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很聽話,很容易贏得大人的喜歡,如果沒有引導得當的話,他的心理上會有一種偏頗的認知:聽大人的話就行了,他們怎麼說,我就怎麼做,很省心也很省力。然而人的成長,是需要不斷地思考,不斷地學習,將社會上和書本上的知識,變為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這個小孩看上去很乖,但卻很會思考。影片裡,他幫一位阿姨推鞦韆,推著推著,阿姨熱情友好地發出了邀請:“快點,你上來,咱倆一塊坐。”小孩沒有乖乖地坐上來,他疑惑地問:“那誰推呀?”
這一句問得很好,別看他只有三歲多,但並不像表面上那樣,是個懵懵懂懂的孩子。他不盲從,懂得思考:有人坐鞦韆,就得有人推,如果兩個人都坐上去,恐怕就玩不成了。
阿姨回答他:“我用腿一蹬就行了,來,上來。”小孩並沒有順從,他走開了,並低聲嘀咕:“不想在外面玩。”阿姨追問為什麼,他坦率地回答外邊不好玩,不能把衣服弄溼。
原來,他想在外邊玩,但不是靜靜地盪鞦韆,而是想玩水。小男孩是活潑好動的,他想像姐姐那樣,跟爸爸互相潑水玩,也想像爸爸那樣,用水澆菜苗的時候,來個小小的惡作劇,將水管對準媽媽,嚇她一跳,惹得媽媽抱怨幾句,再哈哈大笑。
但因為他年齡太小,掌握不好力道,容易弄溼衣服,深秋會引起感冒。因此,大人們不允許他這樣玩耍。他不開心,卻沒有哭鬧,也表示遵從這個規則。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一般這個年齡的孩子,是聽不明白道理的,也不會輕易接受大人的建議,會用撒潑打滾哭鬧來達成心願。這個小孩能完整地敘述自己的內心,也能客觀地說出原由,並表示接受,性格確實不錯。
比如同樣的事情,有的小朋友會帶著情緒說:媽媽(外婆)不讓我玩水,會弄溼衣服,可是我想玩水,好生氣呀。或者可憐巴巴地向這位阿姨提出請求:現在媽媽(外婆)看不見,你能帶我玩水嗎?
但這小孩沒有,他說完整樁事情之後,情緒稍微有點低落,但並沒有想去違反規則,只是覺得遺憾而已。後來,他就去寫字了,阿姨誇他寫得好時,他露出小小的微笑。
阿姨說要注意握筆的姿勢時,他也在想辦法調整自己的姿勢,沒有表示不樂意。他能夠接受大人的意見,也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事情有自己的態度。
這個影片的中間部分,還有個比較有趣的細節:小孩子拒絕爬上鞦韆後,轉身走開了,背對著鏡頭。阿姨說:扭過(頭)來,扭過(頭)來……他聽到了,但沒有聽從。
阿姨改變了口吻,用那種搞笑的唱歌一樣的語氣說:扭過來……小朋友立即微笑著轉過身子。這是個敏感的小孩,情感上比較細膩,能迅速地捕捉到說話的人的情緒。
夏天的時候,小孩跟著爸爸一起去接姐姐,爸爸開玩笑地說:“天這麼熱,還要帶著個小短腿……”他聽到這句話後,立即好奇地問:“小短腿在哪呀?”
當意識到爸爸在說自己時,他當即露出了不開心的神色,自尊心是比較強的。爸爸意識到了,立即改口稱:“你是長腿歐巴。”然後,這場風波才平息。
當姐姐批評他並命令他出去時,他回答:“不出去。”姐姐喊一二三,要求他出去,他仍然是拒絕的:“我不出去。”他認為姐姐的要求不合理,所以不願意遵從。
可是姐姐要求他道歉時,他同意了,雖然他還不明白什麼是道歉,但經過小腦瓜的思考,覺得至少比出去懲罰的力度要輕,所以接受了這個建議。
就像國慶期間,他與姐姐發生矛盾之後,建議奶奶把姐姐帶走,從地理上隔開兩個人,以後就不會吵架了。這個主意非常幼稚,也很好笑。但三歲的小朋友能想出這個辦法,願意平和地處理問題,還是應該給予肯定的,至少他思考了,開動了自己小小的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