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卓識的智囊
在位者不能深思熟慮、缺乏遠見,這是謀士們需要極力強諫的。因為社會人生犬牙交錯,吉凶福禍相輔相承。精於世故的人,考慮問題寧可複雜些,而不可流於膚淺。因此,輯有《遠見卓識的智囊》一輯。
1.“旁敲側擊”,就是把一些直接說出來的話和直接做的事情,採取迂迴的方法,委婉地表達出來或變通實行,以便採取更好的效果。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就是如此。他透過言語隱晦地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巧妙地解決了政局中的不穩定因素。既避免了君臣之間的矛盾衝突,又加強了中央集權,真可謂一舉多得。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尤其涉及到人際關係方面,不必一一說透具體的癥結,只需要稍做提示,點到為止,就可以巧妙地得以解決。反之,容易弄巧成拙,失去他本來的意義。因此,有的時候,酒杯和笑容比起拳頭更能夠解決問題。
2.能成大事的人,貴在目標與行為的選擇。如果事無巨信,事必躬親,必然陷入茫茫碌碌之中,成為碌碌無為的人。所以,一定要捨棄一些事情不做,然後才能成就大事,有所作為。進言之難,表現在同樣事情,不同人去說,或者同一個人向不同人去說,都會有不同的效果。例如古賢人晉見君王,一般都要找君王寵信的人為其引薦,如果舉薦的人不是寵信的人,雖然所薦的人賢德,也常常不能見用。今人深明“什麼人說什麼話”的道理,不在該位,而說處在該位才該說的話,多惹事端。
3.呂端以用心為上的思想瓦解了判軍的鬥志,史書上說:“呂端大事不糊塗。” 其實豈止是大事不糊塗,他還有寬闊的胸襟,這是幹大事的人所必備的素質。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水太清澈了,清澈到像游泳池裡的水一樣,那是沒有魚兒能夠在裡面生存的;人太明察,太苛刻了,苛刻到像眼睛揉不進沙子一樣,那時沒有人願意跟隨你的。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其實也是這個道理。 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寬則得眾”的著名典故和故事,諸如楚莊王絕纓盡歡,孟嘗君不殺與自己夫人通姦的門客,漢高祖重用陳平,唐太宗不追究郭子儀的兒子得罪自己,宋太祖寬容受賄的宰相趙普等。而與此相反,因“居上不寬”而自食其果的例子也同樣是不勝列舉。因此,居上不寬,是領導者的致命傷,而寬容的肚量則是作為領導者最起碼的要求。胸懷開闊,於己於人都有利。在一個開放的自然與社會里,把優勢關在一個小圈子裡,其優勢絕不能長久存在。可見,心胸狹窄,實在是幹大事最大的忌諱。
4.在我們沒有蒐集到充分的證據或材料時,千萬不要妄自做出判斷或結論,雖然有的時候冒險也是一種投資,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多數情況下,還是虛心謹慎的好。做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後行。
5.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過分安逸使人失去朝氣,過分溺愛使孩子嬌懶,這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是碰到實際問題就不容易做好。李沆居官謙虛謹慎,深思遠慮,為政清明,不以私害公,且時刻為朝廷的未來命運擔憂,忠正之心可昭日月。他深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時刻不忘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然而終究良言逆耳,年少的真宗安於現狀,好大喜功,聽不進有關百姓疾苦、社稷安危的進諫。
6.這個道理,適合每一個人,特別是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一個人只有時時充滿活力,才會富有朝氣。怎麼做到這一點呢?那就是不斷刺激,不斷激發活力。綜觀人的一生,主要應該做好兩件事:一是做人,二是處世。所以,人在孩提時代,一定要受教育,學會如何做人,同時學習各種處世本領。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美好願望,享受幸福人生。在人際交往中,懂得通情達理是人格高尚的體現。要知道,在人生中,人格的力量是無價之寶,它會給人的一生帶來無窮的快樂和幸福。大凡人格高尚的人,想問題,辦事情,都懂得通情達理,因此人緣一定錯不了。
通情達理的具體表現就是有仁、有義、有禮、有智、有信。雖然通情達理不是物質財富,也許在真正的戰場上不能抵擋刀劍,但是作為強大的精神財富,用它們作為鎧甲和盾牌,的確可以抵禦物質和各種慾望的誘惑,在紛繁複雜的世界裡堅守自己心靈的淨土。
7.對於那些居心不良、處心積慮想陷害他人的鬼蜮之徒,決不可心存畏懼,而首先要有一身豪氣,要有壓倒對方的氣概;另外,還要講求一點鬥爭策略,有上兩點,可以力於不敗之地。江彬就是這樣的鬼域之徒,自以為得計,但是最後卻落得個反其受辱、原形畢露的可卑下場。而陽陰公這裡所表心出來的則是不可悔的凜然正氣和有理有節的“外交才能”。在起巍巍形象面前,奸邪之輩卻是如此的猥瑣可鄙!
