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在日本戰敗以後,美蘇雙方以三八線為界劃定勢力範圍,朝鮮半島由此進入分裂,南韓北朝先後“復國”,南北兩邊都認為自己是唯一的合法政府,且相互不承認。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朝鮮軍隊以絕對優勢碾壓韓國軍隊,半島即將被統一時,美國操縱聯合國開始武力干涉朝鮮戰爭。
“聯合國軍”由直接出兵的16個國家組成,約50萬人,其中美國出兵人數最多達到32.6萬人,其次是英國14萬人。
其他14個國家依次為加拿大出兵8000人,土耳其5400人,澳大利亞2200人,衣索比亞1600人,菲律賓1500人,紐西蘭1385人,泰國1290人,希臘1263人,法國1185人,哥倫比亞1068人,比利時900人,南非826人,荷蘭819人,盧森堡44人。
參與聯軍直接出兵的國家多至幾十萬人,少至幾十人,像盧森堡這種國家完全就是來打醬油的,這44人的盧森堡旅遊團最受傷亡15人後退出戰場。
除了這直接出兵的16個國家之外,還有13個國家和地區以不同的方式在支援聯合國軍在朝鮮的作戰,分別是瑞典、丹麥、印度、挪威、義大利、西德、日本、臺灣地區、西班牙、薩爾瓦多、古巴、巴基斯坦、以色列。
瑞典和丹麥各派一艘醫療船協助聯軍,其中瑞典170人,丹麥100人,對於丹麥這種小國來說,派出一艘100人的醫療船也算是盡心盡力了。
印度、挪威、義大利、西德各派了一支醫療隊來協助聯軍,其中印度派出70人,挪威105人,義大利72人。當時的德國正處於分裂狀態,東德在開戰之初,就與蘇聯一起公開支援朝鮮和後來的中國志願軍,而西德則是在朝鮮戰爭末期,派出一支80人的醫療隊,達到朝鮮戰場兩個月後就停戰了,西德醫療隊主要是用在韓國民間。
與德國同是二戰戰敗國的日本則不相同,在美軍入朝後,日本就一直是美軍最堅固的後盾,美軍在日本的大量採購,讓日本經濟有了一小段飛躍,在朝美軍內部也充斥著“日本製造”的產品,仁川登陸中美軍坦克登陸艦大多都由日本人駕駛,加上派出醫療隊和數艘掃雷艇,總共約有120人。
臺灣的國民黨政權在朝戰爆發初期,就向美國請願表示能派出3萬人和30架飛機支援作戰,但最後被美國拒絕,因為國民黨的飛機沒油沒彈藥,極其落後且需要大量維修,英國更是不願與臺灣國民黨合作,因為在朝戰爆發之前,英國就已經承認大陸為中國合法政府。
最重要的是國民黨承諾的3萬士兵,兵員素質極低,還有很多人是從大陸被抓壯丁來充軍的,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拿什麼保證這些人到了朝鮮戰場不會倒戈向志願軍投誠。所以國民黨只支援了極少量的物資,和少數人去朝鮮“勸降”志願軍,最主要的是作為接收志願軍戰俘的目的地。
西班牙最初也有向朝鮮派兵的意圖,因為當時西班牙政權是一支法西斯政權,所以被歐美國家所排斥,即便如此也一直公開支援聯軍在朝鮮的戰爭,西班牙在中美洲的殖民地位不可低估,受西班牙的影響,很多前殖民國也都倒向聯軍一方,例如哥倫比亞、薩爾多瓦。
古巴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國內政權是很混亂的,在朝鮮戰爭期間,古巴政權是由美國所扶植,所以在朝鮮戰爭中也一直支援美軍的作為。
巴基斯坦在當時也是親美國家,朝鮮戰爭爆發時剛剛經歷了第一次印巴戰爭,受到了極大的損失,所以只支援了37.8萬美元的經濟援助和數噸小麥,是直接支援的韓國而不是聯軍。
以色列在朝戰爆發時才剛建國兩年,又經歷了第一次中東戰爭,無力再派兵入朝,最後總計援助了約10萬美元的醫療用品和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