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賓塞曰:父親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
那麼,愉快、積極地將這個世界介紹給孩子,就是家長的責任。然而有些大問題、抽象問題,孩子不太好理解,理解了也不一定願意接受。
試試像這樣講給孩子聽——“引路人”系列之自律篇。
關於“自律”,你可以這樣聊。本文觀念來自斯坦福大學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的《意志力科學》課程。
放學回到家,書包往地上一扔,人往沙發上一倒,順手拿塊巧克力,茶几上隨手摸個東西搗鼓搗鼓,半個小時就過去啦。
放暑假前你早早確定了目標,這個暑假我要做掉哪些題、看完幾本書,可是直到開學前,似乎就沒怎麼碰過那些題和書。
這一篇來聊“自控力”,估計這是孩子和家長都最感困惑的問題了。表面現象是你還是個孩子不夠自律,可是深層原因是作為孩子,你的前額皮質還沒完全發育成熟,從生理上講你不具備完全自律的能力。
這一篇好,也許可以用這些道理來武裝自己對抗父母的指責。那麼開始吧,讓我們從頭說起……
從頭說起
從哪個頭呢?也別扯太遠了,就幾百萬年前吧。一隻古猿在大草原上游蕩,突然飄來一陣腥風,定睛一看,一隻碩大的劍齒虎正不懷好意的盯著他。於是他的大腦立刻啟動應激系統,將整個身體的控制權交給了大腦一處叫做杏仁核的地方。杏仁核又叫爬行腦,接管了控制權後發出一系列指令,分泌腎上激素與膽固醇,讓他血壓、脈搏升高,提升他的力量和速度,以應付即將到來的搏鬥或者逃跑。
我當然建議他逃跑哦,所以把逃跑寫這麼大。這叫做應激系統,人類進化了這麼多年,從來沒有丟掉過它,所以你的大腦裡面也有杏仁核,你也經常把身體的控制權交給它,啟動應激系統。
比如別人惹你一下,有時候一拳、一巴掌、一句話都能讓你迅速的暴跳如雷,這就是啟動應激系統了。你回想一下,當時是不是臉紅脖子粗、心跳加速?事後想想是不是又沒必要動那麼大的肝火?那是因為事後和當時,掌握控制權的大腦部位不一樣,是不同的思維模式。
我們再往下走,又過了很多年,到了幾十萬年前。古猿已經進化成智人了,擁有一般動物不具備的拇指、能夠直立的脊椎和可以發聲的舌骨。已經相當熟練地生火了,還會製造鋒利的石器,用來給水牛和河馬開膛破肚。
智人的生活相當簡單,只需要尋找晚餐、繁衍生息和避開食人鱷就行了。他們只有互助才能求生,因此部落裡的人們關係密切,他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別惹火其他人”。
部落裡的人相互合作、共享資源,因此做事不能隨心所欲。如果你偷了別人的水牛肉或搶了別人的配偶,你可能被逐出部落或殺掉。切記,其他智人也擁有鋒利的石器,而且你的皮比河馬皮薄多了。
況且,如果你生病或受傷沒法打獵或採集,你也需要來自部落的照顧。在石器時代,交朋友和與人打交道的方式和今天沒什麼不同:鄰居需要遮風擋雨的地方時,你不妨幫他一把;別人缺吃少穿時,你不妨分他一點;而且千萬不要對別人說“那件衣服讓你很顯胖”。換句話來說,我們多少得有點自控力。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們的自控力也在不斷的進化著。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的生活節奏是有史以來最快的,我們生活的環境也是有史以來最複雜的,所以原始的自控力必須要進化,於是有了一個更為響亮的名字——叫做“意志力”。下面就來聊聊自控力的“進化論”。
“進化論”
意志力的定義:所謂意志力就是駕馭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這三種力量。
我要做:有什麼事是你想多做一些的,或是停止拖延的,因為你知道這樣做能提高你的生活質量。
我不要:你生活中最頑固的習慣是什麼?有什麼是你想放棄,或者想少做一點的,因為它妨害了你的健康、幸福或者成功?
我想要:你最想集中精力完成哪一項重要的長遠目標?哪種當下的渴望最有可能分散你的注意力、誘惑你遠離自己的目標?
從這當中你們看到了什麼?內在衝突!我應該做的和我想做的事情不一樣,甚至衝突。這是因為人類太聰明瞭,聰明到一個大腦裡面住著兩個自我——一個自我任意妄為、及時行樂,另一個自我則克服衝動、深謀遠慮。
我們總是在這兩者之間搖擺不定。意志力挑戰就是兩個自我的對抗,衝動的你與明智的你。
好在老天自有安排,給了人腦專門的部位管這個事情,叫做前額皮質。前額皮質是位於額頭和眼睛後面的神經區,一開始主要控制人體的運動,比如跑步、抓取、推拉等,這些都是最基礎的自控的表現。
隨著人類的不斷進步,前額皮質也不斷擴大。現代人的前額皮質的主要作用是讓人選擇做更難的事。如果坐在沙發上比較容易,它會讓你站起來做運動。由於有了前額皮質,人類就又有了一種對身體的控制模式,叫做三思系統。當我們意識到內在衝突的時候,它就啟動了,會向大腦輸送能量,幫助前額皮質發揮意志力,讓身體慢下來。
你不知道的
那些偉大的人物都有著鋼鐵般的意志,真讓人羨慕!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先別急,你想駕馭它,必先了解它。關於意志力,有幾層神秘面紗,我們先來一層一層的揭開它——第一法則、意志極限、追隨我心、衡量指標。
意志力第一法則,在做決定的時候,你必須意識到自己此刻需要意志力。否則,大腦總會預設選擇最簡單的。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已經做了決定。
有一項調查,人平均每天做多少與食物有關的決定?你們猜猜看,多少個?——人們平均會猜14個,可是正確答案是大約227個。所以那些你沒意識到的200多個決定,肯定做得亂七八糟。
意志力是有極限的,大腦呼叫意志力是需要身體的能量供給的,供給不足時,大腦就不讓你呼叫意志力了!