8.哭是人表達或宣洩某種情緒的方式,其中有悲也有喜,哭的“功能”十分豐富,特別是一些別有用心的政客,將哭的作用發揮到了極點,以至在中國的歷史舞臺上,留下了不少有關“哭”的典故,比如南朝宋孝武帝時期劉德願以哭謀官;三國時期周魴以哭行詐;唐姚崇以哭避禍。
遇到坎坷、災難、禍端,往往可以用哭的方式恰到好處地避過。就像故事中的姚崇。姚崇的聰明之處,不僅是用哭避禍,更重要的是他有先見之明,料到將來可能會因為逼迫武后退位而招來麻煩,所以才“哭”給武后看,以此表示自己的心跡。
關鍵時刻,用哭來打動對方,使對方態度緩和或者改變初衷,也是現代人可以採用的一種智謀。只不過你要恰到好處的使用,切不可處處都用這一招,這樣的話,“哭”就不靈驗了。
9.畢仲遊在給司馬光的信中有一句話說的最好,就是“不具備可以做事的條件而想去做,那麼‘青苗法’雖然被廢除,又會再實行,何況還沒有廢除呢?”要改革,必先除舊換新,舊的不除,新的又怎麼能實行呢?只有將舊的清除乾淨,才能實行新的。否則新舊在一起,必然會起衝突。
同樣,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也要先考慮做這件事需要什麼條件,只有條件具備了,才能順利進行,否則條件不具備就去做,無論如何你也是完不成的。
10.人常常因為別人的諂媚阿諛、奉承巴結而得意忘形,結果迷失自己。為人所利用而不自知。為什麼不能保持理智,冷靜的分析自己,瞭解自己呢?唯有認清自己,才能愉快開朗地在人生道路上前進,讓自己走得更穩、更踏實。
物質的贈予和美麗的言辭並不代表一個人的真心。和朋友交往時,必須要有辯別是非,判斷對錯的能力,不要因為珍貴的禮物和巧言令色就迷失自己。
真正的朋友貴在交心,孔子曾說:“友誼、友諒、友多聞。”一個能隨時指出你的缺點,能關懷你,寬容你的朋友,才是真正值得交往的朋友。如果朋友具有豐富的學識,能夠引導你走上示學不倦的路程,更是人生的一大幸運。
朋友的種類很多,如何去判斷一位值得深交、淺交的朋友,將會對自己的未來產生很大影響。至於一些缺乏真誠的利益交往,更要適可而止。
11.司馬光曾經說:“當官的人,應該多從大處著眼,放棄瑣小的事情。”古今中外,要辦大事的人,不能計較小事;成就大事的人,不能考慮瑣碎。大人物都不拘泥於小節,進而才能成就大的事業。劉晏的論述,說明正是因為吝惜小錢而妨礙了大事。這也充分顯示了他過人的遠見卓識。
俗話說,吃小虧佔大便宜,這個故事正說明了這個道理。因為一時的吃虧,換來的是長久的利益,當今不少精明的企業家,正是悟出了這個道理,從而走上了健康發展之路。
12.日月星辰本來變化有常,古人云:“天行有常,不為堯寸,不為舜亡。”所以,天道是科學,且有一定的變化規律,而不是迷信。至於把大自然的變化與禍福、兇吉聯絡起來的無聊話語,則就是迷信了。李晟對話語迷信的批駁和採取的行為,說明他不受唯心思想的左右,他的見識確實高於常人。
13.中國自古以來婚姻講究門當戶對,但是裴寬地位地下,相貌醜陋,韋刺史還是決定選他為婿;李祐不仰仗高門以博取虛名,擇一個小將做婿。這是因為他們敢於向封建意識相對抗。他們清楚地知道,高貴的門第易出紈絝子弟,相反,地位低下或者身處逆境的人,才能激發向上努力的決心。司馬光曾說過:“娶媳婦一定要娶家境不如我的。媳婦家境不如我,娶過來就知道勤儉樸素;女兒家境不如人家,嫁過去就知道畏懼謹慎。”這也是對門當戶對習俗的挑戰。
這兩個故事還說明韋詵和李祐善於識人,不已外表取人,而以人品耿直和內心善良定人。刺史擇女婿應該這樣,領導選擇下屬也應該這樣。現實生活中,領導要學會識別人才,把人品放在第一位。
