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規定時間內“不許停”的平板支撐正在“考驗”一群小朋友,只有“出題人”范曄知道,這道題考的不是孩子們的技術動作,而是當他們沒有完成動作後,將作何反應。
“剛才哪位小朋友掉下來了?”時間不算長,但總有堅持不住的孩子,可面對范曄的提問,沒有孩子主動承認。測試結束後,體操世界冠軍范曄向家長和孩子闡明:“體育不僅是交給孩子運動技能,更是以體驗的方式教孩子如何體面地對待輸贏,尤其面對失敗,是逃避還是客觀面對,這對孩子的未來將產生重要影響。”
站上過最高領獎臺,也見識過競技體育的殘酷,范曄至今仍記得少時去國外參賽的一幕,藉助當地俱樂部訓練時,國外的小隊員主動、積極投入訓練,體操快樂的一面給她留下深刻印象。退役後組建家庭,成為媽媽的范曄將事業重心投入到孩子身上,她於2017年創立樂冠軍兒童運動館,主要針對3~9歲兒童提供體能和快樂體操等運動課程。
在范曄創業的近5年中,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受到空前關注,學校體育地位不斷提升,校外體育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且年齡段劃分更加細緻。
2019年7月,教育部發布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報告,將試點幼兒足球,計劃建設3000所足球特色幼兒園。近年,除了足球,跆拳道、籃球等幼兒專項運動也都在持續推進。隨著“三孩”、“雙減”等政策落地,各界對幼兒體育的重視上升到更高層級,越來越多參與者湧入這一新興賽道。
近日,北京幼兒體育協會正式揭牌成立,成為繼浙江省之後的全國第二個省級幼兒體育協會,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副司長王雷在會上表示,“青少司原來是做7歲-18歲青少年體育工作的,現在延伸到3歲-6歲,將來要大力扶持、支援社會力量辦體育,讓它們更好地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更好的服務。”
0-6歲是兒童發展基本動作及運動能力的黃金時段,跑、跳、投擲、平衡、支撐、鑽爬、攀登等均在這一階段習得,其中,3-6歲對於體育運動的基礎動作發展尤為關鍵。“每個階段孩子運動的敏感期和視窗期都不一樣,其中一段錯過了,後面就很難再彌補。”北京體育大學體能訓練博士方華表示,對於3-6歲的孩子應掌握的運動技能可以分為位移技能和操作技能,如拍球、接球等,透過測評發現,對國內該年齡段的孩子而言,操作技能是短板。
在方華看來,如果讓孩子從小就接受正規的基礎運動能力訓練,比如怎麼爬、走、跑、跳、投等,擁有了這些能力再去考慮專項化,能減少傷病、延長運動壽命、有利於幼兒及青少年的長遠發展,因此,當有家長向她諮詢孩子選擇什麼體育專案時,她通常會在田徑、體操兩個基礎大項的基礎上,再推薦一項和操作有關的體育專案,“建議孩子在10歲以前能接觸多種體育專案,積累到了一定階段,再選擇一兩項堅持。”
但現實中,家長在為孩子選擇運動專案時,有利於升學、出國是重要原因,強調健康也通常以身體素質是否提升為標準,鮮有家長關心孩子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我們的評價體系也長期以結果為導向,隨著對體育認知更加深入,我們應在看重結果的同時強調過程的重要性。”方華以立定跳遠舉例,以往的測評主要測量最終的距離,但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如何跳過去的過程,這裡包括擺臂是否過頭、雙腳有沒有同時起落等,“只有兼顧瞭如何跳,才能跳得遠。”
從結果導向逐漸向重視過程轉變,背後反映的是國人對體育的理解正在發生變化。范曄記得,剛開始大家很少提及“幼兒體育”,取而代之的是“歡動課”這樣遊戲色彩更顯著的稱呼,“無論是幼兒園院長還是家長,都會覺得提到體育感覺更競技化、更專業化了一點,覺得不適合孩子,多少有點排斥。”
不可否認,長期以來“唯金牌論”深深地影響著國人的體育觀,對體育的偏見與誤讀存在於日常生活細枝末節的選擇中。但隨著“健康中國”的廣泛提及,運動員多元樣貌的呈現,以馬拉松為代表的群眾體育發展,體育逐漸突破了時代拉開的距離,越來越真實地進入人們的生活,“現在為體育買單的人多了,打擦邊球的話術也越來越少,幼兒體育的概念也更加清晰。”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市場需求增加,尤其“雙減”政策出臺,其他賽道的從業者也迅速湧入幼兒體育領域,其中不乏很多教培大鱷,但出現機遇的同時,挑戰也在增加。目前,市場上多數幼兒體育教學及指導評估等方面,還沒有形成科學的標準體系,其課程規範化與否,大多取決於機構本身。在范曄看來,更多有教培經驗的從業者進入體育領域,除了帶來了更先進的玩法,也容易將應試教育的色彩帶入體育,“這不見得是錯誤,也許能讓行業更好,但要警惕別讓體育變味兒。”方華則認為,市場規範需要時間,但更需要行業整體堅持維護青少年兒童體育教育的公益屬性與社會價值。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璇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