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艦和山東艦最直觀的區別在哪?把艦島放在一起對比就明白了》
前言:一艘是中國首艘航空母艦,另一艘是我國的首艘國產航空母艦,遼寧艦和山東艦的服役標誌著中國進入雙航母時代。遼寧艦的成功改造,並加入中國海軍,解決了中國有無航空母艦的歷史問題。為我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培養了大批技術人才,為後續國產航母的建造打下了紮實的基礎,這在山東艦上的建造是能夠體現出來的。同時遼寧艦服役後,為我國探索航母編隊的編配,新戰法的研究,艦載機飛行員的培訓和技術人才的培養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而山東艦作為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它的成功建造,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為數不多具備建造航空母艦的國家,中國的百年航母夢這才真正得以實現,具有跨越性的歷史意義。前面我們為何說遼寧艦的成功改造為山東艦的建造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在山東艦的建造週期上就能直觀地體現出來。按照一般國家建造首艘國產航母的規律來看,由於第一艘航母建造需要做足充分的準備,花費的時間會更多。
就拿印度來說,建造的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從2005年宣佈開工至今,已有16年之久,樂觀的估計這艘航母起碼要到2025年才能服役,屆時印度在首艘國產航的建造上將耗費20年的時間。而我國的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從2014年2月鋪設龍骨,建成首個分段算起,到2019年12月17日服役,前後僅僅耗費了6年不到的時間,這樣建造速度在當今世界都是罕見的,除了充分體現出發達的造船工業以外,其背後和遼寧艦改造打下的紮實基礎密不可分。
遼寧艦從2005年4月26日由中國海軍繼續建造改進開始算起,到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遼寧號,交付中國海軍戰鬥序列,前後一共耗時7年零5個月,比山東艦從0開工建造到服役的時間還多花了1年半,而這僅僅是改造工作,如果是從頭開工建造,耗費的時間恐怕會在10年以上。除此之外,山東艦作為我國建造的首艘國產航母,能夠以如此之快的速度服役,還和遼寧艦有關。
我們都知道,遼寧艦和山東艦的十分相似,為此有很多人將其認為是遼寧艦的改進版,主體設計上基本參考了遼寧艦,只是在原本的基礎上進行了最佳化,讓其發揮更強大的作戰能力,發揮更極致的作戰效率。大量技術上沿用,極大地縮短了山東艦的設計週期,加上遼寧艦改造積累的經驗,以及各裝置可以至今裝配使用,由此縮短了整個建造週期。那麼山東艦和遼寧艦之間具體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山東艦又做了哪些我們能夠看得見的改進呢?以下內容我們將帶大家一起分析!
改動一:艦島之間的區別
為更適應未來環境作戰的需求,山東艦的艦島相較於遼寧艦做了改進,其最直觀的區別就是山東艦採用了雙層艦橋的設計,而遼寧艦的則採用了單層艦橋的設計。山東艦艦橋採用雙層設計後將司令艦橋和航海艦橋進行了分離,這樣的好處有利於將不同的職能部門進行區分,避免在指揮中混亂,分工更明顯,有更高的協同指揮能力,戰時效率更高。
除此之外,山東艦採用雙層艦橋的設計,將原本一個艦橋的功能劃分成了兩個,同等面積下,這樣就有利於縮小整個艦島的面積,就像一層樓原本是100平方米,我們將它分成兩層建設,那一層就變成了50平方米,佔地面積也就縮小,山東艦雙層艦橋的設計也是這樣一個道理。
據悉,山東艦的艦島長度比遼寧艦縮短了10米左右,高度增加了5米,這就是為何採用雙層設計的原因,艦島的佔地面積縮小了,艦載機的搭載能力也就提升了。除此之外,高度的增加,從而也增加了各種電子裝置的安裝高低,特別是相控陣雷達安裝高度提高以後,可以有效增加海平面的探測距離,覆蓋的扇形面積也更廣,提升戰場掌控能力。
