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想找一名古人去旅行,一定不要找李白,他太過於狂傲,不知天高地厚;也不要找杜甫,他的命太苦,對生活沒有信心;要找就找蘇東坡,他是一個懂得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趣的人。
......................................
這句話是余光中說的,這麼一句普通的話,足見蘇軾的魅力,蘇軾不但才華橫溢,還有一顆有趣的靈魂。
其實蘇軾的一生過得也十分坎坷,屢次被貶,挫折不斷,但是他照樣能夠過得很瀟灑,用一種樂觀的態度面對一切,即便是前一秒深陷苦海,下一秒也能夠談笑風生,實在是令人佩服。
蘇軾臨終之前寫下的最後一首詩《廬山煙雨》,雖然只有短短的28個字,卻道盡人生的無常!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可能不瞭解蘇軾的人對這首詩不太熟悉,寫下這首詩的時候蘇軾已經60多歲了,在經歷了滄桑世事,經歷了一生的顛沛流離之後,此時的蘇軾已經是一位風燭老人,早已沒有了當年的意氣風發。這首詩更像是人將遲暮,一位老人對於人生更深層次的感悟。
其實第一遍讀這首詩感覺很奇怪,為什麼第一句跟最後句是一模一樣的呢?其實這正是蘇軾的高明之處。
蘇軾想要告訴我們:廬山的煙雨跟錢塘江的潮汐都是值得一看的風景,要是此生不去,難免會有一些遺憾,但是當你真正到了廬山下,錢塘江前,真的看到了這煙雨濛濛,看到了這潮水湧動,你又會感覺也不過如此,最後你會發現它們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它們只是廬山煙雨與錢塘江潮。
大道至簡,是宇宙萬物發展之規律,是中華文化之精髓,是中華道家哲學,是大道理極其簡單,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大道至簡,不僅被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精於心,簡於形。拷問靈魂這是人的終極問題,簡不僅是一種至美,也是一種能力、一種境界。看透了不說透,高境界;朦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徹;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徹後的不透徹,明白後的不明白,難得糊塗是真境界。
天地之道,簡易而已。人生苦短,諸事不想太複雜,簡單生活。人生這部大戲一旦拉開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場,都得演到戲的結尾。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在於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靜地走,快樂工作、簡單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樂,所有的哀傷、痛楚,所有不能放棄的事情,不過是生命裡的一個過渡,你跳過了就可以變得更精彩。
蘇軾是化用了禪宗史書《五燈會元》中的禪語。在這首詩中,高僧詩人把人生分為三個境界:
山是山,見水是水
在蘇軾看來,“廬山煙雨”和“浙江潮”是山和水,在看到這些景象之前,人們被這裡所吸引,因為聽說這裡的自然風光優美,所以從內心裡面嚮往。
這個時候的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大家心中所想跟所看到的是一致的。
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慢慢時間長了之後,因為想要前去觀看去不了,所以難免在心中有一份執念,我們為了這份執念來看“廬山煙雨”和“浙江潮”,這個時候大家的內心會得到滿足,也會出現現實跟現象的失望,讓人失去欣賞山水的初心。
大多數人達到這個境界就算結束了。
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這一境界其實就是返璞歸真。在經歷了人生的種種之後,就會把執念看淡,用一種純淨的初心去看待這些山水,山水便又恢復了它本身的樣子。
蘇軾的這首臨終絕筆,不像他一貫的風格,並沒有豪邁奔放的感覺,也不是婉約的風格,就是平平淡淡的感覺,好像輕聲細語一般娓娓道來,實際上卻寫盡了人生的真諦。
這三種境界雖然看起來並不難,但是能夠達到的人卻寥寥無幾,除了蘇軾之外,還有“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的辛棄疾。
就好像他的《青玉案·元夕》: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其實人生在世,大家都渴望可以超凡脫俗,可以悟出人生之道,但是大多數人都“夭折”在半路上,唯有達到這三重境界,才算是真正瞭解了人生的意義。
喜歡古典文化的人都知道,讀古詩詞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浸潤心靈,還能夠讓你擁有出口成章的學識跟靈動如水的才情,更能夠讓你擁有常人比不了的氣質。
大道至簡,是宇宙萬物發展之規律,是中華文化之精髓,是中華道家哲學,是大道理極其簡單,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大道至簡,不僅被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簡,大道無形,大道無法,這是一種大道自然、返樸歸真的高階功態。在這種清淨無為、忘我無私、天人合一的狀態中,不求長功,功力自然上長;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調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顯現;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脈自然暢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簡單最普通的真理。把最複雜的變成最簡單的,才是最高明的。最偉大的人僅僅因為簡單才顯得崇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開悟,深奧了就簡單,簡單了才深奧,從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樣,從簡單到複雜,再從複雜到簡單,就是昇華。生活的意義在於簡單,人修煉到一定程度,會淡泊一些事,會簡單,你可以理解別人,但別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實人不在理解,在認同。
精於心,簡於形。拷問靈魂這是人的終極問題,簡不僅是一種至美,也是一種能力、一種境界。看透了不說透,高境界;朦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徹;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徹後的不透徹,明白後的不明白,難得糊塗是真境界。
“大道至簡”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將一件複雜的事情化為簡單,那是需要智慧的。將繁雜的事情迴歸到簡單,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決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歡大道至簡,因此,功和利,不可趨之若鶩;名和財,不可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我們要簡簡單單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用智慧化難為簡。
