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線上、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10月12日,阜陽市界首市組織百名退役軍人集體觀看《長津湖》。這部電影重現了71年前發生在朝鮮的那場驚心動魄的戰役,講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極度嚴酷環境下堅守陣地、奮勇殺敵的感人故事,體現了志願軍戰士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
此次觀影的退役軍人中有三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兵”。這場電影讓親身感受過戰爭殘酷的“老兵”們感慨萬千。
抗美援朝“老兵”張天紀於1930年4月出生,1951年12月入朝作戰,榮立兩次三等功和新標準三等功一次。1951年12月,他所在的營前往五聖山途中經過長支山,但這條必經之路已被敵軍佔領。夜裡下起了暴雪,營長下達凌晨之前4個連要統一行動拿下失守陣地的命令。由於當時沒有通訊裝置,所以傳達命令到各個連隊需要有人跑六七里的山路。作為營長通訊員的張天紀領命,他帶著一把衝鋒槍和4枚手榴彈,紮緊綁腿,趁著夜色貓著腰跑步出發。在過一座橋時,張天紀被敵偵察機發現了。一時間槍聲炮聲不斷。他躲在大石頭後,透過槍炮聲音和指南針判斷方向,最終成功完成命令傳達任務。凌晨時分,四個連隊按照指令合力包抄圍攻山上的敵軍,奪下山頭。張天紀因此榮立三等功。
今年90歲的抗美援朝“老兵”胡燈雲,1951年3月入朝作戰,任24軍17師3團3連副排長。當年參戰時,胡燈雲年僅20歲,“那個時候每天都很緊張,不知道哪一天自己就犧牲了。”參加過多次戰鬥,讓他印象最深的是1953年6月的一次戰鬥。當時275高地西側無名高地系由美軍3師7團6連1個加強排進行防守。胡燈雲所在的連隊奉命於1953年6月1日夜間襲擊第2峰守敵,捕捉俘虜,藉以瞭解敵人情況,為後期作戰創造條件。該連以胡燈云為班長的3班為主共挑選出作戰勇敢、機智靈活的戰士12人,採取夜摸偷襲的戰術手段,經5分鐘戰鬥,全殲1個加強班的守敵。
胡燈雲回憶道:“在朝鮮我們都是夜間作戰。那次我們以一路縱隊搜尋前進,在距我陣地約500米的小橋邊,聽到前方有野雞叫聲,我判斷可能有敵人活動,便分組繞道前進,並向原行進方向派出側方警戒。”當胡燈雲所在的小組接近第2道鐵絲網時,因人草相撞,響聲過大,被敵遊動哨發覺,該哨盲發1枚槍榴彈,隨即退入地堡。胡燈雲根據其發射方向,判明敵人尚未發覺我方具體佈置,便令第3組火力掩護,第2組用棉被覆蓋透過敵第2道鐵絲網,並以爆破筒炸開第3道鐵絲網,向敵地堡猛撲。5分鐘後全殲敵軍。這次戰役後,胡燈雲被提拔為副排長。
第三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兵”範兆記,於1950年11月17歲時入伍併入朝作戰,為26軍76師炮兵團通訊員,榮立二等功一次。“比起犧牲的戰友,我過得太好了。”範兆記說,在朝鮮作戰時他是個通訊員,負責傳遞命令和信件。他曾受過兩次傷,一次是在給團部送信的時候躲敵人的炮彈,肚子、手被樹枝扎傷;還有一次是除夕給戰友們送給養的時候,牽著馬淌水過河,雙腳的腳趾凍壞了。部隊要給他評殘,範兆記卻拒絕了,“好多戰友都犧牲了,我這點傷算什麼。”
範兆記經常外出送信傳遞情報命令,認識很多老鄉戰友。劉峻嶺、劉良清等烈士都在戰場上犧牲了,有的就死在了範兆記的身旁。老人眼含淚水地說:“我時常想念他們,一回憶就掉眼淚。太可惜了,他們還都年輕,還都沒有娶媳婦啊。”(張銳乾 曹姍姍 記者 徐慧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