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源——水
我們的地球雖然有70.8%的面積為水所覆蓋,但淡水資源卻極其有限。在全部水資源中,97.5%是鹹水,無法直接飲用。在餘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類難以利用的存在於兩極的冰蓋、高山的冰川和永凍地帶的冰雪,因此真正能夠被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全球總水量的0.3%。由於世界上許多地區淡水資源普遍稀缺,而且面臨汙染問題,加之人口數量的增加、經濟社會的發展,工農業用水、城市用水量持續增加,因此必須對水資源進行統籌規劃和管理。據聯合國公佈的統計資料,全球目前有11億人缺乏安全飲用水。我國的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220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的1/4,被聯合國列為貧水國家。其中,淡水鹽鹼化是導致淡水資源匱乏的一個原因。
當前,全球內陸淡水水體鹽度普遍上升,這種現象被稱為“淡水鹽鹼化綜合徵”。淡水鹽鹼化,俗稱淡水變鹹,是指內陸淡水的鹽度逐漸升高。通常,淡水的含鹽濃度在0.01‰至0.5‰。平均而言,1升海水含鹽35克左右,1升淡水中含鹽0.5克(萬分之五)以下。半鹹水的含鹽量在0.5‰至30‰之間,其中寡鹽水含鹽0.5‰至5‰、中鹽水含鹽5‰至18‰、多鹽水含鹽18‰至30‰。
事實上,“水的命運並非掌握在自己手中”,引起淡水鹽鹼化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全球氣候變化、面源汙染、汙水排放等。
越喝越渴,只因你沒喝對水
炎炎夏日,揮汗如雨,渴了來一杯涼白開,瞬間爽勁十足,幸福感滿滿。真所謂,“歡樂暢飲涼白開,健康舒適在自心”。然而, 你能否想象在口渴難耐的時候,如果只有一杯苦鹹水的感受?怎一個“愁”字了得?人亦難耐,何況是一直生活在淡水中的微型生物。
淡水變鹹不僅會直接影響我們的飲用水資源,而且會破壞基礎設施;例如,給水排水管道系統更容易腐蝕和受損。淡水變鹹對生活在淡水中的生物影響非常大。例如,高鹽度對淡水魚的繁殖和卵的發育影響很大,嚴重影響魚兒的生長。科學家發現,我們常說的淡水四大家魚(青、草、鰱、鱅)在鹽度為20‰以上的水體中長得慢、死得快,魚寶寶出生少、成活率低。除了大個體魚類,每升淡水中還有成千上萬、甚至上億的微型浮游生物,這些微型浮游生物是我們肉眼難以直接觀察和識別的,只有藉助顯微鏡才能觀察。那麼,淡水變鹹對這些微小生命有什麼影響呢?它們會不會也被鹹死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科研工作者選擇濱海城市廈門的杏林灣水庫進行了長達13個月的跟蹤研究。
淡水變鹹,部分微型浮游生物真的會被鹹死!
杏林灣水庫由於海水的入侵、生活汙水的排放,使得它的鹽度濃度發生明顯變化,從0升高到6.1‰,超出了淡水範圍,達到寡鹽水和中鹽水水平。研究發現,城市水庫的淡水只要微微變鹹(即鹽度的小幅度增加)就會導致微型真核浮游生物敏感種面臨死亡威脅,並使得生物多樣性顯著降低。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可以分為丰度高而多樣性低的核心類群和豐度低而多樣性高的衛星類群。在低鹽度條件下核心浮游生物網路的穩定性較高,而在中、高鹽度條件下衛星浮游生物網路的穩定性較高。這些浮游生物群落演替對於維持水生態系統的穩定與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淡水資源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水資源,國之棟樑不可無,生命之水不可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一泓清水,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因此,保護淡水資源,應從我做起、從身邊點滴做起。以浪費用水為恥,以節約用水為榮;不隨意丟棄垃圾,做好垃圾分類工作;不使用含磷量高的洗衣粉和洗衣液,為水體富營養化防控做貢獻;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水資源,現在全球逐漸變暖,冰川融化,對環境造成巨大的影響,進而也會威脅到水安全。
保護淡水資源,守護綠色家園,促進綠色發展,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綠色家園添磚加瓦!
來源: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