為名利盡拋寵辱,清純似兒時天真的童貞,樸實如父輩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靜的人方能視見“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的悠閒,聽聞“荷風送秋氣,竹露滴清響”的天籟,感受那“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曠。陶淵明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他能夠吟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絕句;歐陽修也是這樣的一個人,所以他在謫居時仍能悠然自得的寫出《醉翁亭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簡不是物質的貧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簡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心靈的單純。大道至簡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簡明的,人要學會簡單、簡樸生活、簡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雜念,當超出自我慾望的牢籠,當真正忘記自己的思想,忘記自己的意識,進入忘我忘物的狀態。
人生的繁出於惑,以“仁”抗拒誘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簡的標誌。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人生百態,須當從一而終。樂以忘憂,簡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簡”。
有個大道至簡、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個行者問老道長:“您得道前,做什麼?”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後呢?”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道長:“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老道長和行者的對話讓我們開悟,許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蘊在一些極其簡單的思想中。
大道至簡,人生易簡。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過歲月、走過生活,心裡有許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當下放下,當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並不需要放在心裡,人生的很多負擔並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簡單生活的樂趣,才能感受到心靈飛翔的快感。要想改變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給找回來。我們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我們應該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我們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用最多的夢面對未來。
天地之道,簡易而已。人生苦短,諸事不想太複雜,簡單生活。人生這部大戲一旦拉開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場,都得演到戲的結尾。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在於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靜地走,快樂工作、簡單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樂,所有的哀傷、痛楚,所有不能放棄的事情,不過是生命裡的一個過渡,你跳過了就可以變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簡單生活,一盞茶,一張桌,一處清幽,日子平淡,心無雜念。可是簡單的生活卻需要百般的努力,這樣才會無憂無慮欣然享受生活。生活總的來說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態,不懂得欣賞的人,就會用挑剔把一切變得有殘缺。簡單做人,率性而為,把握分寸,隨遇而安,坦然接受現實;簡單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對抗,有些人笑在開始,有些人卻贏在最終。試著微笑,試著回眸,放鬆自己,不強求、不萎靡、不浮躁。簡單生活,隨心、隨性、隨緣,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堅持往前走,屬於自己的風景終會出現。
生活容不容易,關鍵看你怎麼活。處境在於心境,心境改變了,處境也會改變。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會變得越緊張、越複雜,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對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滿足,越容易快樂。江山明月,本無常主,得閒便是主人;大道至簡,活在當下,知足便能常樂。
悟入無懷之靜境,一輪之心月獨明,盡顯心靜之境界;心靜自然從容灑脫,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現心靜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靜默才是最美,生命裡最持久的不是繁華,而是平淡,不是熱鬧而是清歡。保持一顆童心,不開心的時候,心無遮攔地向朋友傾訴煩惱,開心的時候,肆無忌憚地開懷大笑,也許所有的憂愁會在傾訴中流走,所有的緊張會在大笑中釋放。像孩子一樣,簡單生活,快樂生活,保持心靈原生態,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裡總有一個故事,想講述卻難以開口,就這樣在心底,漸漸譜成了曲。人就是這樣,得不到的永遠嚮往,失去了的,才會覺到珍貴。所謂的,得失、情緣、風景、驛站,都在時光的塵煙中,慢慢淡散。雖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難,但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終究會走遠。
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很多。紅塵路上,有朗朗的笑聲,有委屈的淚水,懵懂的堅持著,有成功的自信,有失敗的警醒,每一段經歷註定珍貴。生命的豐盈緣於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緣於擁有一顆平常心,生活簡單讓人輕鬆快樂,想法簡單讓人平和寧靜。因為簡單,才深悟生命之輕,因為簡單,才洞悉心靈之靜。
就像這句俗話說的“你讀過的書,你走過的路,都藏在你的氣質裡。”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大學教授都鼓勵現在人們多讀古詩詞的原因,不管多大年紀,都可以從古詩詞中發現樂趣,找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