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死亡,宣告著他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人們為了紀念逝者,會舉辦一場喪葬之禮,以緬懷逝者。在喪葬禮儀中有著許多細節,例如眾人皆知的停屍,就是說人去世之後屍體會停放幾天再下葬。
在古代的時候,是停屍七天。而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快了,基本上只是停屍三天。那停靈這一說法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人死後要停靈三天呢?下面就為大家揭開這一神秘的答案。
一、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停屍的由來。
在春秋時期,醫療條件和治療方法非常有限,通常一點小病都能奪了人們的性命。當時虢國太子不知什麼原因突然就暴斃了,虢國君主對此非常悲痛,但還是一邊準備將太子的遺體下葬。
恰逢扁鵲正周遊到此,聽聞虢國太子暴斃的訊息非常疑慮,懷疑僅是假死,於是當即入宮要為太子診斷。經得君主同意之後,扁鵲立馬對虢國太子的屍體進行把脈,發現屍體尚有餘溫,進一步證實了他的猜想。
隨後,扁鵲又用針灸之術與藥物結合治療,已暴斃的太子突然醒了過來,並且坐直了身軀。再經過幾日調養之後又能蹦蹦跳跳了,與常人無異。
原來這虢國太子所得的是昏厥症,會讓人突然昏倒,與死亡時差異不大。如果不仔細分辨,真的察覺不出來。還好扁鵲及時救治,不然虢國太子就要被活埋了。
此後,扁鵲便告誡這裡的人,如果有人去世,不要馬上下葬,將屍體停放三天,確定不是假死之後再下葬。慢慢地,民間就演變為了停屍的風俗習慣。
另外,還有一個傳說。據傳,古時有一姓趙的秀才娶了咼氏為妻。咼氏一共為他生了三個孩子。不料,趙秀才沒能等到三個孩子長大成人便病逝了。
丈夫去世之後,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就壓到了咼氏身上。有一天,咼氏發現家中下蛋的老母雞丟了,苦苦找尋之下依舊沒有蹤跡。一時間急火攻心,咼氏倒下了。
孩子們以為母親去世了,非常傷心,但是還得強打精神為母親舉行了葬禮。在安葬了母親之後,咼氏竟然又活了過來。原來她也是假死的。不過在狹小的墳墓中,咼氏真的被悶死了。
三個孩子發現後,內心感到十分歉疚,都在墳前的樹上上吊自殺了。這件事被周圍鄰居傳了開來,對人們的影響很大。從這以後,凡是誰家有人去世,都會將屍體停放三天,或者更長時間。
二、有些地方還會在屍體面部貼一張黃紙。
在春秋戰國之時,吳王戰勝勾踐,勾踐則成為了階下囚。當時,有一位大臣建議放了勾踐,以表示自己的寬闊胸懷,也能讓世人臣服。
吳王認為很有道理,於是就同意了。但是伍子胥卻站出來堅決反對,認為這麼做恐放虎歸山,將來後患無窮。而吳王則認為伍子胥故意擾亂軍心,還給他安了一個叛逆之罪,下令處死了。
伍子胥被處決之前,曾大喊了一聲:將來越王勾踐一定能戰勝吳王。後來果然如伍子胥所料,勾踐臥薪嚐膽,最終戰勝了吳國。
此時,吳王才醒悟過來,之前錯怪了伍子胥,愧對於他。於是便下令:在他死後用黃布蓋住他的臉,以表他的愧疚之意。這一做法也在民間傳了開來,人們認為生前有錯的人,死後都要將面部矇住,以表歉意。
三、那為什麼會從七天縮短到了三天呢?
主要是現在交通工具比古代便利了許多,就算相隔天南海北也能快速趕到。另外,人們對於死亡已經看淡了許多,不像以前一樣大操大辦了。而且人們也有各自的事情要做,所以停靈三天是最為合適的了。
在全國各地的農村,人在去世之後一般都會停屍,不同的則是停屍的天數有些許差異。儘管現代社會國家提倡簡化葬禮形式,但在農村地區卻成效不大,還是走過去的流程。
不過並不能說這是一件壞事,在喪葬之事上承襲前人,除了是親情的依託之外,還是文化繼承的一種形式。各位,你們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