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3月份9月份,機構裡都會“畢業”很多的小朋友,家長在最開始送小朋友來干預的一個目標就是能正常入園上學,但是遺憾的是有很多小朋友雖然在訓練後有很大的進步,但依然沒有達到能入園的標準,這和每一位家長對自己孩子的要求有些許不同有很大關係,有些家長希望孩子能開口說話就行,所以在整個訓練期間都只關注語言能力的提升而忽略了其他。
甚至有一些家長會要求老師在課上多練說話,別的無所謂,那最後的結局就是孩子雖然有了口語,但整體能力依然落後於同齡小朋友,沒有做到真正的提高,導致孩子不能正常融入集體環境。所以每一個小朋友的訓練都應該是系統的、科學的、全面的,家長應該很好地和老師配合,家校結合起來才會使小朋友快速穩定的發展。
評估在整個訓練過程當中都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一個作用的,孩子到底適不適合去幼兒園並不是靠家長的自我感受的,而是需要經過專業的評估來看的,那麼普遍上來說,如果評估報告顯示你的孩子各方面能力與同齡孩子相差在半年之內。
你就可以考慮送他去學校裡試一試了,但是如果超過半年,我建議家長們還是不要太心急,因為如果一味的以去幼兒園為目標的話,不一定能讓孩子有真正的成長,還會耽誤了最佳的康復時期。
所以如果條件允許,學校和機構同時進行是最好的,如果不行,一定要先以機構為主。
所以如你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以後,在一個月之內你發現孩子在不斷地進步,那我們就可以多給孩子一些時間,讓他接著上下去,但是如果孩子已經進入幼兒園一個月了,不光沒有適應甚至還出現了倒退,那這個幼兒園就一定不適合再待下去了。
今天我們總結出11項能力,每一項是小朋友上學必須具備的能力
首先第一項:眼神對視能力
它是指人在交往時眼睛的對視,
第二:回應能力
就是能夠回答響應他人的能力,
第三:共同注意力
是指孩子能夠透過眼神和動作來與他人分享有趣的事物和體驗,或者說與他人共同對某一事物加以關注的行為。共同注意力主要分為兩種型別,一個是回應性的,另一個是主動發起性的。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你說哇塞,這輛汽車跑的好快呀,然後孩子能去關注你所提到的這輛汽車,但是你並沒有發指令讓他去看汽車,可他能根據你的話去關注到這個東西,那這就是回應性的共同注意力。
如果孩子突然間跟你說,小鳥在飛,那麼你一定會抬頭看一看是不是真的有一隻小鳥,這個時候你就是做出了回應性的共同注意力,而孩子就變成了主動發起性了。
第四:環境參照能力
就是說孩子能根據別人的反應來引發自己下一步的行為,比如說我們去電影院看電影,由於我們遲到了電影已經開始了,進去的時候發現大家都已經坐好很安靜的在看,那我們進去的時候也一定是靜悄悄的,彎著腰走過別人的跟前去找自己的位置,而不會大聲喧譁或者隨處走動去影響別人。
所以我們是能根據環境的不同來調整自己的行為的,那如果換成我們的孩子他們會怎麼做呢,所以看似簡單的事情,都是因為孩子能力的不足而不能完成,那麼提高能力就是根本。
第五:模仿能力
這個比較好理解,就是孩子能主動或被動的模仿他人的行為,孩子的一切學習都是從模仿他人開始的。
第六:安坐能力
就是根據當下環境的需要能安穩安靜的端坐。第七,理解與遵守規則能力,就是指孩子能夠理解社會上那些成文的或者不成文的規則,比如說在超市買完東西結賬要排隊,比如說在公告場所不能大聲喧譁等等。
第七:語言理解能力
是指能夠聽並分辨理解話語的能力
第八:語言與非語言表達能力
是指孩子能夠以交際傳播為目的,以說者聽者為物件,用語言、表情、動作等方式反映出來的一種行為,所以說表達不僅僅只是用語言,還有非語言,並且一定是以交際為目的。
第九:邏輯思維能力
是指人的理性認識階段,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型別反映事物的本質與規律的認識過程。
第十:遊戲聯想能力
聯想力是人在頭腦裡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在遊戲中發揮聯想力是兒童提升各項能力的重要階段。
那麼最後第十二項就是社會交往能力了
是指兒童之間發生相互聯絡的交際往來,進行物質、精神交流分享的社會活動能力。
以上就是我們說的核心能力,大家可以想一想這些能力是不是很重要,因為不管哪一項能力缺失或不足都會給孩子今後的學習和成長造成很大的影響。
我給大家加舉個例子:小明今年3歲半了,媽媽覺得孩子該去幼兒園了,於是帶孩子去幼兒園報了名,幼兒園的老師呢也都很喜歡小明,長得特別可愛,又很聰明,會背很多唐詩,可是到了真正開學的時候老師才發現,他們看到的小明可真不簡單,不到一個星期已經讓他們焦頭爛額了,最後實在沒辦法,老師只能跟家長反應情況勸退了。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才會讓老師讓學校不再接受小明瞭呢?
