認知中,旗艦店是類似品牌官網一般的存在。“高仿旗艦店”的出現,是多個環節漏洞共同造成的結果:缺席中國市場的海外品牌被搶注商標,掌握商標的中國商家繞過品牌註冊旗艦店,背靠國產供應鏈銷售仿冒產品,甚至克隆出一個“國產平替”品牌。
同樣的仿冒策略,複製到“海外旗艦店”依然有效。那些海外直郵、保稅倉發貨的商品,真的來自品牌官方授權渠道嗎?
搶注商標,洋牌變國貨
椰子是美國平價彩妝品牌ColourPop的忠實使用者,曾經透過代購、官網等渠道多次購買其產品。今年8月,椰子偶然在天貓發現“ColourPop旗艦店”並下單購物,“很多海外品牌都有官方旗艦店,它是天貓店鋪,產品從包裝設計到名字貨號又都完全一致,我就比較信任。”
商品到手後,使用體驗卻不如從前。直到最近,椰子才透過一位美妝博主的打假影片得知,ColourPop在國內各大電商平臺並未開設旗艦店。“我翻出產品仔細一看,有一行小字寫著,這家公司是廣州ColourPop,不是美國品牌。”
Colourpop的高仿旗艦店誕生背後,是一套國內商家針對海外品牌的完整山寨策略:搶注品牌商標,利用商標註冊旗艦店,再批次銷售仿冒產品。
由於商標權的地域性特徵,海外品牌在進入中國市場時,需要在我國註冊本地商標。而山寨海外品牌的第一步便是搶注商標。
國家智慧財產權局資料顯示,廣州黛洛妃化妝品有限公司(下稱黛洛妃)於2015年首次申請ColourPop第3類(化妝品所屬分類)商標,並於2018年6月註冊公告。
同年9月,ColourPop美國品牌方向我國商標局提出無效宣告請求。根據裁定結果,該商標在化妝品等商品類目宣告無效。此後,黛洛妃多次申請ColourPop商標,最近一次是在今年2月。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黛洛妃,同時還有多個主體在申請這枚商標。
根據天貓商城的招商規則,註冊品牌旗艦店需要提供商標註冊證或商標註冊申請受理通知書,如果店鋪由第三方代運營,還需要商標權人(一般為品牌方)的獨佔授權書。另據36kr-未來消費了解,由平臺定向邀約、或是體量較大的品牌,可註冊“官方旗艦店”。京東、拼多多等平臺旗艦店的招商規則與之類似。
只要成功搶注商標,商家就能利用平臺規則,繞過品牌自行註冊旗艦店。ColourPop旗艦店的經營主體“東莞市卡泡貿易有限公司”,實際上是取得黛洛妃的授權,而非真正的ColourPop品牌方。
至於產品層面,受惠於長期的OEM/OEM代工業務,中國擁有日趨成熟的美妝供應鏈。想要仿冒品牌的產品與配方並非難事,考慮到成本與效率,“高仿旗艦店”通常只會仿冒幾個熱門單品,比如“EXCEL旗艦店”就主打四色眼影盤。
“ColourPop旗艦店”幾乎複製了原品牌的所有產品線。對此,一位從事美妝產品進口的供應商對36氪-未來消費提出了一種猜想,“這家廣州公司可能原本就是ColourPop的中國代工廠,做代工的同時在國內註冊了商標。”
線上開店的同時,“中國版”Colourpop也在滲透線下渠道。今年9月,有網友就在深圳某購物中心發現一家自稱全球授權直營的“Colourpop專櫃”。另外,其擁有一個與美國官網高度相似的中文網站。網站介紹稱,Colourpop是“一個以彩妝產品起家的中國本土美妝潮牌”。
與Colourpop經歷相似的,還有因一款眼線筆走紅社交媒體的日本品牌UZU(熊野職人)。天貓、京東、拼多多三大電商平臺與抖音平臺上,均有“熊野職人旗艦店”。其中,拼多多與抖音旗艦店為同一經營主體。
熊野職人拼多多旗艦店客服稱,“熊野職人”是國產品牌,與前述日本品牌沒有關係。UZU日本品牌方則對36kr-未來消費表示,目前在國內並沒有官方銷售渠道,UZU與上述旗艦店也不存在合作關係。
“高仿旗艦店”取締難
搶注商標的問題由來已久,耐克喬丹、3CE、無印良品等一眾品牌早年進入中國市場時,都曾因此陷入漫長的商業糾紛。
天貓等平臺規定,一個品牌在同一類目只能開設一家旗艦店。同時,考慮到侵權風險,被搶注的品牌一般需要更換名稱註冊。資生堂旗下防曬品牌ANESSA因此將中文名稱改為安熱沙(原為安耐曬),眼影品牌EXCEL註冊了“SANAexcel海外旗艦店”,與山寨的“EXCEL旗艦店”相區分。
但即使品牌入駐各大電商平臺,由於“高仿旗艦店”鑽了商標漏洞,在註冊流程和資質方面並未“違規”,很難被取締關停。如同旅遊景點一旁的“假兵馬俑”,“高仿旗艦店”至今仍在誤導並不知情的消費者。
國產快時尚品牌UR也遇到類似的難題。在天貓搜尋“UR旗艦店”,在官方旗艦店之餘,還有一家由廣州業松皮具有限公司(下稱廣州業松)經營的“UR箱包旗艦店”,其銷量最高的一款商品月銷超過6000單。自2017年起,UR母公司快尚時裝曾多次就商標侵權問題起訴廣州業松。
至於在社交網路走紅、但尚未進入中國市場的海外小眾品牌,則面臨著更高的維權難度。一方面,這些品牌大多體量有限,尚未計劃佈局中國市場,因此存在一定的資訊差;另一方面,在今年5月以前,我國對於動物實驗的檢疫要求也阻攔了不少有入華意願的海外品牌。
