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爽:楊堅的最小的弟弟,楊廣的小叔,兩次打破突厥,霍去病式的少年戰神,24歲早亡。
楊素:隋朝軍事家,參加滅北齊之役,並隨上大將軍王軌救援彭城,俘虜南陳主將吳明徹。後隨上柱國韋孝寬攻取淮南,在此期間交好隨國公楊堅,隨其平亂,授大將軍,改封清河郡公。隋朝建立後,升任御史大夫。開皇八年(588年),以信州總管率領水軍統軍滅亡陳朝,拜荊州總管,進封越國公,支援晉王楊廣成為太子。楊廣即位後,主持討平漢王楊諒叛亂,拜尚書令、太師、司徒,再封楚公。大業二年(606年),楊素去世,享年六十三歲。
史萬歲:擅長騎射,好讀兵書,隨父從軍。北周武帝時,授開府儀同三司,襲爵太平縣公。參與平定尉遲迥之亂,拜上大將軍。隋朝建立後,受累於大將軍爾朱績謀反,貶為敦煌郡戍卒。開皇三年,跟隨秦州總管竇榮定大敗突厥。九年(589年),參與隋滅陳之戰,平定江南叛亂。身先士卒,善撫部下,將士效力。南征北戰,屢建戰功。開皇二十年(600年11月20日),遭到宰相楊素陷害,為隋文帝所殺。
韓擒虎:隋朝名將,北周驃騎大將軍韓雄之子。容儀魁偉,頗有膽略,愛好讀書。初仕北周時,任都督、合州刺史,封新義郡公,隨軍平定北齊,屢次挫敗陳國進攻。開皇元年(581年),任廬州總管,鎮守江北要地廬江,作好滅陳準備。開皇八年(588年),作為先鋒將軍攻打陳國,率兵夜渡長江,襲佔採石,攻克姑孰,進軍新林,攻破朱雀門,佔領建康城,俘虜陳後主陳叔寶。功勳卓著,進位上柱國、大將軍,封壽光縣公。後以行軍總管屯兵金城,防禦突厥,拜涼州總管。開皇十二年(592年),去世,年五十五。
賀若弼:複姓賀若,字輔伯,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北周隋朝時期名將,北周金州刺史賀若敦之子。出身將門,少有大志,擅長騎射,博聞強識。初仕北周,追隨齊王宇文憲,封當亭縣公。跟隨韋孝寬平定淮南地區,封襄邑郡公。隋朝建立後,拜吳州總管,參與隋滅陳之戰有功,拜右武候大將軍,封上柱國,進爵宋國公。自恃功高,心生怨懟,為隋文帝所疏遠。大業三年(607年),以誹謗朝政之罪,為隋煬帝所殺。
達奚長儒:北周、隋朝將領。達奚長儒少有節操,膽略過人。十五歲時襲爵樂安公。西魏時,任奉車都尉、輔國將軍、通直散騎常侍等。北周時,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渭南郡守等,晉爵成安郡公。進入隋朝,升任上大將軍,封為蘄春郡公。後歷任寧州刺史、鄜州刺史、夏州總管等,開皇二年(582年),突厥的沙缽略可汗和他弟弟葉護以及潘那可汗,率領十幾萬人馬,向南方進犯搶掠。朝廷任命達奚長儒為行軍總管,率部二千人攻打他們。雙方在周槃遭遇,達奚長儒軍寡不敵眾,他的部下都很恐懼。達奚長儒慷慨激昂,神色更壯烈。[8] 達奚長儒軍被突厥軍所衝擊,打散了又聚集起來,且戰且走,轉戰了三天,兵器全部用光了,士兵們以拳頭為兵器,與突厥軍廝殺,以至手上的骨頭都露出來了,殺傷敵人數以萬計。突厥人士氣略降,於是解圍離去。達奚長儒身受五處創傷,其中被殺穿的地方有兩處。
