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2時,蘭州戲曲劇院(原蘭州市豫劇團)退休幹部、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甘肅省劇協理事、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常香玲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蘭逝世,享年94歲。她曾與常香玉先生(飾水母)合演《泗州城》中的孫悟空而 獲“活猴子”之譽。
從藝70餘年,一生專注豫劇表演
戲如人生,開啟塵封的記憶,是一位演員艱難的戲劇人生,也折射出一個時代的起伏跌宕。而常香玲的辭世,更是讓省城文藝界諸多人士以及蘭州大劇院的所有人都心情極其沉痛,他們發自內心的深切悼念著這位老藝術家。
常香玲同志,原名劉鳳雲,1927年2月出生於河南省鞏縣,8歲開始學習豫劇表演,1950年在蘭州市豫劇團正式參加工作,擔任豫劇演員、教練。1985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加入中國戲劇家協會,1960年當選省政協委員並擔任文藝組副組長。1979年當選省文聯委員。1988年3月光榮退休。
在長期的藝術生涯中,由於常香玲同志唱腔圓潤甜美、武功過硬,深受廣大戲迷的喜愛,並多次獲得殊榮。她與常香玉合演《泗州城》中的孫悟空而獲“活猴子”之譽。後又與豫劇名家常香玉、崔蘭田、閻立品、宋桂玲等搭檔合作,輾轉演出於鄭州、開封、洛陽、西安、漢中、蘭州等地,在《翠屏山》中飾演“石秀”獲一等獎;在《春香傳》中飾演“李夢龍”獲一等獎; 1955年在西北五省會演中,扮演《回荊州》中的“周瑜”榮獲省、市一等獎;1951年,西北文化部為常香玲同志頒發了“進步藝人”獎章;2018年1月,獲得甘肅省第八屆文藝終生成就獎。在1974年至1977年間,在蘭州戲曲學校、豫劇團擔任教練工作,培養了一批豫劇接班人和豫劇新秀。1979年,作為甘肅文藝屆代表出席了第四屆全國文代會。 1956年至1992年一直擔任甘肅省政協委員及人大代表。
常香玲同志從藝七十餘年,一生專注於豫劇表演,勤勤懇懇、一絲不苟,共演出了上百部劇目,扮演過五十多個角色,享譽西北五省。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培養了眾多的豫劇青年演員,為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退休後,還經常參加社會活動、賑災義演獻愛心、輔導業餘文藝團體,不計報酬,做到老有所為,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餘熱。
1949年,常香玲跟著姐姐常香玉來到蘭州
常香玲是河南鞏縣集溝村人。1933年,她進入戲班和姐姐常香玉一起學戲。從此,跟隨著戲班四處流動,面臨著飢餓,面對著威脅,忍受著責打,慢慢成長起來。12歲時,常香玲登臺演戲,開始了她的舞臺生涯。
那時候,要想學戲不能用原來的姓。正好,鞏縣有個飯館老闆,姓常,名叫常會慶,為人熱情豪爽,常常扶危濟困,都叫他常老大。常香玲就拜常老大為乾爸,跟了他的姓。而且,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的姓也是這麼來的,不過她要比常香玲早一年。
常香玲比姐姐常香玉小5歲,首次登臺是在開封火神廟,戲是《泗州城》。常香玲給姐姐配戲演猴子(孫悟空),常香玉演水母。那時的常香玉已經很有名氣了。那時節,常香玲還先後演出了《換郎》《能幹打南陽》等戲,都是娃娃生。
1949年,常香玲追逐著常香玉的腳步,來到蘭州。1950年,常香玲加入甘肅省蘭州豫華劇團(蘭州市豫劇團)。從此,在蘭州落地生根。數十年的戲劇生涯中,她不僅多次在全省戲曲調演中獲一等獎,更為甘肅培養出了一大批京劇、豫劇青年演員。
蘭州大劇院有關負責人表示:“雖然她離我們而去,她那種勤勤懇懇、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那種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那種為人正派、忠厚老實的高尚品德,仍值得大家學習和記取,用她對藝術孜孜不倦的精神來鼓勵我們繼續傳承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