成立於2018年的韓國潮牌FREI,此前便不知道“FREI旗艦店”的存在。其品牌工作室對36kr-未來消費表示,這家位於天貓的“Frei旗艦店”並未取得品牌授權,也不是FREI的官方銷售渠道。
一位從事海外品牌引進代理的機構負責人對36kr-未來消費表示,很多潮牌與設計師品牌由於團隊不完善,無暇顧及海外市場,“可能他們自己的官網都處於斷貨狀態。”
真正的品牌方無法進入中國市場,“高仿”們就會藉機快速生長。截至目前,Colourpop旗艦店已經擁有超過80萬粉絲,多款商品月銷上千;僅有數千粉絲的熊野職人旗艦店,熱銷單品的月銷卻有7000單。
在椰子看來,如果真正的品牌方沒有入駐、與高仿旗艦店“打擂臺”,消費者將更難分辨店鋪與產品的真假。“畢竟消費者的第一反應都是‘我要買東西’,搜尋出一家旗艦店,Logo、包材和圖片宣傳都和正品一模一樣,大家很難產生警惕、去判斷是不是假貨。”
Colourpop已經開始行動。其美國總公司於2019年註冊新浪微博,在品牌官網和微博同步宣告,品牌並未在國內開設淘寶/天貓/京東旗艦店、微信微店、中文官網或線下店鋪。此後,Colourpop還曾入駐小紅書,並與支付寶合作,開設支付寶小程式旗艦店,官網支援支付寶付款、直郵國內。
海外直郵,也有風險?
10月13日,淘寶主播雪梨在其雙11保稅倉專場直播中上架了一款熊野職人眼線筆,這款產品來自“UZU海外旗艦店”。
UZU海外旗艦店客服稱,店鋪為UZU品牌官方授權,保證正品,但不便出示品牌授權書。但對於這場直播,UZU日本品牌方卻表示並不知情。該品牌負責人對36kr-未來消費表示,就目前掌握情況來看,UZU與該旗艦店並沒有合作關係。
海外旗艦店是以海外或港澳臺實體公司為經營主體的B2C店鋪,商品採用海外直郵或保稅倉發貨,屬於跨境電商業務,是海外品牌入華的一個便利選項。天貓國際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共有29000多個海外品牌入駐天貓國際,八成以上品牌為首次入華。
但“海外直郵”就一定代表著官方直營、品牌正品嗎?
根據天貓國際、京東國際等平臺招商規則,註冊“海外旗艦店”需要持有海外或港澳臺註冊的商標、或是商標權人的獨家授權書。換句話說,國內商家搶注商標、繞過品牌開店的做法,同樣可能在海外旗艦店上演。
還是以Colourpop為例,36kr-未來消費發現,京東國際與天貓國際上各有一家“Colourpop海外旗艦店”,兩家店鋪的共同經營主體是一家香港公司(Colourpop Cosmetics Limited)。兩家店鋪客服的標準話術是,本店為Colourpop自主品牌某某國際海外旗艦店,所售產品均為正品。
但根據Colourpop官方說法,上述海外旗艦店均不是官方授權的銷售渠道。而當記者詢問是否與美國Colourpop為同一品牌時,客服則表示,“與國外的/其他品牌沒有關係。”
一位美妝線下渠道商對36kr-未來消費提出了兩種可能性:一是商家在香港或海外地區搶注商標,打造出“港版Colourpop”,在內地生產和銷售;二是透過海淘進貨,再透過海外旗艦店進入內地市場。
“在其他地區搶注商標、冒充進口品的情況挺多。這些商品在我們的渠道也有銷售。”這位不願具名的渠道商表示,“現在很多國內工廠都會在國外註冊或是收購一個小品牌,然後在國內生產和銷售。”
出現在雪梨直播間的“UZU海外旗艦店”同樣有待考究。
“UZU海外旗艦店”的經營主體也是一家香港公司(Bestware Co., Ltd),唯一董事黃某強是中國廣東人士。香港智慧財產權署資料顯示,“熊野職人”在香港地區的商標由杭州景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請註冊,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章菊花,在中國內地持有另一枚商標“MUF”。
儘管章菊花與“熊野職人旗艦店”各經營主體並無直接關聯,但巧合的是,熊野職人天貓旗艦店的經營主體“金華市益力商貿有限公司”名下還有另一家旗艦店——仿照彩妝品牌玫珂菲(Make Up For Ever)的“MUF旗艦店”。
就目前掌握的資訊而言,尚不能判斷“UZU海外旗艦店”的真偽。UZU日本品牌方對36kr-未來消費表示,不排除(海外旗艦店)與品牌下游經銷商合作的可能,還需要做進一步調查。
“海外旗艦店”辨別難度更高的原因也在於此。海外品牌複雜的經銷體系與授權鏈路是供應鏈管理的長期難題,羅永浩、薇婭等頭部主播,都曾因為沒有摸清品牌授權鏈路而陷入“假貨”糾紛。
從“旗艦店”到“海外旗艦店”,始於商標爭議、利用平臺規則漏洞的“高仿旗艦店”,長期困擾著各大品牌與其消費者。未來,隨著天貓、京東等平臺加速引進海外品牌,這塊灰色地帶還有待法律法規與平臺規則的共同規範。
文章來源:未來消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