賀婁子幹:複姓賀婁,字萬壽,代郡(今河北蔚縣)人,鮮卑族。北周隋朝時期將領,右衛大將軍賀婁景賢之子。出身官宦世家,少以驍勇聞名。初仕北周,起家司水上士,強幹有才,遷儀同大將軍、軍器監,出任秦州刺史,進封思安縣伯,參與平定尉遲迥叛亂,加封為武川縣公。隋朝建立後,封為鉅鹿郡公,率軍攻打吐谷渾,授上大將軍、榆關總管。攻打突厥,遷雲州總管、方州刺史,屢立戰功,震懾胡人。入為工部尚書,營建大興城,遷左衛大將軍。開皇十三年(593年8月16日),因病去世,時年六十歲,追贈懷州、魏州等四州刺史,諡號為懷。
虞慶則:本姓魚,北周隋朝時期名臣。初仕北周,授起家中外府行參軍,跟隨權臣宇文護,襲封沁陽縣公,歷任儀同大將軍、幷州長史、石州總管,政令嚴整。隋朝建立後,拜為大將軍、內史監、吏部尚書、京兆尹,封彭城郡公,營建新都,遷尚書右僕射。開皇二年(582年),抗擊突厥沙缽略可汗入侵,後又出使東突厥,為隋朝與東突厥的修好立下汗馬功勞。後成為朝中“四貴”之一,遷上柱國、晉國公、右武侯大將軍。開皇十七年(597年),虞慶則征討嶺南李賢叛亂後,為妻弟趙什柱所誣告,以謀反罪被殺。
高熲(541年—607年),隋朝著名宰相、軍事謀臣。一名敏,字昭玄,鮮卑名獨孤熲,隋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
高熲:出身渤海高氏,其父高賓是上柱國獨孤信的僚佐,官至刺史。楊堅為周靜帝大丞相時,知道高熲精明強幹,知兵事,多計謀,任命他為相府司錄。[1]相州總官尉遲迥起兵反叛,高熲請將兵平叛,自願前往監軍,命人在沁水上架橋,大破尉遲迥軍。以功封柱國,升相府司馬。隋文帝建立隋朝後,任尚書左僕射兼納言,旋拜左衛大將軍。隋文帝有統一南北之志,高熲推薦賀若弼、韓擒虎二將分別任吳州和廬州總管,作滅陳準備。隋開皇元年(581)九月,節度上柱國長孫覽、元景山兩路隋軍攻陳。二年春,陳宣帝卒,陳遣使請和,遂班師。三年,率軍與諸將分道擊突厥。五年,任左領軍大將軍。七年,隋滅後梁,奉命赴江陵(今屬湖北荊沙)安集其遺民,甚得人和。不久,向文帝獻取陳方略。開皇八年(588年)隋朝以晉王楊廣為元帥伐南陳,任元帥長史,指揮全軍一舉平南陳。後因反對廢太子楊勇並得罪獨孤皇后,遭隋文帝猜忌,被免官為民,不久後又免去齊國公爵位。隋煬帝時,被起用為太常卿。高熲善於識別和推薦人才,注意保護有功之臣。為人謙遜,不居功自傲。史稱其有文武才略,明達世務。為相執政近二十年,竭誠盡職,功績卓著。 大業三年(607年),見煬帝奢靡,甚為憂慮,有所議論,為人告發,與賀若弼同時被殺害,享年六十六歲。諸子遭到流放。
長孫晟:隋朝建立後,歷任儀同三司、左勳衛驃騎將軍、左領軍將軍、右驍衛將軍等職。他多次奉命出使突厥,在同突厥交往的二十餘年中,雖未指揮過大的作戰,但憑其出眾的謀略,提出“遠交近攻、離強合弱”之策,為分化瓦解突厥、保持隋朝北境安寧、促進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貢獻。
