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派以戴進和吳偉為代表,活動於宣德至正德年間。因創始人戴進為浙江人,故有浙派之稱。繼起者吳偉為湖北江夏(今武漢)人,畫史亦稱他為江夏派,實屬浙派支流。
戴、吳二人都曾進過宮廷,畫風亦源自南宋院體,故浙派與宮廷院畫有密切的關係。戴進、吳偉作為職業畫家,畫藝精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都很擅長,山水畫成就尤為突出。但二人風格又有所區別。
戴進變南宋的渾厚沉鬱,而為健拔勁銳之體,但仍不失謹嚴精微;吳偉以簡括奔放、氣勢磅礴見勝。論者謂他“源出於文進(戴進),筆法更逸,重巒疊嶂,非其所長,片石一樹,粗簡者,在文進之上。”戴進、吳偉前後踵接,影響了一大批院內外畫家。追隨者有張路、蔣嵩、汪肇、李著、張乾等人。
張路字天馳,號平山,大梁(今河南省開封)人。繪人物,師法吳偉,山水學戴進“狂態”,用筆豪放縱逸,水墨酣暢淋漓,
山雨欲來圖 明代 張路
圖上風雨到來之前,黑雲壓頂,遠山朦朧;一漁夫收網而歸,步伐匆匆;此時樹葉、小草隨狂風擺動,小溪涓涓流水,迎接著即將到來的雨水。此畫多用粗筆溼墨,以粗獷的筆觸營造出山雨欲來前的氣勢。
觀瀑圖 明代 張路
畫中的山石雜木以飽含水分的潤墨表現,用筆奔放豪爽,線條方折頓挫,富於緩疾、濃淡的變化,顯然受到宋元時期粗筆水墨一派及吳偉等人水墨寫意畫風的影響。此作是張路在山水題材作品中不可多得的小而精之作。
張路的人物畫,本是學吳偉的,但後人的批評,認為他只能得到吳偉的力,而不能得到他雅秀高逸的趣味。這幅畫衣紋用筆快速有力,但筆的轉折處還相當從容,並不是一味粗野的畫所能比擬。面部、手、書帙、牛眼等處,都用膠調赭,膠太重而變了色,稍微有點呆滯。
蔣嵩善用焦墨,筆法簡率。山石雖有斧劈皴的痕跡,但不像馬遠、夏圭那樣堅硬外露,而是落筆草草,水墨暈染濃淡相宜.
畫家用簡練概括的手法,表現群山繞湖、輕舟橫渡的清曠之景。湖面上一條篷船盪漾,船尾一人靜坐讀書,船頭漁夫用力撐篙,釣竿斜插於船上,表現了文人士大夫閒適安逸的生活情趣。
汪肇字德初,明代畫家,作品多動盪之勢。
圖圖繪春日景色,燕子飛來,柳葉發芽,桃花盛開;柳樹下溪水匯合向下奔流而去,一隻成年白鷳似低頭覓食,尾翎修長絢麗,另一隻似幼鳥,羽毛未封,立於岸邊斜頭仰起。
浙派至後期,一味追求粗簡草率,積習成弊,正德後遂見衰微。明代後期藍瑛,有人稱之為“浙派殿軍”,從師承、畫風看,實與浙派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