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之間存在緊密的關係。它們都是由同一個領導人所發起的。可以說,新文化運動是五四運動的基礎,就是在新文化運動的作用下,才會有如此多的年輕人開始追求民主和科學,有這麼多的知識分子開始關心國家的命運,才會有人參與到五四運動當中去。因此可以說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新文化運動開啟了中國的近代民主之路,而五四運動則將這種民主思想化為行動。
新文化運動是一次思想改革運動,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誌》,次年改稱《新青年》,舉起“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猛烈抨擊封建主義舊文化,提倡新文化。隨後,還提倡白話文代替文言文,並在“文學革命”的口號下,提倡新文學。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的先進分子開始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1918年11月李大釗發表的《庶民的勝利》、《布林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代表了中國先進分子的新覺醒。新文化運動不僅為五四愛國運動作了思想準備,同時隨著這次運動而更加深入發展,使社會主義思潮逐漸代替資產階級思潮而成為運動的主流,並在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準備。
五四運動 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透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新文化運動吹響了五四運動的前奏,而五四運動則昇華了新文化運動,將新文化運動所宣傳的民主思想帶入了中國,這兩次運動都是中國近代的民主運動。它們都發生在國家存亡之際,它們的目的都是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