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對越自衛還擊戰英雄
馮正榮
2021年國慶節,成都的大街小巷裝扮一新,街道兩旁的路燈杆掛上了國旗、機關和小區的大門插上了國旗,滿城洋溢著“中國紅”。園林工人在街道兩旁佈置了花壇,種植了色彩各異的鮮花,滿城都是花團錦簇,紅旗招展的新氣象。美麗的成都秋高氣爽、氣候宜人,在國旗和鮮花的映襯下,散發出濃郁的節日氣氛。漫步在成都街頭,一股愛國之情油然而生。
為慶祝國慶,當過兵的一些戰友在成都鯤曲小廚飯店進行聚會活動,坐在我旁邊的是來自野戰部隊的甘在和戰友。我和他以前沒見過面,聊天中得知,他1957年出生於四川省資中縣雙河公社(現資中縣雙河鎮),1976年12月入伍,曾是第14軍41師123團8連班長。透過兩年多的軍事訓練,他對火箭筒的操作技能非常熟悉,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戰功卓著,被中央軍委授予“英雄火箭筒手”榮譽稱號。
由於他的出現,對越自衛還擊戰成了飯桌上談論的熱門話題。1979年2月,我在汽車第十八團十三連擔任指導員,我帶領連隊到四川省眉山市第50軍149師445團運送參戰部隊到眉山火車站上火車。那天,我們拉團機關的人員和裝備,車開到後勤處倉庫裝貨,他們把一捆捆白布裝上汽車,白布上印著盤子大的三個黑字:“裹屍布”,當時我心裡一驚,拉這麼多裹屍布上前線,這將是一場慘烈的戰爭……機關幹部上車了,家屬們抱著小孩相送,幾個兩三歲的小孩知道爸爸將要上戰場,哭喊著:爸爸,爸爸,爸爸……我們的車開動了,家屬們抱著孩子跟著汽車追趕,我提醒帶隊的駕駛員,把車開慢點,讓爸爸再看看孩子,讓孩子再看看爸爸……唉!每當有人提起對越自衛還擊戰,我總是想起那裝上車的一捆捆裹屍布……總是想起那些家屬抱著孩子追趕我們的汽車,孩子哭喊著爸爸,爸爸,爸爸……那場景我記憶猶新,永遠都不會忘卻。
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戰,我雖然沒有上前線,但運送野戰部隊上前線的場景永遠印在了我的腦海裡。今天和對越自衛還擊戰的英雄坐在一起吃飯,他的英雄事蹟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和好奇。午飯後,其他戰友去打麻將了,我在茶樓裡採訪了甘在和,對他的英雄事蹟有了初步瞭解。
那天採訪過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加之,國慶期間,我在電影院看了國慶大片《長津湖》,使我更加感到:我們這個時代,應該是敬仰英雄、崇尚英雄、學習英雄、爭做英雄的時代。於是,我上網查了中央軍委給對越自衛還擊戰授予榮譽稱號的英雄名單,甘在和所在的第14軍41師只有甘在和1人被授予榮譽稱號,甘在和真的不簡單。我在網上查看了甘在和的英雄事蹟,深深地感染了我、激勵了我、打動了我。
國慶大假後,我又約甘在和到茶樓長談,他的講述把我“帶”到了對越自衛還擊戰硝煙瀰漫的戰場……1979年2月17日拂曉,從雲南到廣西兩千多公里的邊防線上,綠色訊號彈騰空而起,頃刻間,萬炮齊發、炮聲隆隆、火光沖天、排山倒海。甘在和隨大部隊進入了越南境內。戰鬥打響三天了,甘在和所在的三營一直是預備隊。看到前面的部隊押送俘虜下來了,扛著戰利品下來了;還看到前面部隊抬著傷員下來了,抬著犧牲的戰友下來了。甘在和怒火沖天,恨不得衝上一線,和敵人拼殺。2月20日,上級決定三營加入戰鬥,並擔任部隊先頭營追趕逃跑的越軍。甘在和扛著兩個火箭筒和戰友們追到了扣周地區,在一個兩山緊夾的名叫貴都芳的村莊附近,6名越軍跑到了一個廢舊大房子裡,藉助有利地形,架好2挺機槍和4支衝鋒槍組成火力網,負隅頑抗,我軍戰士一時難以突破。
在這關鍵時刻,一排長吳洪軍發出了簡短的命令:甘在和,幹掉他!甘在和揹著一具火箭筒,小心翼翼地潛伏到房子對面的一棵樹下,他看到左邊有一個土坎,便於隱蔽,這個地方離敵人隱蔽的房子還有50多米,為了保證打得準,他貓著腰繼續前行,到了20米左右的地方,他支好火箭筒,校了又校,果斷地扣下擊發機,一發火箭彈飛過去正中目標,6名越軍一次性全部解決,大大地鼓舞了部隊計程車氣。
部隊繼續前進,2月27日到了為麻地區一個叫水洞的山村附近,突然聽到對面的山腰響起槍聲,部隊前進的道路被封鎖了。越軍在水洞佈置了4個火力點。第一個火力點有一個越軍上尉和一個士兵正在架機槍準備射擊。甘在和發現後,眼疾手快,扛起火箭筒站在地上先敵開火,正好擊準目標,兩個越軍見了閻王。甘在和打掉第一個火力點後,手提火箭筒,貓著腰,連滾帶爬地衝向了第二個火力點,他運動到一個死角後,還是用無依託的掮炮方式射擊,打掉了第二個火力點。甘在和迅速轉移地方,利用一個小土臺,利用無依託的掮炮射擊方式,幹掉了第三個火力點。甘在和機敏地滾下坡,仍然用掮炮的方式,打啞了敵人的第四個火力點。大約十分鐘時間,甘在和連續摧毀了敵人的四個火力點,打死10個敵人,繳獲十支衝鋒槍、一挺機槍。