原來從上課的第一天起,小明就沒有在課堂上安安靜靜的坐下來一節課,當老師說小朋友上課了的時候,其他的小朋友都能自己坐到椅子上等著老師上課,只有小明跟聽不見一樣,仍然坐在角落裡搭積木,最後還得老師過去拉著他摁倒椅子上去,可就是這樣他也沒有坐的住,老師剛一鬆手他就跑了,爬到窗臺上,躺倒地上,踩在椅子上,最後不得已,老師只能用積木來吸引小明,這才終於安靜了下來。最開始幼兒園的老師都以為小明是初入園還不太適應。
結果沒想到接下來小明一直都是這種狀態,只有玩兒自己喜歡的玩具的時候才能安靜的坐一會兒,否則他永遠在上躥下跳,已經完全影響了課堂秩序,必須要有一個老師專門負責看小明瞭,可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啊,所以最後沒辦法,小明暫時離開了幼兒園,在媽媽的帶領下進入到機構做訓練了。
那大家可以從我講的這個例子中來找一找小明缺失的是12項核心能力裡的哪一項,我想這個顯而易見,各位家長應該都能想的到,那就是安坐能力。
所以從這個例子當中我們發現,看上去間簡簡單單的一個坐,真的讓孩子執行起來還是很難的,因為它是一項能力,而並不僅僅是坐下那麼一個簡單的動作。
那可能會有一些家長有疑問,我剛才在例子裡說到小明在搭積木的時候能很安靜的坐著,所以他並不是完全不能安坐啊,可是如果只是在做他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坐的住,這不能算能力,因為這是我們的本能,並且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不會只有自己喜歡的事情需要做。
坐下來保持良好的注意力,跟隨他人完成有意義的活動才是安坐的核心。那麼其實除了安坐能力,這個例子中的小明還缺乏一些其它能力,比如說環境參照能力,理解與遵守規則能力,模仿能力等等。所以大家要明白的是,我們孩子的各項能力其實是均衡發展的,也就是說如果有一項能力有缺失或不足,那肯定會有其他的能力受到影響,能力與能力之間也是互相銜接的,並不都是完全獨立的。
比如孩子在課堂上不能遵守課堂常規,頻繁出現小動作,那他的注意力肯定不會非常的集中,注意力不集中就有可能沒聽到老師說什麼,既然都沒聽到,又怎麼去回應呢。
“不理人”也是眾多小朋友非常顯著的特徵,有很多家長在跟我交流的時候都會反覆強調這麼一句話,他什麼都懂就是不說,再或者說他什麼都明白,就是不理人,那其實我就很想問問這些家長,既然他不說不理,你又是從哪兒判斷出來他什麼都懂什麼都明白呢。
也許孩子整體來說能力還都不錯,但也一定不會只有某一方面落後,比如我們常常說到的語言發育遲緩,就真的是隻有語言遲緩麼,透過評估來看的話,顯然不是的,肯定會有一些支撐語言發展的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落後才會導致語言能力沒有發展起來,那麼我們要訓練的話也一定是全方面去練,而不會只針對語言這一項。
就比如孩子不理你,我們要去判斷他是聽不懂沒法理你,還是聽懂了沒有理你的意識,如果是聽不懂那我們需要訓練小朋友的理解能力,聽得懂那就要訓練回應能力了。
接下來我們再說一個例子,雯雯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小姑娘,有著大大的眼睛,長長的睫毛,剛去幼兒園裡的時候特別招小朋友喜歡,誰都想去跟她玩兒,一到下課的時候總有很多小朋友來找雯雯玩兒,大家總是搶著說:雯雯我們一起來搭積木吧,雯雯你看我有巧克力你要吃嗎,雯雯我想玩兒你的洋娃娃可以麼?
雯雯媽媽看著孩子在幼兒園這麼招小朋友喜歡也就放心了,但是好景不長,兩週之後老師找到雯雯媽媽反映情況,說雖然小朋友們都很喜歡雯雯,可是雯雯從來都不跟小朋友玩兒。最開始老師以為是孩子性格內向,可經過兩週的觀察發現,不管小朋友們說什麼雯雯都沒有反應,不光在語言上不回應,連看都不看小朋友一樣,甚至連老師跟她說話她都不看人,這時候老師突然想到,雯雯的眼睛那麼漂亮,可是好像都沒有認真的抬頭看過她。
每次在幼兒園裡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不管這個玩具是不是別的小朋友正在玩兒,她都會直接上手去拿,如果拿不到就算了,從來都不會跟小朋友去溝通,即使是眼神上的都沒有,所以最後雯雯同樣暫時離開了幼兒園。
那麼從這個例子裡我們又發現了什麼問題呢,大家看這個例子中的雯雯,她很乖,她上課從來都不會亂跑,坐到椅子上她就不動了,她也沒有影響別的小朋友上課,可為什麼還是要訓練呢,她需要訓練的是哪幾方面能力呢?
