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有一個百寶箱,它被稱為“百什件”,乾隆摯愛的珍貴玉器都收藏在這個盒子裡。百什件一共有九層,若干個抽屜分佈在每一層裡,每一件玉器在每一個抽屜裡都有它專用的小格子,這聽起來完全像個小迷宮,而格子的形狀又與玉器是完全吻合的。乾隆皇帝在鑑賞百什件裡的玉器時,被一個名字叫“丁觀鵬”的宮廷繪畫師真實地記錄了下來,並將畫取名叫“弘曆鑑古圖”。皇帝喜歡把玩玉器,所謂“上之所好下必流行”,所以當時在宮內宮外收藏玉、玩賞玉就成為了時尚,大臣們進貢的物品也都選擇了熱門的玉器。
在以前大臣們都會給乾隆進貢,而這些貢品都有清單記錄,像和碩怡親王弘曉,他的進貢就有漢玉拱璧、文帶以及文玩等等,再比如和碩肅親王的清單當中有玉獸以及玉盒子等等,而和珅是當年乾隆皇帝最為寵愛的大臣,觀察他進貢的清單,會發現和珅給乾隆皇帝的貢品大多都是玉器,有玉佛、玉製的果盤、嵌玉的香薰等等非常多的玉製品。一天乾隆皇帝正在玩賞這些大臣們進貢的玉器時,一個玉盃引起了他的格外關注,這個玉盃看上去有一些漢代的風貌,但是用手輕輕撫摸的時候,居然有一點渾濁而且也不溫潤,見聞廣博的乾隆皇帝心裡泛起了疑問,於是傳喚雕玉世家出身的玉家姚宗仁到了殿內,姚宗仁上前看過之後就表示這是他的祖上所作,表示因為是家裡祖傳的手藝,所以他一眼就能認出來。
結果姚宗仁被乾隆皇帝降旨,按照能夠做成一個假玉盃的時間來扣除姚宗仁的薪俸,一個月糧錢或者兩個月的糧錢,其實這件事情姚宗仁是很冤的,玉器的鑑定是要靠經驗和常識的,但有一些古老玉器,由於朝代過於久遠,所以當時的文獻記載也不具體和全面,促使一些器物原本的樣貌特徵幾乎無人曉得,而大家難免就會出錯,哪怕是有“玉痴”之稱的乾隆皇帝也鬧了這麼一出笑話。
乾隆皇帝還非常喜歡一種外方、內圓且中空的那種筒形的玉器,他仔細研究過,認為這是古人們要抬一些重物時所利用的一種輔助工具,並且把它叫做“釭頭”,乾隆皇帝還把自己的一些見聞與註解寫成了詩,命令玉匠們刻在玉器上,此後這些有著筒形的玉器就被做成了玉筆筒,並且放在了御桌上,還有的被加上了銅板和蓋子,可以用來插花,這樣就非常方便乾隆隨時可以把玩。而這裡,有一個知識點小tip,就是在乾隆去世的90年之後,有古玉學者專家考究出乾隆所說的“釭頭”其實就是“玉琮”,它是古代君王們祭拜大地時使用的禮器。
乾隆皇帝曾經把一件獨具匠心的作品與春秋時期的和氏璧等量齊觀,這件作品是一塊玉石,它的中心被拿走了一件碗坯,而剩下的玉料被蘇州的工匠雕刻成了“桐蔭仕女圖”,這是體現江南庭園風光的一件作品。它的四周有茂盛嚴密的蕉葉,還有玲瓏剔透的假山,在玉料中間凹進去的位置還被順勢雕刻成了兩扇半月形的門,門內門外都有一名少女,她們在透過門縫互相之間進行窺探,這件作品的做工之精細,神韻拿捏之精準,難怪深得乾隆皇帝的喜愛。
在乾隆皇帝去世以後,清朝的國力開始迅速衰落,所以這個時候對玉器的需求就大大減少了,製作玉器的工作也步入了低谷。在乾隆的兒子嘉慶時期,有一些頗有標誌性的仿古碧玉,但是這個階段,每年從新疆運到紫禁城裡的玉石只有2000多斤,還不到乾隆年間的五分之一。在道光元年,皇上下令暫時停止了從和田以及葉爾羌運來玉料,一直到後來滿清覆亡,玉料的進貢也沒有恢復。
而在紫禁城內,對於玉器的珍藏,在清末民初的時候又有了一次比較短暫的興盛狀態,這是因為當時的慈禧非常喜歡玉器。在慈禧當年居住的長春宮裡,到處都可以看見慈禧珍藏的玉器,慈禧所使用過的玉石,還有玩賞過玉物件,足足能夠裝滿3000個檀香木箱。而且在日常生活裡,慈禧也是玉不離手的,喝茶用的是玉茶碗,吃飯時候用的是玉筷子、玉勺和玉碗,就連在八國聯軍入侵的時候,慈禧準備逃離京城出去避難時,都沒有忘記帶上她摯愛的玉器。
慈禧的所有玉石當中,最偏愛的是來自雲南、緬甸地區的翡翠玉,慈禧的喜好也影響了當時所有人對於翡翠的使用,一直到今天也很流行,很多人都會選擇在身上佩戴一塊翡翠玉。現如今,故宮博物院把當年慈禧太后所居住過的寧壽宮建設成了“珍寶館”,那些曾經被帝王們無比喜愛的玉器,在這裡供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參觀、品味與欣賞。
搜尋關注“玉雕匠人衛喜珍”,收穫更多玉石收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