相較於遼寧艦隻能搭載24架殲15“飛鯊”艦載戰鬥機,山東艦卻提升了到36架,增加量達到了50%,極大提高了山東艦的綜合作戰能力。當然艦載機搭載數量的提升,除了艦島佔地面積的縮小和最佳化以外,內部空間的最佳化同樣至關重要,機庫面積越大,那艦載機的搭載數量自然也就越多。所以,山東艦相較於遼寧艦還有第二個直觀的區別,那就是內部空間的最佳化。
改動二:取消了碩大的P-700花崗岩/SS-N-19海難反艦導彈發射系統
我們都知道,遼寧艦的前身是蘇聯時期建造未完工的“瓦良格號”,該航母屬於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的二號艦,與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同屬姊妹艦。不過在蘇聯時期,該級航母屬於代號為1143.5號的重型航空巡洋艦。也就是說該航母的定位一開始就屬於“重型航空巡洋艦”,這就使得該航母需要具備巡洋艦一樣的強大的攻擊能力,還要有航空母艦的功能,具備搭載艦載機進行起降的能力。
為此,該級航母在設計之初,就在艦艇上部署了大量的武器裝備,使得該航母具備強大的防空、反潛和反艦能力。武器裝備上搭載有6座AK-630防空炮,192個垂直髮射系統(搭載3K95匕首/SA-N-9護手套防空導彈VLS),2具30mm口徑3K87格林機炮。其火力的標誌莫過於搭載了12單元的 P-700花崗岩/SS-N-19海難反艦導彈發射系統,該反艦導彈的打擊半徑可以達到600公里,其最大飛行速度可以達到2.5馬赫,可攜帶750公斤級的彈頭,一枚即可重創一艘萬噸級的大型水面艦艇。該導彈原本是蘇聯奧斯卡級核潛艇和基洛夫級巡洋艦的標配反艦導彈,在航母上也有搭載,使其能夠發揮出強大的威懾能力,這在當時也是難得一見的。
12單元的 P-700花崗岩/SS-N-19海難反艦導彈發射系統
不過大量武器裝備的堆積,尋求火力上的提升,導致了艦載機搭載能力的下降,佔用了大量的空間,影響了內部空間的利用率。蘇聯航母走這樣的路線有別於當時的美國,當時美國的職能只有一個,那就是讓艦載機發揮作戰能力,防空、反潛和反艦的任務交給其它艦艇,各司其職,有著更好的作戰效率。
航母兼顧各種雜七雜八的任務,雖然單艦作戰能力強,威懾能力強,但在編隊對峙時基本沒有優勢可言,其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制空權沒有保障,還有就是相較於專職的護衛艦、驅逐艦和巡洋艦,作戰效率太低,顯得較為臃腫。蘇聯後來發展的“烏里揚諾夫斯克級航空母艦”就摒棄了“重型航空巡洋艦”這一思路,走美國人的路線,不過最終沒能實現。
為此,我國在設計山東艦時,直接拋棄了12單元的 P-700花崗岩/SS-N-19海難反艦導彈發射系統的設計,為內部騰出大量的空間,同時取消了一系列的垂直髮射系統。只是保留一定的防空能力,裝備有3套紅旗-10艦對空導彈系統(18聯裝) 和3座1130近防炮,反艦、區域防空和反艦的任務全全由護衛艦艇承擔,航母專職起降艦載機,指揮空中作戰,奪取制空權。
所以,山東艦放棄了許多蘇聯時代的設計,從而優化了內部空間和甲板空間,這才使得在同等尺寸和噸位下山東艦的艦載機搭載能力提升了50%。
改動三:滑躍甲板角度的不同
山東艦和遼寧艦兩者雖然都採用了滑躍甲板的設計,看上去基本一樣。但官方提到,山東艦的滑躍甲板傾斜角度比遼寧艦降低了2°。這樣的設計更有利於殲15“飛鯊”艦載機的起飛,提高作戰效率,燃油和武器彈藥的搭載都有顯著的提升。
總結
山東艦雖然相較於遼寧艦進行了許多的最佳化和改進,提高了艦載機搭載能力,提升了作戰能力和作戰效率。但相較於美國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和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在作戰能力上依舊有巨大的差距。未來我國要想從根本上改變同美國的差距,就必須發展出技術更先進和噸位更大的國產航母。而且我們相信這一天已經不遠,那就讓我們共同期待吧!
(潛望者2021年10月14日著,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