魚俱羅:隨從晉王楊廣滅亡陳朝,授開府。開皇十年(590年),隨平沈玄懀、高智慧的叛亂,授上開府、疊州總管,封高唐縣公。因母喪離職,歸家守孝。行至扶風郡,遇見楊素軍隊,奪情報國,隨軍攻打突厥,拜柱國、豐州總管,令突厥心懷畏懼,不再塞上牧馬。因其弟魚贊犯事自殺,遷趙郡太守。後又攜帶特產給權貴,被御史彈劾而除名。不久,越巂郡飛山蠻作亂,朝廷重新起用魚俱羅平定叛亂。後又參與攻打高句麗和鎮壓劉元進起義。魚俱羅“相表異人,目有重瞳”,有帝王之像,遭到隋煬帝楊廣的猜忌。大業九年(613年),梁敬真彈劾魚俱羅打敗仗,隋煬帝遂將魚俱羅斬首於市。
吐萬緒,生卒年不詳,複姓吐萬,鮮卑族。北周到隋朝名將,郢州刺史吐萬通之子,隋朝建立後,歷任襄青二州總管、谷城郡公,治理有方。遷朔州總管,防備突厥入侵;遷徐州總管,準備隋滅陳之戰。遷夏州總管,得到晉王楊廣親遇。隋煬帝嗣位後,拜晉絳二州刺史,從平漢王楊諒之亂,遷左武侯將軍、光祿卿。堅稱大將軍賀若弼無罪,坐罪免官。隋煬帝攻打遼東時候,起為東平太守、左屯衛大將軍、左光祿大夫,率軍出征。大業九年,聯合王世充鎮壓劉元進起義,殺戮過重,請求暫緩進兵,得罪除名,鬱鬱而終。
宇文述:驍銳善騎射,初仕北周,起家開府,累遷英果中大夫,從韋孝寬平尉遲迥,擢上柱國。入隋,為右衛大將軍。及攻陳,為行軍總管,率軍三萬自六合出兵,又平復東吳之地,以功拜安州總管。後與楊素等合謀助晉王楊廣奪太子位。楊廣繼位,是為煬帝,拜宇文述為左衛大將軍,改封許國公。宇文述扈從煬帝北巡榆林,西巡張掖,多次擊敗吐谷渾軍,並與蘇威等典選舉。大業八年(612年),煬帝攻高句麗,宇文述為扶余道軍將,戰敗,除名為民。次年,復官爵,再攻高句麗,旋以楊玄感起兵攻東都,奉召還師討之,斬楊玄感。
王世積:周隋時期名將,開府儀同三司王雅之子。容貌魁岸,腰帶十圍,風神爽拔,有傑人之表,北周時期,屢有軍功,拜上儀同三司,封長子縣公。從大將軍韋孝寬平定尉遲迥叛亂有功,拜上大將軍。隋朝建立後,出任蘄州總管,參加隋滅陳之戰,拜柱國大將軍,拜荊州總管,累進上柱國,轉涼州總管,冊封宜陽郡公。開皇十九年,被親信皇甫孝諧誣告謀反,坐罪被殺。
樊子蓋:歷任樅陽太守、辰州刺史、武威太守、金紫光祿大夫、民部尚書、東都留守等職,為官清廉謹慎,不納賄賂,治軍嚴格,因平叛有功,封爵建安侯。大業十年(614年),進爵為濟公。大業十二年(616年),樊子蓋去世,終年七十二歲,萬餘人為他送葬,武威民吏痛悼,立碑頌德。
衛玄:隋朝建立後,歷任淮州總管、衛尉少卿、資州刺史、刑部尚書、右候衛大將軍等,進封同軌郡公,勸慰叛亂的獠人歸順隋朝。大業八年(612年),參與攻打高句麗,保全所有兵馬。大業九年(613年),輔佐代王楊侑留守長安,擊敗楊玄感叛亂。義寧元年(617年),唐國公李淵執掌政權後,衛玄辭職,病逝於家中,時年七十七歲。
