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孩子,這是人之天性;動物也像人一樣也有愛子之心。小獅子經常爬到父親的身上,和父親玩耍。它們用腳掌拍打著父親,咬著父親的尾巴,用力地拉著父親的鬢毛,而父親總是很開心地陪著它們玩,有時候它已經昏昏欲睡了,還是強打起精神來陪著小獅子玩耍。
不光是獅子,我們看到其他動物,也都是非常愛護自己的孩子的。日本有一種蜘蛛更是到了為子女捨身忘死的地步。這種蜘蛛的幼子出生之後,會爬到母親背上,把母親一點一點地吃掉,而母親一動不動地任由它們吃,為它的孩子奉獻最後的母愛。這真是一種殘忍的現象。動物愛嬰的現象,這是大家都熟悉的,但如果告訴大家,動物有時會殺害自己的後代,恐怕大家一時還不太接受得了。其實,這種現象在自然界中經常會發生。比如猴子、猩猩、兔子、袋鼠等都充當過狠心的“殺嬰兇手”。
科學家們一直想弄清楚這些動物為什麼要殺害自己的後代,為此他們提出了種種解釋。
美國有一位科學家叫多希諾,他提出了“擁擠壓迫效應”理論。他觀察過很多動物,發現這些動物殺嬰是為了擴大它們的生存空間,減少對食物的競爭。比如,猴子、猩猩、狒狒等動物,它們的種群密度是很高的,為了在有限的空間裡爭取到有限的食物,它們就經常殺死自己的嬰兒。又如,實驗室鼠籠裡養著的小鼠也經常會咬死它們剛生下的幼鼠,黑鷹也會啄死它第二隻孵出的小鷹。
日本科學家杉木和美國科學家福西等人卻不同意這種“擁擠壓迫效應”理論,他們提出了“生殖優性”的觀點。這兩位科學家觀察了一種叫灰長尾葉猴的動物,發現它們常常是由25到30只左右的猴子組成一個猴群,過著集體生活。在這個猴群中,有1到3只成年的雄猴是首領。當新首領登上寶座的時候,它會殺死幾乎所有還沒有斷奶的小猴。而這時,它們的活動空間並不小,食物也不緊張,所以這種情況用“擁擠壓迫效應”來解釋是說不通的。他們認為,登上王位的新雄猴殺死還在吃奶的幼猴,是為了讓雌猴儘快地結束哺乳期,以便更快地得到自己的孩子。而當自己的孩子生出來之後,雄猴王就會停止殺嬰行為。
“擁擠效應說”和“生殖優性說”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都有侷限,也許今後科學家能為我們找出更加令人信服的解釋。
螢幕前的你是否還有新的觀點,評論區下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