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讀中國史》:世界史座標下的中國,張宏傑,又一次對中國史的犀利獨到解讀。歷史年代的推進,單以個人人均福利來說,並不總是會越來越好,雖然大家都期盼著日子越過越好,可是歷史的發展往往不以人的意志為基點。歷史的發展往往是很多種因素在共同促進的,歷史從來都不會重演,但讀史會對的社會發展有著借鑑參考作用,然而於個人而言又有何益處呢,每個人都是歷史浪潮中的一個小水滴,既是浪的組成部分,也隨浪逐流,但願能在歷史的波浪中找準自己的位置,處之泰然吧。
文明的起源
中華文明是一條自古至今未中斷過的文明,這種連貫性同時造成目前社會文化的強大慣性。何為文化?生活習俗、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宗教信仰等,目前所觀察到的現象都能在歷史中都能找到影子,因此對於中國歷史的解讀也更能熟知今日的文化現象。由於中國所處地理位置受青藏高原、西北高原、東南沿海的隔離,可以算給中國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獨立發展演進的環境,但是也正是由於地理環境的原因,在農業文明基本成熟後,由於周邊民族文化上普遍落後於中國文明,使其受到的挑戰小,從而也喪失了探索農業文明之外的其他動力及自我劇烈變革的壓力。從夏商周三代封建主義到秦朝後期帝國主義,中國由離散的封邦小國走向了共同體,政治權利縱向到控制每個平民,國家汲取能力和空前提高,後期的所有國家基本上都是沿襲著秦朝帝制,始終走著治亂興衰的歷史迴圈之路。關於信仰問題,西方普遍信仰基督教、伊斯蘭教,而中國的信仰呢?其實是祖先崇拜,今天依然如此,給親人上墳時,總會祈求保平安、保發財。祖先崇拜的特點主要是來源血緣關係,所有文明的早期基本上都是祖先崇拜,這也是農業文明造就的特點,老人依靠農業生產積累的經驗形成一定的權威,而歐洲以地中海為中心的發展在農業文明後期打破這一原則,依靠低成本內海航行貿易,逐漸打破了這一傳統原則,並逐漸形成共神信仰,弱化了家族血緣關係的紐帶,透過商業貿易帶來的利益的需要形成的陌生人之間以契約為原則的生存法則,並逐漸演變成後續的商業發展基礎。而中國古代王朝始終是一個以農業發展為基礎的大一統帝制國家,延續了幾千年,文化也是具備極大慣性的,直至今日仍存在以血緣關係為重,忽視商業契約精神的情況,“好大一棵樹”仍普遍可見。
封建到帝制
以封建制為主體的小國共存狀態,透過天子血緣關係進行諸侯分封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血緣關係弱化並導致了內部紛爭局面,到後期的春秋戰國時期大小戰爭無數,但也是由於這樣動盪不安的局面,亂世出英雄、敢於打破現有的思維框架,而湧現出一大批思想家孔子、孟子、老子、莊子、韓非子爭相以自己的思想理念來進行普世,其中以法家在秦朝實施的商鞅變法最為成功,為什麼呢?在生死存亡的戰爭年代,單靠道德倫理來解決問題不太現實,因此透過制度來嚴格實施獎懲法則,使得國家軍事化,平民透過軍功也能走向上層階級,這一法家制度式創新使得秦朝得以迅速崛起,但以君主利益為重的法家思想在當時過於精明算計,苛政猛於虎。正所謂成也法家、敗也法家,秦朝的制度過於汲取並超出了民眾的承受力,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就這樣秦不過三代而亡,只存在了15年。初期的漢朝吸取了秦亡的教訓,採用了無為而治、修養生息的政策而後出現了文景之治,第二點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來進行門面裝點,讓皇權披上道德的外衣,但其內在執行還是以法家思想主導,外儒內法,後續中的王朝統治也是基於此邏輯。
秦朝到清朝的歷史迴圈
從秦朝到清朝都是參照大一統的郡縣制,不斷修復皇權統治,限制後宮、子嗣、權臣的權利,不斷強化皇帝的權利,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輪迴的歷史,頻繁地朝代更換,一個重要因素是農民起義,每隔百十年,就會發生一次大的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地主階級的統治,部分調整了生產關係,新地主階級繼續調整政策,一次一次輪迴。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的輪迴呢?這裡說一說黃炎培定律:
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週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有的因為歷時長久,自然地惰性發作,由少數演為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並且無法補救。
究其根本,還是皇朝帝制的原因所導致,所有的制度系統均是為皇朝服務的,帝國應對社會的變化,主要的手段是管,不斷增加機構人員來進行管理,並限制民間組織的自我管理,隨著時代的推進,不斷膨脹的皇權、官僚系統過度地汲取基層農民的勞動成果,農業生產在光合作用下是存在天花板的,從而導致底層農村無以為生最後爆發農民起義。宋代時期是中國政治文明的最高峰,但重文輕武也導致了國防力量的薄弱,最終在蒙古的攻佔下,終結了這個中國古代最高文明。
開啟國門後的中國
馬克思說,殖民主義摧毀了東方農村田園詩般的傳統生活,這“從純粹的人的感情上”當然值得深切同情。然而與此同時,這也是歷史的進步。步入全球化以來,中國的歷史主線就由原來的治亂迴圈這一條線,變成了中國傳統和西方文明這兩條線並行。這兩條線相互交叉,相互作用,共同主導著中國歷史未來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