前進的道路打通了,部隊像一把鋼刀插向了17號高地。在17號高地,越軍修築了堅固的工事,對我軍瘋狂掃射。甘在和又在山溝架起了火箭筒,對著越軍陣地的兩個火力點發射了兩發火箭彈全部命準目標,兩個火力點被摧毀。甘在和還發現了越軍一個工事,敵人進進出出扛彈藥,他分析是一個臨時彈藥庫。他麻利地裝上火箭彈,臥倒瞄準,一條火龍飛出去,在越軍的彈藥庫裡爆炸了,跟著各種彈藥炸成了一片。在數天的戰鬥中,甘在和打出了9發火箭彈,發發命中目標,除一發未爆炸外,其餘8發全部摧毀目標,斃敵近20人,堪稱百發百中的火箭筒手。
在數天的追擊戰鬥中,甘在和的頭部、面部、腿部都受了傷,尤其是兩塊彈片打進了他的左腿,戰友們勸他撤下去住院,他堅決不肯,一直堅持到了3月6日,部隊接到撤軍命令,他才帶著感染了的傷口住進了醫院。
戰後,甘在和榮立了一等功、中央軍委授予他“英雄火箭筒手”榮譽稱號,並授予“一級英模獎章”。
1979年8月,甘在和在部隊提幹,他在部隊歷任排長、副連長、連長,在擔任連長期間帶領連隊參加了收復老山的戰鬥,打出瞭解放軍的威風。後任團司令部軍務股長。他當幹部期間帶領部隊刻苦訓練,英勇作戰,成績突出,多次立功授獎。
1990年,甘在和轉業到成都市公安局,他退伍不褪色、轉業不轉向,默默無聞地奮戰在公安戰線上。他轉業到地方,很少提及戰鬥英雄的事。他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受傷住院後,給他評了三等甲級(按新標準套為七級)殘廢,現在頭上還有爆炸殘留物沒有取出,腿上的彈片雖然取出了,但留下了後遺症,遇到天陰下雨,頭和腿都會隱隱作痛。黨的十八大後,黨和國家非常重視傷殘軍人的撫卹問題,多次提高撫卹金。他在部隊多次搬家,把軍人殘疾證丟失了。轉業到地方後,沒有軍人殘疾證,加上當時有關材料沒有裝入檔案,到現在都沒有領到傷殘軍人撫卹金。他給我說,對越自衛還擊戰後,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的英雄,許多都犧牲了,我現在還活著,手腳都能動,我已經很幸運了。
真是:
硝煙戰場,英勇殺敵衝鋒陷陣;
訓練場上,摸爬滾打勇當先鋒。
戎裝雖解,信念堅定軍魂猶存;
歲月流逝,英雄本色不斷傳承。
統帥曾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我們要在全社會樹立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的良好風尚”。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曾何幾時,隨著戰火硝煙散去,隨著時代的變化和更替,英雄的光環似乎變得有些暗淡,追星似乎成了年輕人的時尚。青少年是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時期,這一時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非常重要。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每個人都有機會上戰場殺敵,不可能每個人都戰鬥在一線,總有默默無聞的幕後英雄,總有平平凡凡的奉獻者。我們要在全社會提倡,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敬仰英雄,學習英雄,在各自不同的崗位上,為國家和社會奉獻一份光和熱,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一定能實現。
成都出了個歌星李宇春,幾乎人人皆知。成都出了個戰鬥英雄甘在和,很少有人知曉。我有責任把甘在和的英雄事蹟撰寫出來,傳播出去。
(本文插圖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
馮正榮 甘肅省酒泉市人,1954年2月出生,1972年12月入伍,入伍後就成了川藏線上的一名汽車兵。曾任連隊文書,營部書記,連隊副指導員,指導員,副教導員,宣傳股長,兵站站長,宣傳科長,大站政委,幹休所政委。曾四次榮立三等功。2003年在部隊退休後,一直在川藏兵站部機關幫助工作到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