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歷史長河中,以勤勞聞名的祖先創作出許多優秀的文化,這些文化不僅給我們生活帶來無限樂趣,也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意義。
俗語作為其中的一個分支,雖然簡短通俗,可句句都包含很深的道理,並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可以說俗語作為祖先的一生精華,不僅代代相傳流傳至今,也令後世少走很多彎路,成為我們生活中的處世寶典。
雖然俗語已經融入到我們生活中,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一些俗語已經退出大眾視線,或者是把原有的含義變成了其他含義。
比如“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其中的“鞭春”是什麼意思呢?大家千萬不要想歪了!
好女不觀燈
眾所周知,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開放的朝代,由於女皇武則天的影響,女子整體的社會地位屬於比較高的存在。
這個時期的女子不僅可以拋頭露面,綻放自己的才華,如果發信丈夫不忠完全可以提出和離。
不過隨著武則天的去世,女子的地位越來越低下,尤其是宋朝之後,女子的地位一天不如一天,“三從四德”必須尊重,“裹足”等封建陋習洶湧而出,可以說女子的社會地位和自由受到極大地限制。
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好女人的定義就是“婚前深居閨中,婚後恪守婦道,”不僅對人有愛,體貼丈夫,孝敬老人。
那麼好女為什麼不能觀燈呢?答案很簡單就是防止女子被浪蕩公子騷擾。古代的娛樂專案非常少,過年過節才會有燈會,作為一年一度最盛大的娛樂專案,很多女子都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於是從閨中走出,去燈會湊一湊熱鬧。
雖然這件事沒有任何詬病,但此時一些達官顯貴家的浪蕩公子也會出來湊熱鬧,稍有不備就會在廟會上為非作歹,所以為了防止女子被騷擾,老人嚴禁女子參加廟會。
此外祖先認為,即使外面再熱鬧,好女人也能耐得住寂寞,因此也就有了“好女不觀燈”之說。
好男不鞭春
雖然古代是男尊女卑的社會,但男人也分好男人和壞男人,在祖先眼中,好男人最主要大家就是人品好,其次是顧家,愛妻,孝順,能抵擋住眼前的誘惑,恪守住內心的底線。
在古代“鞭春”也被稱為“鞭牛,”別誤解,意思不是用鞭子去打牛,而是百姓們會用泥土,捏出一頭土牛,又稱泥牛,然後給它戴上彩帶大紅,寓意紅紅火火,五穀豐登。
村中長輩會在眾多男子中,挑選出一位身強體壯的男子,讓他拿著鞭子用力地抽打泥牛,以此向上天祈求今年大豐收的美好願望。
為了能夠成為“鞭春”的人,村中男人會互相競賽,甚至會發生激烈地爭吵,將喜慶的場面搞砸了。
所以一些人認為,“鞭春”只是一種精神寄託,想要獲得好收成,還需要用雙手創造一切,靠天靠人都不行。
其實“好男不鞭春”還有一層意思,就是指人容易被遊手好閒的人所利用,以此為藉口拒絕幹農活,導致莊稼荒蕪。
而好男兒應該樹立遠大理想,不應該把精力和時間都浪費在“鞭牛”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