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麼"隔代親",唯有愛屋及烏爾。而這愛屋及烏的背後,不過是希望自己的能夠得到子女的一份關注——我愛你所愛,只是為了你在愛孩子的時候,看到一旁跟你一樣愛著孩子的我。
人到年老,當事業到了尾聲,心理上少有追求,當自己在社會、家庭都成了"閒散人員"的時候,就會尤其需要家人的陪伴。
可是孩子有自己的家庭要打理,有自己的事業要拼搏,做父母的怎麼好打擾?怎麼狠心讓孩子放下工作將注意力全部放在自己的身上呢?捨不得孩子為了自己兩邊奔波。
所幸還有個孫兒,既可以幫助孩子解決事業的後顧之憂,還能夠有了精神的寄託,在不打擾不麻煩子女的同時,還有孫子陪伴。
於是對孫輩加倍的疼愛,想要什麼都滿足,因為孫輩是自己唯一的精神寄託了。父母不知道這樣的溺愛會讓孩子變壞,只記得當初自己沒有滿足孩子願望是得到的怨懟。不是生孩子的氣,而是害怕自己唯一的精神寄託因此遠離自己。
誠然,因為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老一輩的育兒理念不適用了,我們可能會因為教育理念的不同而產生分歧,產生衝突,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只要我們多一點耐心,給老人一些時間去適應,教他們正確的表達愛,原諒他們的笨拙和不完美。
他們一定會和我們的教育理念契合。
在我們教養孩子感到痛苦崩潰的時候,其實可以去找找我們的父母談心,不一定非得尋求他們的育兒經驗,也可以是問問他們的育兒心得。
因為兩輩人在育兒的道路上,雖然可能會因時代的不同導致教育理念的不一致,但是教育路上的心路歷程確實一致的。與此同時,陪陪他們,讓他們不再感到孤獨。
父母疼愛孫輩,不過愛屋及烏。因為愛屋及烏的背後,其實是希望子女對自己多一分的關注。
媽媽心疼子女是天性,在這世上,若有一個人被你傷害一萬次還會輕易原諒你,那一定是媽媽。
就像作家巴爾扎克說:「母親的心是一個深淵,在它的最深處你總會得到寬恕。」
因為她不想讓她年輕時吃的苦、受的罪讓你再受一遍;
她最不想的,是你為了帶娃放棄了工作,手心向上被人嫌棄。
所以,哪有什麼隔代親,只是因為那是縮小版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