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作為人民海軍的堡壘海域,是現在我軍潛艇,尤其是核潛艇部隊的最主要的作戰海域,一直是飽受重視,畢竟是我國臨近的便於部署的海域當中唯一一片平均水深能達到千米水平的深海。
我國對於這片海域也是相當重視的,尤其是水文條件這種對潛艇部署和作戰相當重要的外部引數,這兩天就曝光了一型全新的裝備,可以監測收集南海深處的洋流資訊,從而幫助核潛艇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戰鬥力。
根據海洋大學的論文內容,這是一款可以部署在南海海床上的無人深海監測儀器,可以在水下1400米的深度部署並執行資料。能更快更好也更精確的監測南海的水下暗流流向,並尋找相關的形成規律。雖說這種更偏向於科研性的裝備本身只是為了調查南海水下的水文資訊的,主要還是科研和測繪用途,但是他產生的相關資料,對我軍潛艇部隊,尤其是核潛艇部隊在南海地區的部署來說,可謂是相當好的護身符,對未來可能面臨的南海水下作戰來說,也是一個戰鬥力倍增工具。
對海洋的水文條件的掌握能力對潛艇的作戰來說一直是個相當重要的助力,對某片海域的水下的水文條件越熟悉,潛艇在這片海域當中就能更好的利用水文條件給自己創造生存能力和戰鬥力,比如利用洋流為動力來進行機動,從而隱藏自己的噪聲;再比如利用各種暗流產生的背景噪聲來隱藏自己的動向,或者利用更準確的水文資訊,在各種複雜水域進行躲藏,這都能更好的發揮潛艇隱蔽的優勢,同時增加生存能力。
同樣的,如果對海域的水文條件不熟,那就很有可能會遭遇各種事故,甚至釀成悲劇性的後果。這兩天剛撞了船的康涅狄格號潛艇就是一個典型,潛入南海來執行秘密行動,最後一頭撞上了至今都還沒搞清的東西;幸虧不是撞到什麼火山或者暗礁,不然能不能浮起來都是個問題了。要是遇上強大的水下暗流,那後果其實也差不多。尤其是南海的一些暗流,能形成一條長達百公里,帶有強大能量的波,裹挾著潛艇不可控制地向下掉深,直到觸底損傷或者被海水的水壓壓碎。
這也是為什麼各海軍大國,尤其是潛艇大國酷愛製造各種水文調查船的原因,也正是因為要給美國海軍的核潛艇創造更好的戰時作戰環境,美國的那堆雙體調查船,動不動就跑到南海當中來繞一個月的圈。像勝利號,無暇號這種的調查船,那就是來一邊監聽我國各種艦艇,尤其是潛艇的聲學訊號資訊,另一邊就是給南海地區畫地圖,水下的地形是什麼樣的,變溫層在什麼深度,都會有哪些流向的水流等等,戰時美軍的潛艇就會拿著這份測繪出來的圖,來南海作戰。
我國這次部署的這麼一種深海水下洋流的監測裝置也是一樣的道理,深海亂流這種東西對潛艇的威脅程度一點都不比各種讓船猝不及防的暗礁或者海底山脈小,也一樣是要進行測繪的。但是美國人也就只能拿調查船或者無人潛航器之類的東西搞搞普查,實際效果上要比我們拿這種專用的海洋洋流研究裝置進行詳查差了很遠,對這些南海的水下洋流,也不可能像我們用新裝置這樣詳細可靠的掌握。
這樣一來,對作戰海域更加熟悉就成了我軍潛艇部隊在戰時的關鍵性優勢之一,這種場面是挺好想象的,我軍的093和094兩型潛艇,可以利用自己手上更完整更詳細的海底地形和水中洋流的資訊,隱藏住自己;但是美軍溜進來進行攻勢反潛任務的海狼或者弗吉尼亞就完全不一樣了,即使能躲過我軍的反潛機和護衛艦攔截,一個不小心遇上了海底的亂流被直接拍到了淺灘上,或者產生一些裝置的損傷;再不就是一個不小心再像康涅狄格號或者舊金山號那樣撞上海底的東西,那就損失大了。
如果我們能提前掌握南海我軍核潛艇經常部署執勤的海域當中的洋流情況,那就太有幫助了,一方面是能有效地躲開這些對潛艇威脅非常大,可能讓潛艇粉身碎骨的水底自然殺手,另一面也可以利用這些洋流來規避不友好國家來進行攻勢反潛任務的敵對核潛艇,增強生存性,甚至在熟練掌握這些規律之後,還能進一步利用這些自然界的反潛手段,不動手的給敵人重創。而這些東西,只依靠水面的各種浮標,和一些簡單的沒有深海探測能力的無人潛航器,是很難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