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零年四月十九日,一架飛機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機場降落。這架飛機上下來的正是周恩來總理和外交部部長陳毅一行人。這次是周恩來總理第四次訪問印度,但這一次也是印度方面表現最冷淡的一次。由於印度政府態度如此冷漠,周總理在出訪印度前就有了心理準備。因為中印雙方當時因為邊界問題一直未能達成共識,所以才有這次訪問。
不過,在出訪過程中,面對印度記者的挑釁,周總理還是能對答如流,實在是令人欽佩,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周總理又是如何對答案呢?
本期將為大家揭開歷史的一頁,歡迎各位朋友留言點贊轉發,您的支援將是我最大的動力!
從建國以來,中國和印度就在邊界問題上不斷髮生摩擦。
而且,我們國家和印度在邊界問題上的觀點之所以不一致,根本原因是在“西藏問題”上存在原則分歧。中國一向希望與之友好相處。但是事與願違,兩國在邊界問題上始終無法達成共識,因而發生了摩擦。對於邊境問題,說白了就是“西藏問題”。而且這個問題,追根究底,還是英國製造的。當英國在殖民地印度之後,便開始向北擴充套件勢力範圍,相繼控制尼泊爾、錫金、不丹,甚至妄圖將西藏收入囊中,以求在亞洲獲得更大的利益。
當時的大英帝國堅船利炮,國力蒸蒸日上,大陸東岸日漸衰微,和大清相比,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在清政府強大的時候,加強了朝廷對西藏的控制,因為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力量是清廷維護話語權的有力保障。統一後的廓爾喀於1788年以西藏當局徵收貿易稅過於沉重為理由,派兵入侵西藏邊界,兩年後又直逼班禪額爾德尼駐地日喀則。乾隆皇帝立即派遣大將軍福安康的遠征,他率軍平定廓爾喀,也就是現在的尼泊爾,迫使其承諾再不侵犯西藏,大清揚名立萬。到1884年和1903年英國兩次入侵西藏時,這一情景已經無法再現,因為此時處於四面楚歌、危難之中的清王朝已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哪有力量和力量來對付?
英國首先以傳教、遊歷、經商的名義,蒐集情報,再借貿易滲透到西藏,鼓動民族矛盾,侵吞中國領土。英國首次入侵西藏,像強盜一樣迫使清政府簽訂了條約。英國1903年再次入侵西藏,攻佔拉薩,十三世達賴被迫逃出蒙古。英國政府於1913年強迫西藏地方在印度西姆拉簽訂《西姆拉條約》,該條線也就促成了後面中印邊境的問題。也就是說,在簽訂的內容中推移的九萬多平方公里的藏南和其重鎮達旺從此成為英屬印度的一部分,中印邊界領土爭端由此產生。
一九六零年四月十九日,周恩來總理和外交部部長陳毅一行第四次訪問印度,歡迎儀式也非常簡單,僅用了20分鐘就草草了事。在歡迎會上,尼赫魯代表印度一方向周恩來總理等人致了歡迎辭,但這一次,尼赫魯使用的是印度文而非英文。由於印度政府態度如此冷漠,周總理在出訪印度前就有了心理準備,周總理早已見過了大風大浪,這一次他勢在必行。
對於印度一方的這種“禮遇”,周恩來總理並不多加考慮,仍然積極地和尼赫魯交涉,這次交涉持續了足有20個小時,但印度方面從頭到尾的態度都很強硬,根本沒有同中國和平處理問題的意思。此時,周恩來總理一行人已在印度呆了6天,但6天之後,事情並沒有任何進展。無可奈何,周恩來總理臨時決定召開新聞釋出會,讓世界瞭解中國的和平誠意。
晚上七點半,周恩來總理在印度總統官邸的柱廊舉行了新聞釋出會。
這次招待會,不僅向世界人民公開表示中國希望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態度和決心,而且把中國外交官的智慧和風度展示得淋漓盡致。
新聞記者進入該區域後,工作人員發出事先列印好的宣告,其中包含了部分內容:邊界從未劃定,其中存在的問題應透過友好協商解決。直到達成一致意見為止,中印兩國應該保持邊界現狀,不能採取單邊行動,更不能透過武力改變現狀。
新聞釋出會之後正式開始。在部長陳毅等人的陪同下,周恩來總理走進會場,準備與許多已經等候多時的記者見面。隨後,周總理又沉著冷靜地走上講臺,開始發表演說。儘管這個新聞釋出會是緊急的,但是周總理的講話還是有充分的準備。講話持續了45分鐘,周總理用他那鏗鏘而又沉著的語調,以一種堅定的語氣,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國的態度,他在講話中說:中國和印度,都有五年以上的古老文明,而且幾千年來,我們一直在和平中休養。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印兩國也從未經歷過真正意義上的戰爭。但願我們這一代,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雙方都能冷靜地坐下來,透過友好協商、公平談判來解決。不能對上辜負了列祖列宗的遺德,對下禍害後代。
周總理的講話熱情細緻,感人肺腑,話音一落,會場立即響起熱烈的掌聲。在講話之後,周恩來總理側過身去,喝了一口水,然後繼續說:“以前有一個朋友告訴我,在座的很多人都是戰神鳩摩羅的後裔,他們已經準備好了炮擊我。我感覺,心裡有氣應該發洩出來,因為我們是朋友,朋友之間可以坦誠面對!