楊義臣:本姓尉遲,鮮卑族。 隋朝名將,北周儀同大將軍尉遲崇之子。謹慎忠厚,長於騎射,深得隋文帝寵愛,賜姓楊氏,襲封泰興縣公,拜陝州刺史。大破突厥,封朔州刺史。隋煬帝即位後,平定楊諒之亂,遷相州刺史,遷宗正卿、太僕卿。隨軍滅亡吐谷渾、征討遼東、攻打高麗,屢立戰功。隋末大亂後,率軍大敗張金稱、滅高士達、入豆子航,擒格謙,成為鎮壓農民起義的主將之一。大業十三年,受到隋煬帝忌憚,入為光祿大夫、禮部尚書,卒於任上。
來護兒:隋朝名將,來護兒出身於新野來氏,早年投奔隋軍,參與平定陳朝以及江南叛亂,累功至上開府、大將軍。大業年間,進拜右翊衛大將軍,並以行軍總管之職三次隨徵高句麗,平定楊玄感叛亂。後隨隋煬帝巡幸江都,官至左翊衛大將軍,封榮國公。大業十四年(618年),江都兵變,隋煬帝遇弒,來護兒一同遇害。
張須陀:隋朝時期大將,北周南陽郡公張思之孫。最初跟隨蜀王楊秀,授儀同三司。隋煬帝即位後,漢王楊諒起兵反叛於晉陽。授安州司馬,跟隨大將軍楊素平定叛亂,拜為開府儀同三司。轉齊郡丞,開倉放糧。遷使持節、齊郡通守、河南道討捕黜陟大使,率軍平定農民起義,威振東夏,成為隋朝柱石大臣。大業十二年(616年),興兵攻打瓦崗軍,兵敗戰死,時年五十二歲。
薛世雄:十七歲時,他隨北周武帝討伐北齊,以軍功授任帥都督。隋文帝時期,薛世雄多次建立戰功,官至儀同三司、右親衛軍騎將。隋煬帝統治時期,他先後參加對吐谷渾、突厥、高句麗的戰爭。大業四年(608年),隋煬帝任命薛世雄為玉門道行大將軍,與東突厥首領啟民可汗聯合進攻伊吾國。薛世雄率軍出玉門,啟民可汗沒有到。薛世雄孤軍越過沙漠,伊吾人開始以為隋軍不可能到來,所以都沒有做防備,當聽說薛世雄軍已越過沙漠,大為恐懼,於是請求投降。薛世雄就在漢代舊伊吾城東築新城,留下銀青光祿大夫王威率領一千餘名士兵戍守伊吾城。大業八年(612年),薛世雄奉命率軍出沃沮道,與各路大軍全部到鴨綠水西岸彙集,共同攻打高句麗。 隋軍在薩水與高句麗軍交戰,高麗軍在白石山追擊圍困薛世雄軍,薛世雄奮勇攻擊,將高麗軍打敗。薛世雄回朝後,受到免官的處分。後來,隋煬帝兩次發動對高句麗的戰爭。高句麗戰爭結束後,薛世雄遷升右御衛大將軍,到涿郡留守。
麥鐵杖:生活於陳朝和隋朝期間。青年時即勇敢,有臂力,且步行如風,跑及奔馬,能“日行五百里”。性開朗、喜酒、好交遊、重信義。陳朝太建年間,鐵杖曾結夥為盜,被廣州刺史捕獲,罰為官府奴隸,為皇帝執掌御傘。後為隋朝大將軍。隨楊素徵突厥立功,後戰死在征討高句麗的戰役中,時年38歲。
周法尚:在北周大敗陳國將領樊猛。受到司馬消難叛軍攻擊,跟隨上柱國王誼掃平叛亂。隋朝建立後,拜大將軍、黃州刺史,封為譙郡開國公,參與隋滅陳之戰,長期安撫嶺南道。隋煬帝即位後,參與西討吐谷渾,攻打遼東之役,平定楊玄感叛亂和各地農民起義,授右光祿大夫、左武衛將軍。大業十年(614年),卒于軍中。
王仁恭:隋朝時期名將,剛毅修謹,弓馬嫻熟。追隨名將楊素征戰,屢立軍功,深得隋文帝、隋煬帝的信任和喜愛。東征遼東,北抗突厥,頗有能名。拜為大將軍、左光祿大夫,遷驃騎大將軍、呂州刺史、衛州刺史、汲郡太守,遷馬邑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