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日報-川觀新聞
陳立基 川觀新聞記者 餘如波
在成都第二繞城高速與青白江交界處的廣漢地界上,有一座相傳由唐代禪宗八代馬祖道一禪師建立的龍居寺。走進山門,就能看見一座古色古香的小型殿宇,三間九檁歇山式筒瓦屋頂,正方形木結構翹角飛簷,一般稱為“中殿”。
中殿內頂樑上有楷書兩行“惟大明正統十二年歲次丁卯十二月癸丑十二日已值黃道吉日建立龍居禪寺”,明正統十二年即1447年。20世紀50年代,龍居寺的楠木林和大殿均逐漸譭棄,獨獨中殿儲存了下來,其中珍貴的明代壁畫得以倖存。如今在四川省,僅存有新津觀音寺、平武報恩寺、蓬溪寶梵寺等少數幾處明代壁畫,龍居寺中殿壁畫以其明代民間繪畫的高超技藝,成為我國佛教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珍品。
12幅壁畫共86平方米,內容來源於《圓覺經》,採用了線描、刀刻、注塑等手法,人物、蓮臺立體感很強。畫中樓閣壯麗,人物莊嚴美妙、祥雲環繞,有的手託法器,有的手持蓮花,有的端坐法臺,菩薩有小鬍鬚,非常人性化。
這些壁畫究竟為何繪製、由誰完成?西側第一幅壁畫右上角的題跋提供了線索:“奉佛祈保信士王升周緣信女龐氏伏為次男王志瑛右洎閤家眷等以今於成化二年三月十八日良旦舍施資財,繪畫圓覺菩薩一位用祈保……”。明成化二年即1467年,說明壁畫可能是在中殿修成後20年間,由一些佛教信眾捐資陸續完成的。
清秀靈巧的筆法、生動的造型、嚴謹的構圖,使這些彩繪壁畫栩栩如生。著名古建築專家劉致平20世紀30年代來龍居寺考察後,在《四川明代廟宇》一文中,對龍居寺中殿及壁畫讚賞有加,稱其“全屬上品,相當可貴”。1942年,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曾到這裡臨摹,對壁畫大加讚賞,認為“有敦煌壁畫風格”。2013年3月,國務院核定公佈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居寺中殿及壁畫榜上有名。
本文來自【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