在講話之後,一位印度記者站起來問周總理,邊界已明確劃分,為什麼還要重新談判?
周總理堅定地回答道:“如果能認真地看完中國印度的相關歷史,並且能夠公正地看待中國的主張,就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後來,一名歐洲記者站起來說:“既然中國想用和平的方式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那麼本來屬於別人的東西,就不必談什麼東西。”
周總理聽了記者的提問後,嚴肅地說:“你的比喻很不貼切,我們換個比喻,搶強盜偷別人的東西,難道物主不討還?”
這位英國記者覺得周總理的話有漏洞,立刻說:“你是說印度是強盜?”這位設問很不好回答,如果回答不恰當,等於說印度人是強盜。
此時周總理平靜地說:“強盜有,但不是印度人,而是英國殖民者,中印兩國在歷史上是朋友,將來也是朋友。”這樣的回答也讓英國記者無法反駁。
聽了周總理的這個回答,英國記者的臉變得很難看,只好笑著坐了下來。聽完周總理所說的,英國記者無可辯駁。上世紀50年代,印度已是英國的殖民地,而中印邊界爭端問題,與英國殖民政策脫節,是不能將中印邊界爭端聯絡起來的。因此,周總理的講話並非毫無根據,而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在一位英國記者坐下之後,另一位記者立即站起來,問道:“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嗎?”
周總理回答說:“沒錯,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歷史太長,西藏不說,至少在元朝以前,西藏已是中國領土。”
那位記者反駁道:“你所說的元朝,時間太短了。
周總理接著說:“中國元代時期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如果您認為七百多年是一段時間,那麼,到目前為止,美國也不過是一百多年的歷史,那麼美國難道不能成為一個國家嗎?真是太荒唐了。”
詢問過程中,一些記者的各種惡毒、刁鑽的問題都被周總理有理而鎮靜地解決了,總理還直截了當地表明瞭中國政府的立場,更讓別有用心的人閉上了嘴。最終,新聞釋出會在輕鬆的氣氛中圓滿落幕。
在新德里的新聞釋出會上,周總理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向世界宣傳了我國熱愛和平的立場,以及不惜一切代價堅決維護祖國利益的決心。以其人格魅力和智慧,展現了一種負責任大國的風範,深深打動了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
這就是周總理,他最擅長把敵視的問題繞過提問者的圈套,而且無可辯駁。
在國際舞臺上,他總是能夠做到滴水不漏,無懈可擊,即使是面對一些人唇槍舌劍般的圍攻,他也總是能夠以不卑不亢的態度,用自己的智慧和機敏將這些危機一一化解。
周總理可謂是國際外交領域中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以其前所未有的氣度和智慧,代表著中國人民站在國際舞臺上,向世界各國人民發出我們的聲音!
數十年過去了,我們依然深切地懷念周總理,他為黨和人民付出了一切。認識老一輩革命家的事蹟,可以激勵我們熱血報國,努力自我完善,在各條戰線上踏實工作,把自己的命運與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