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是紅軍長征經過的11個省中活動時間最長、區域範圍最廣、發生重大事件最多,留下革命精神最為豐富的省份。”在貴州海智達文化教育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曉義看來,紅色文化是多彩貴州的文化之魂。
貴州是紅色聖地,也是陳曉義從軍的起點。1990年,陳曉義應徵入伍,在部隊服役26年後,從空軍某團政委崗位退役。
“自主擇業關鍵在擇業,而我的擇業原則就是做有利於黨和人民的事業。”一次聚會上,陳曉義偶然得知,原部隊一名12年兵齡的老班長,一位技術管理“雙優”骨幹,退伍後竟然靠蹬三輪車維持生計。“痛心疾首,像有一團火在心裡燒;我應該站出來,帶領他們重新出發。”
2017年2月,陳曉義與一群志同道合的退役軍人共同創辦了海智達,立志紅色文化的踐行者和傳播者。
“紅軍在貴州創造了黎平會議、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婁山關大捷等紅色傳奇,更為我們留下了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等寶貴的精神財富,紅色血脈一直在貴州大地賡續傳承。”為了更好地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傳播紅色文化,陳曉義跑遍了貴州大小几十處紅色遺址,尋訪抗戰老兵、老紅軍、老革命,聆聽專題講座……
經過反覆打磨,海智達逐漸形成了上一堂傳統黨課、看一批舊居舊址、重走一次長征路等“十個一”的特色教學模式,並擁有了省黨校教師的理論保障、部隊軍人的組織保障、特色課程的實踐保障、合作基地的後勤保障四大核心資源。
如今,無論是險峻的婁山關,還是湍急的茅臺渡口,都有海智達的簽約教師。紮根紅色土壤講述紅色故事,已經成為海智達培訓專案的獨特亮點。
將“政委制”引進退役軍人創辦的企業,是陳曉義創業過程中的又一創新舉措。
“政委主要職能就是統班子、帶隊伍、謀發展,他們既懂業務、又懂人力資源管理,在團隊凝聚力和戰鬥力方面都起著強有力的保障作用。”在陳曉義看來,企業推行“政委制”有多個“有利於”:有利於將部隊文化轉化為企業文化;有利於激發員工主動性、提升工作效率;有利於統一價值觀,打造一支有靈魂、有核心凝聚力的隊伍……
成績是最好的證明。創業4年多來,實行獨具特色的“政委制”讓海智達快速成長。截至目前,已培訓來自全國23個省份近百個單位的3萬餘名學員。“尤其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這一機制讓企業迅速復工復產,獲得了良好效益。”
令人敬佩的是,海智達開創的教學模式、探索出來的經營模式,對公司全體員工公開,鼓勵他們學習複製,走出去開辦新企業。陳曉義說,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一個老兵創業成功,能帶動更多退役士兵就業。一個人的成功,比不上一群人的成功,這是陳曉義內心的成功之道。
陳曉義告訴記者,全國約有30萬自主擇業幹部,1/3是政工出身,都是經過政治院校培養,年富力強,有的甚至經歷過戰爭洗禮,思想政治堅定、政治工作經驗豐富是他們共同的特點。也正因此,他們從事紅色教育、國防教育更具優勢、更有吸引力和影響力。他還提到,在紅色文化傳播過程中,退役女兵的作用發揮不容小覷。她們將女性的親切和細膩與軍人的堅毅和果敢融於一身,被學員們親切地稱為紅色教育路上的“鏗鏘玫瑰”。
談及如何將貴州豐富的紅色資源與現代科技元素進行深度融合,陳曉義表示,貴州大資料發展潛力巨大,綜合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在教育過程中可增強學員的視覺化與體驗感。“把靜止的、平面的歷史資源轉化為立體的、鮮活的形象,這樣的紅色教育將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
“從古至今,貴州一直上演著逆境崛起的奇蹟。紅色,是我們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是我們代代相承的歷史使命。”陳曉義最後說,多到紅色聖地走一走,學習先烈事蹟,重溫英雄情懷,就會對“我是誰”“從哪裡來”“走向何方”有更清晰更堅定的認識。
(由退役軍人事務部思想政治和權益維護司推薦)
原文刊登於2021年9月24日《人民政協報》第6版民營週刊
記者:王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