首先最核心的大家都看到了,社會交往能力,例子中的雯雯完全沒有社交的動機,那她為什麼會沒有動機呢,這又回到了上面所說的,支撐社會交往能力發展的一些基礎能力目前也存在一定落後,比如說眼神對視能力,回應能力,理解能力等等。同樣的道理,雯雯訓練也不能只看社交一方面,其它的也要加強才對。接下來我們再說一個例子,小虎今年7歲了,很順利的上完了幼兒園和學前班,老師反映孩子平時在學校裡很乖,不搗亂不惹事,老師問他什麼他就說什麼。
可是升了小學以後問題就逐漸多了起來,因為他從來都不跟別找人主動溝通,總是老師問一句說一句,不問他他就一個人畫畫,並且畫的非常漂亮,那最大的問題還是出現在數學課上,老師也不明白為什麼一到數學課的時候小虎的注意力就會特別不集中,對於老師的一些提問都不能回答,並且已經開始出現情緒問題了。 這個例子比較簡短,那我們一起來從這個簡短的例子中分析一下小虎的問題。
小虎在幼兒園待了很久沒有出現大的問題,說明整體來說各方面能力還是不錯的,直到需要學習的東西越來越難才讓大家看到了他的不足。平時不主動溝通,說明在語言表達能力上還是有所欠缺,只喜歡畫畫,興趣狹窄,數學課學不懂,語言理解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欠缺,導致出現情緒問題進行逃避。
所以一個平時看上去很乖又有語言的孩子往往會被家長忽略掉其它能力的發展,這樣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會顯露出更多的問題,影響還是很大的。
例子我們今天就先說這麼多,大概給各位總結一下,如果說你想讓你的孩子成功的去上幼兒園,首先要能安坐,聽指令,會模仿,會溝通,能跟小朋友玩兒,有一定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果這些孩子都做的沒有問題,那我們就可以考慮送孩子去幼兒園試試了。那如果是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孩子要去上學前班,需要具備的能力就更多了,除了上面提到過的,還要具備一定程度的認知理解語言表達邏輯思維遊戲聯想能力,這樣我們才能為上小學做好準備。
問題找完了,大家最關心的是如果孩子真的不具備這些能力,我們該怎麼辦,那除了要在機構裡做系統的訓練,在家裡也要做一定的訓練泛化才可以。
比如說安坐能力,不是隻有在課堂上才能練習,在家裡我們陪孩子一起玩兒的時候也是可以訓練到的。比如說孩子搭積木的時候可以坐著半小時不動,那我們就可以從搭積木這個活動練起,不要因為孩子不搭積木就坐不住而不敢撤掉積木,我們要在活動過程中新增其他的訓練內容,玩兒五分鐘積木,看一張卡片,玩兒五分鐘積木看兩張卡片,慢慢到看五張卡片玩兒一分鐘積木,這個時候你就發現你的孩子不是隻搭積木才坐的住了。
再比如說環境參照能力或者理解與遵守規則能力,我們在生活中就要給孩子灌輸點點滴滴的規則性,不要覺得小朋友聽不懂就說了,也不能覺得他長大就知道了,很多東西不教可能永遠都學不會,所以家長在很多事情上需要有原則性並且以身作則。
比如在超市裡買東西,沒結賬是不可以使用的,不要因為有你在,你會去結賬而縱容孩子拿到什麼就開啟,那你要想想有一天你沒陪著他的時候怎麼辦。再比如說別人睡覺的時候我們應該保持安靜,如果一定要說話也要小聲,所以如果你都不注意這些的話孩子又怎麼會明白。
再比如說在我評估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評估室裡有很多玩具,小朋友進去以後都會被吸引,直接就會過去挑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有的小朋友甚至直接就把我筐子裡所有的玩具都倒出來了,瞬間就扔的到處都是,那這個時候家長們的反應就有一些不同了,有的家長會說你這樣不對,快把玩具收起來,並且輔助孩子一起都把玩具收好,還有的家長呢也會說,哎呀,你在幹什麼呀,那是老師的東西,能隨便動嗎,說完以後也沒什麼下一步動作,孩子當然是不會聽的,依然想幹嘛幹嘛。
所以如果你確定孩子這件事情做的不妥當的時候一定要告訴他正確的做法是什麼,並且輔助他做一次,而並不僅僅是嘴上說說,否則孩子會覺得我錯了也沒事啊,或者說他根本就沒理解你說的是什麼,又該怎麼做。另外我們提到的模仿能力再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去訓練,你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去制定不同的模仿內容,千萬不能忽略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
有很多小朋友在幼兒園裡不能模仿老師或小朋友做遊戲做操,從而反應出了其他方面的問題。
希望各位家長能客觀正確的看待孩子的問題,不要放大也不要忽略,只要方法正確,孩子一定會有所進步。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祝願所有的特殊兒童早日迴歸主流社會,開開心心學習,快快樂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