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廟
作者:趙雁明
每一座城池,都有它輝煌的時期,每一個城市,都有它的文化中心。北鎮的輝煌,無疑在遼金唐,而唐時的北鎮的文化中心,就是老爺廟,那是任何人想搬都搬不走的。
北鎮的老爺廟,首先是一座廟,那是一座關公廟,一所專門倡導忠義,弘揚武聖文化的場所,老爺就是武聖人,就是關羽關雲長。老爺廟就是關帝廟,俗稱關老爺。北鎮的老爺廟,坐落在北鎮城中間,鼓樓西邊三五十米的那片地方,按照遼金時期的古城,鼓樓是北鎮城的南城門,老爺廟正好在城西,與城東的文廟,東西呼應著。
自打老爺廟建起那天起,它的知名度,它的影響力,就遠遠超出了比它級別高的文廟,因為遼金鼎盛時期,北鎮的影響力,遠遠超出那時候東北最大的城市遼陽,在那個特別需要安邦撫民和諧各民族關心的時代,北鎮這個新興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不僅承擔著東北的繁榮穩定,也關係著每一個政權的平衡與發展。尚武忠義與和諧,哪一樣都離不開對武聖人的崇拜。
老爺廟正對著的,是大明王朝的鎮東堂,鎮東堂是遼東巡撫、遼東總兵、遼東太監的共同辦公地。明代是北鎮歷史的鼎盛時期,雖然遼金元北鎮都是府路所在,管轄著二州四縣,但遠不及明朝時期重要。在明代,這裡是東北(比現在的東北區域大兩倍)最高的軍政機關的駐地,是管理東北女真人和通古斯人的基地,不但是政治中心、軍事重鎮,而且也是東北人民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繁華城鎮。明朝的政權機關是三司制:即布政使司(掌行政),按察使司(掌刑獄),都指揮使司(掌軍事)。特別在東北建了分支機構:大寧都司、奴爾幹都司、遼東都司。在三個都司之上,又設定了總管遼東地方的最高軍政機構——鎮東堂,這一最高軍政機構,就設在廣寧鎮城內,就設在老爺廟旁邊,鎮東堂是三大官員遼東巡撫、遼東太監、遼東總兵的共同辦公地點,前來辦事的部落頭人,區域政治經濟負責人,敬畏著鎮東堂,也敬畏著關聖人,北鎮的老爺廟,自然也就成了千里之外,每一位有志者的牽掛,而那些有志者,有可能姓耶律,也有可能姓個野豬皮(努爾哈赤)。
北鎮的老爺廟,以及北鎮周邊的許多廟宇,包括威嚴輝煌的鎮東堂,都得益於遼東太監王彥,明朝的太監,並不都像魏忠賢一樣大奸大惡,像王彥的前輩亦失哈,王彥的父親薩里蠻,都為穩定遼東穩定奴爾乾地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做為崇禎皇帝的紅人,做為東北地區政治軍事經濟監察的最高長官,王彥的政治經濟軍事權利,遠遠大於遼東總兵李成梁,他大力申請國家專項基金,從政治經濟軍事等角度,弘揚中原傳統文化,威嚴的鎮東堂前邊,修建了老爺廟,又在老爺廟的前面,開闢了老爺廟市場,誇張地講,蒙東遼東的商賈,坐在老爺廟茶燒肆喝杯茶得到的見聞,都夠他受用許多年。北鎮的老爺廟,依託著鎮東堂,依託著老爺廟市場,輝煌鼎盛的程度,拿現在的眼光,是如何也想象不出來的。
栩栩如生的石人石馬,胡柏古松掩映其中,青磚鋪就的地面,威嚴莊重的大殿,皇家重臣的碑刻,山南海北的善男信女與部落頭人,在這裡盟誓祈願祈福,一溜的石碑,一溜的記敘,容納的,已經不僅僅是關老爺的傳承。隨便一個上香者,隨便一個熟讀春秋的,可能都是滿滿的家國情懷,可能都裝滿著春秋大業。那時的北鎮,那時的老爺廟,承載的也太多太多,它是中原政權的邊疆臂膀,也是遊牧民族的心中聖地,它是整個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指導中心,也是各民族和諧的場所。
老爺廟的北邊,有座紫荊山,那是東丹王的府院,也是明王的王府。醫巫閭山的最高峰叫白雲關,那是遼太子耶律倍修的瞭望臺,遼金元的將帥,打這裡往中原望,南宋的皇帝,只能站在定州建祠,遙望他祖先封的聖山,歷經千百年的可望不可及,你能揣摩大唐王彥,修建北鎮關帝廟時,那是怎樣的欣喜與激動,也能揣摩飽經戰火後,為啥花費巨資修建一座又一座廟,包括這裹著威嚴,倡導忠義,又體現休閒的老爺廟。
我們上高中時,老爺廟北邊還有一排排“土樓”,那所謂的土樓,絕非當地豪紳土鱉地主能建的,其豪華程度,沒法形容,語文老師曲榮恩說,最後的那個二層樓,是個小姐樓,能住那樣寬敞肅穆小姐樓的,遠非一般權貴能享用的,現如今的老爺廟,只剩下個市場了,就連曾經的老護城河,就連老護城河上的石橋,連同它橋下嘩嘩的流水聲(路下河,橋上廟,老北鎮一景),也都填平的填平,堵死的堵死,再次站在老爺廟市場,不僅看不到一手握大刀,一手託“春秋”的關帝,就連邊外的駱駝,也連個影像見不到了,更別說來自通古斯的薩滿了,如今都老爺廟市場,也和溝幫子大廳,沒有太大差別了。
該拆的都拆了,該扒的都扒了,一片瓦都不會給你留下,站在老爺廟前,你可以遙望閭山,也可以俯瞰遼東灣,無需重修老爺廟,無需重修鎮東堂,花那大價錢太不值,但你可以遙想當年,透過時空隧道,對話東丹王和明王,對話老爺廟所承載的歷史,對話老爺廟那片兒的文化,那裡也包裹著“幽州重鎮”,也夾帶著“冀北嚴疆”,它既是北鎮傳統文化的一個通梯,也是發展北鎮的一個切入點,祈福北鎮,祈福老爺廟傳統文化,我太盼它不是太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