14.關懷、愛護小輩,做長輩的應該有遠大的目光,應該有長遠的觀點,應該看到他們的遠大前程。所以,要從各個方面嚴格要求小輩,要把他們放到逆境中去接受磨練,而不能目光短淺,過分嬌縱和溺愛。如果這樣做的話,只會害了小輩的前程,使他們一心只貪眼前的安逸和享樂,進而喪失了遠大的志向,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宦人家則更應該嚴格做到這一點,切記“細節決定成敗”,一切要從小事做起。 現實生活中,一些不法分子當初之所以邁出了第一步,大都是由於長輩的嬌縱和溺愛,使他們目中無人,大膽包天,藐視一切,以自己為中心,為所欲為的結果。因此,我們現代人尤其是一些家長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要向丞相王旦學習,從長考慮,支援子女到邊遠地區和基層學習和任職,到艱苦的環境去鍛鍊和成材,這才是真正的關懷和愛護子女。
15.因為社會是繁雜的,很多事情往往會超出他本身的範圍,所以我們衡量一件事情,不能簡單地以金錢作為標量。錢翁花錢買了平安,犧牲一時的小利,獲得了長久的平安,是他的高明之處。
16.下巖院這個主持是明智的,聚寶盆雖好,但它讓人產生貪慾,腐蝕人的靈魂,毒害人的思想,所以古人就提出了“居安思危”的思想。伊索寓言裡有一則這樣的故事:有一隻野豬對著樹幹磨它的獠牙,一隻狐狸看到了,問它為什麼不躺下來休息享樂,而且現在還沒有看到獵人!野豬回答說:“等到獵人和獵狗出現的時候再磨牙就來不及了!” 這隻野豬就是因為有危機意識。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在順利的時候,不要忘記後面潛伏著危機,在成功的時候,要警惕困難和挫折,在做計劃的時候,要留有充分的餘地。只有時刻保持著“危機意識”,你才能從容面對出現的任何困難和危機,才能時刻有著清醒的頭腦。
17.禮品有輕重之分,賄賂有雅俗之別。在賄賂的過程中,送錢給物給人的印象總免不了一個俗字,而用“雅士”喜歡的物品作賄賂物,則具有“雅趣”,會給受賄者以意外驚喜。因此,“雅賄”者,乃投其所好擇“嗜”而賄也。
這些嗜好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掌握一定職權的“雅士”。正如清代思想家趙翼所說:“凡勢之所在,利即隨之。”“是可知,賄隨權集……此權門賄賂之往鑑也”。這是他從明代查抄權貴家產的事件中得出的獨具慧眼的結論。
賄隨權集,的確是,只要是權力所在,賄賂似乎就無孔不入,這也就是為什麼自古以來反貪倡廉就是吏治的一大重點了。還有一句名言,“利之所在,雖千仞之山無所不上;深淵之下,無所不入焉。”人看見利益、錢財,膽子就無限擴張,所以當官的許多冒著革職殺頭的危險,明知故犯。
18.團結就是力量。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只要團結一心,世間任何困難都能克服,任何奇蹟都可創造。上下團結一心,心弱勝強的事例,在中外戰史上為數不少,遠的如東晉與前奏的淝水之戰,近的如中國的抗日戰爭皆是。吐谷渾國君阿豺折箭喻團結,生動而深刻地教育了子女,的確令人佩服,他可以稱得上是少數民族中的一位精明的睿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