大腦會根據體內血糖的變化方向來做支出或儲存體力的戰略性決定,這裡血糖就指身體的能力儲備哦,一旦消耗的多了、快了,大腦就喊停了,它要省著用。
在無法預測食物供應的世界裡,這是絕對的優點。吃飯時文質彬彬的人,不太容易活得下來,衝動、願意冒險的人更可能生存下來,或至少讓他們的基因留存下來。
可是到了現代社會,這種本能已經沒有什麼好處了。身體內的血糖變化不再是饑荒的前兆,但是,大腦仍舊會考慮短期的感受,衝動行事。因為大腦的首要任務是獲得更多能量,確保你活下去,而不是保證你做出明智的決定,實現你的長期目標。
體會過運動極限沒有?長跑,很長的長跑,會有一陣子你覺得再也堅持不下去了,但只要衝過這陣子,就又能跑一段路程。這叫做運動極限,是大腦中過度保護性的監控機制發揮了作用。
身體努力工作的時候,會對心臟有很大的需求,實際上肌肉沒有任何生理上的疲勞感,但是大腦感覺到了不斷升高的心跳速度和快速減少的能力供應,便對身體喊停。第一次的疲憊不是一種身體反應,而是一種感覺,一種情緒。
意志力的極限和身體極限是一個道理,我們總是在意志力真正耗盡之前就感到無法堅持了。
追隨我心的意思是,在意志力挑戰中獲勝的關鍵是學會利用你的原始本能,而不是與它對抗。切記不要傻乎乎的一個勁的逼自己,不要與你自己對抗,而要學會如何接受相互衝突的自我,並將這些自我融為一體。
因為你感覺那些影響你意志力的什麼慾望啦、恐懼啦,這些其實都是人類必不可少的好東西。如果沒有了慾望,人就會變得沮喪;如果沒有了恐懼,人就沒法保護自己、遠離傷害。你不是要壓制這些、拋棄這些,你也壓制、拋棄不了,它是你的本能。
衡量一個人意志力強弱的生理指標叫做心率變異度。當人們感到壓力時,交感神經系統控制身體,讓你能夠戰鬥或者逃跑,心率升高,心率變異度降低。當人們成功自控的時候,副交感神經系統發揮主要作用,緩解壓力,控制衝動行為,心率降低,心率變異度升高。簡而言之,心率變異度越高的人,意志力就越強。
駕馭
現在我們對意志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了,實際上就是做好了駕馭意志力的理論準備。但是想終極駕馭意志力那實在是太難了,那就循序漸進,在需要的時候駕馭它一下,叫做“有限自律”。
何謂“需要的時候”?當你該做的事和想做的事產生衝突的時候,就是你該呼叫意志力的時候了。
你不想做、你想再拖一會、你被其他事誘惑都是因為大腦裡面那個“衝動的你”的作怪,所以這時你所有的思考都來源於他。
那個“明智的你”暫時不知去向,你在內心找不著他,那就不必找他,因為他給過你一個錦囊——就是你的計劃書,他要說的話都寫在了你的計劃書裡面,按他說的也就是計劃書裡寫的,照著去做就可以了。
只要你開始做,稍微做上一會,他就會回來的。神經科學家發現,10分鐘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大腦處理慾望的方式,想獲得一個冷靜睿智的頭腦,在所有誘惑面前安排10分鐘的等待時間是一個很有效的方式。
我記得幾年前去看戒菸門診,當時醫生就跟我說過類似的話:煙癮只有10分鐘,扛過10分鐘就好了。可能就是這個道理吧。
“有限自律”不是很難,然後呢,“無限自律”呢?沒有然後了,我覺得“有限自律”就足夠了!你不需要去學習“無限自律”的技巧,除非你的人生目標實在太過偉大。
自律是需要能量的,如果長時間的、時時刻刻都把能量轉移到前額皮質用來自律上,身體是會吃不消的。這些能量本應服務於更長期的需求,比如消化、繁殖、治癒創傷、對抗疾病等等。
所以,我們不用追求對意志力的完美控制吧。畢竟,健康比什麼都重要,而且,“有限自律”一般情況下也夠你用了。況且,小孩子的前額皮質確實沒有完全發育成熟,有時候也需要外界的幫助才能有效自控。這裡所謂的外力幫助有時候會是和風細雨的講道理,不過更多的估計是疾風驟雨吧?
你也不希望外力介入太多吧?那你就做好“有限自律”,這也是你能力範圍內的事,你的前額皮質是完全夠用的。雖然意志力需要呼叫身體能量,但我告訴你,耗費不了多少,只要你還有散步的力氣,就有自控力。
這一篇聊了很多新概念、新觀點,正確使用這些知識,讓“明智的你”在這些知識的引導下去達成你的“有限自律”;不要再讓“衝動的你”用這些新概念作為藉口來武裝自己,去和你的父母、老師詭辯了。
本篇建議收藏,透過經驗來看,親子衝突時,拿出來讀一讀,消氣降燥。尤其是前幾次,簡直就像躺沙發上和心理醫生聊天一樣。
收藏不如關注小號,家庭教育乾貨鋪,滿足您的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