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多數車主來說,用馬力機測試自家的車輛可能並不太切合實際情況。畢竟多數人買車只是為了日常通勤代步或者載著全家人一起外出遊玩,但隨著網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馬力機測試,還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心。比如前段時間,某家就搞了一個聲勢浩大的豪華品牌SUV馬力機測試,甚至還在網上產生了很大反響。
畢竟之前只要是關於某廠商發動機虛標的事件在網上就會鬧得沸沸揚揚,再者誰不想知道自己開的車動力的真實水平究竟如何,但用自己車測試肯定心疼,而別人測試那就沒關係了。但是整個行業裡有一個怪現象,就是隻要有馬力機測試一出結果,絕對少不了一堆人圍著某些汽車廠商噴其發動機虛標,好像這都成為了行業潛規則?
馬力機測試為何往往引出發動機虛標爭議?
根據之前某家測試的結果來看,馬力機上的測試資料與標稱功率吻合度超過90%可以說是少之又少。而大多數的車型標稱功率與實際功率吻合度也就在80%左右,面對這種情況,大多數人普遍的理解可能都是屬於發動機虛標,但其實不然。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什麼才叫發動機虛標?其實很多人甚至連發動機總功率跟淨功率都不分清楚,而這些概念名稱究竟都是啥意思呢?一般來說,發動機有著總功率和淨功率兩種說法。其實這很好理解,因為發動機本身除了自身之外,還會帶有散熱器、排氣系統、風扇等需要消耗能量的附件配置。如果將這些附件配置去掉,那麼剩下的就是總功率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額定功率。
當然這只是理想狀態,因為實際上發動機離不開散熱器、排氣系統、風扇等等,而這些附件統統都需要消耗發動機的動力,因此再加上這些消耗功率,那才算是發動機淨功率。不難看出,淨功率肯定比總功率小。而有時候,我們在網上看到一些車型對外宣傳的是總功率,那麼這個資料自然肯定要比實際資料好看,但如果測試後,就容易出現虛標的情況。那麼,你就能說這是發動機虛標嗎?咱們接著說。
如果大家想知道自己車型的淨功率,那麼就直接檢視車輛銘牌上的資料即可。在這裡,我們覺得很有必要強調一點,在一般情況下,汽車廠商敢把功率向工信部申報或者標在銘牌上面,那基本上不太可能會出現發動機虛標的情況。因為,如果一個廠商敢隨便亂標這個功率,那可是涉及到了虛假宣傳,最嚴重可能會面臨一賠三的處罰。用腳趾頭想想也應該知道,有哪個汽車廠商會這麼傻,放著這麼明顯的漏洞讓你抓?但有些汽車自媒體偏偏自己賣弄聰明,誤導消費者,直接攪亂了整個行業的風氣,真可謂是“一粒老鼠屎搞臭一鍋湯啊!”
發動機虛標這事離不開個別自媒體胡亂引導
事實上在我們看來,之前有些汽車自媒體張嘴就說這個汽車廠商發動機虛標,閉嘴就是那個汽車廠商發動機虛標。但其實自己根本弄不清楚為什麼廠商宣傳的發動機功率跟實際測試的功率不一樣,而這恰恰就是一塊可以檢驗汽車自媒體是否專業的“試金石”。
要知道以前部分國家車型在申報時,申報的大多是總功率,但隨著後期標準修改後才開始申報淨功率。而一些自媒體估計也不瞭解歷史情況,往往只看了馬力機測試結果就直接開噴,試問這樣的自媒體跟網路上那些啥也不懂的“鍵盤俠”又有什麼區別呢?
當然還有一些特殊情況,有些汽車廠商在宣傳過程中為了突出新車的產品力,往往對外宣傳的也是總功率,所以偶爾會出現翻車的情況。但你要說是人家是不是虛標,那麼還是得看在工信部申報資訊或者銘牌上看到的發動機淨功率。只要沒有造假,按照GBT19055-2003標準測試得到的發動機動力資料,就不存在虛標這回事。
當然,還有些人在馬力機上測試時,跑不到廠商標稱的淨功率,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也不難理解。畢竟廠商給出的各項測試資料,都是在一個理想的狀態下,要麼就是實驗室環境中,那環境條件可是相當苛刻。這其實也跟手機測試類似,比如官方給的跑分分數,一般使用者拿來自己怎麼跑都跑不到,其實也是類似的原因。而汽車這邊就要更復雜一些了。
比如說在測試發動機功率的時候,因為沒有提及油品差異,畢竟不同油品對最終結果的影響還是蠻大的。比如說有的淨功率一樣的兩款不同發動機,一種加95號油,一種加92號油,那油品肯定會影響高負荷時動力表現。但如果都換成一種油可能會更直觀一些。
另外據我們瞭解,不同地區在用馬力機測試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比如說日本用JIS標準,美國用SAE標準,德國用DIN標準,還有一個ISO國際標準。這些標準本身也各不相同,比如說ISO的進氣溫度標準是25℃,而DIN標準是20℃,但這5℃的差距,對於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影響也至關重要。除此之外,關於輪上傳遞效率其實主要跟變速箱型別以及調校有關,這個就更容易理解了。這就好比都是ZF變速箱,為什麼路虎不如寶馬。
所以說不搞清楚理論知識點,就亂帶節奏,有些汽車自媒體要麼是跪下的時間太久了,站不起來;要不就甘願跟“鍵盤俠”一條陣線,一通亂噴,亂帶節奏。
寫在最後
在我們看來,一般老百姓開的車型,本身用馬力機測試也沒啥太大意義,你又不下賽道,對吧?如果是一些效能車,測一測還是比較有噱頭的,再者就是一些豪華車型。而普通車一般測測輪上最大馬力、實際傳遞效率就足夠了,跑得快不快其實跟家用車並沒有啥太大聯絡。
所以,對那些沒事瞎帶節奏,動不動就說汽車廠商發動機虛標的自媒體,我們要奉勸一句,“沒有證據隨便造謠是要付出代價的!”如果真的是發動機功率虛標,那麼自然會有相關機構跟部門會對涉事的汽車廠商進行處罰。但如果銘牌上的功率沒有問題,那麼為了博人眼球,吸引流量的無良自媒體們,就等著收廠商的律師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