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多不壓身,萬一哪天搖號中了呢?
這年頭,買房子難,買新房更難。身邊連續搖了兩年,沒中的例子,大有人在。
當然,也有人,一搖就中,而且排名靠前。
問題來了,如何科學地選到好房?
投資和自住邏輯一樣嗎?
今天,我要用最簡單的語言,幫大家整理。
1
為什麼要提前做功課?
有機會去現場選房的話,就知道有多混亂,指望在現場冷靜下來思考,那是不可能的。
從被喊到號,入場選房,看到銷控表,快速瀏覽,還有哪些房可選,再到做出決定,一般只有2分鐘。
剛過1分鐘,你還在猶豫,銷售就會催促你,氣氛緊張。還有更刺激的,比得是嗓門和手速。
所以在此之前,必須根據價格、位置、樓層、戶型、朝向等因素,做出不同的預案。
2
買新房,很多人第一看的就是樓層。
真遇到有選擇困難症的那種,高了怕不方便,低了怕遮光,中間怕揚灰。
頂樓和底樓,沒有特別情況,肯定是不能買的。
小高層(7-11層的),首選4-6層,通風、採光不受影響,蚊蟲少,視野好。
高層,家裡有老人和小孩的,綜合各方面,最佳的是1/3到2/3之間的樓層。
很多年輕人追求視野好,推薦鳳凰層(倒數第二層),優點突出,缺點也明顯,那就是水壓低的問題,以及等電梯的時間比較久。至於消防問題,住高層,多慮了,反正大火跑不掉,小火不用跑。
特別要注意的是裝置層,上一層和下一層都別買,有噪音和共振,苦不堪言。
腰線層沒有優惠,也不建議買。
不少人在選擇樓層的時候,對於數字有避諱,比如4、13、18。
我還是那句話,自住,信則信,不信則不信。如果純投資,還是算了吧。
3
關於採光問題,為什麼我單獨拿出來說?因為很多人是有執念的——萬物生長靠太陽。
甚至為了瞭解採光情況,實地勘察。
問題來了,萬一那幾天沒太陽怎麼辦?
對於選房順序靠後的,的確要做好買低樓層的準備。
這時候要善於用各種工具。比如,免費的房屋採光計算器。
還有機構推出了收費的樓盤日照3D模型,更直觀。
關於樓間距,可以看圖紙,也可以用步數估算。想要精準的話,去某寶花幾十塊買個鐳射測距儀。
4
買新房,其實戶型可選的空間很小(房間儘量不缺角,門對門、大門對廁所門、大門對主臥門,能不選就不選),無非根據需求和預算,選擇房間數量和麵積。
能選的是採光和通風。
從實戰來看,同一個樓層最先被選走的是邊戶,而且是東邊套先選,西邊套後選,同樓層的中間會剩下。東邊戶採光好,太陽昇起可以曬到陽光,夏季東南風為主,通風好。
缺點是外牆容易滲水,考驗開發商的良心了(這幾年限價,也不能指望太多)。西邊套冬季能曬整個下午的太陽,缺點也明顯,就是西曬嚴重,夏天很熱。
那中間套呢?戶型不通透,想通風只能開門,有可能存在暗廚暗衛。
就單價而言,由高到低,也是這個順序。
朝向呢?都知道朝南好(準確說,正南、東南、西南都可以),尤其是客廳和主臥的朝向,但坐北朝南只是採光好,要南北通透,通風才好。
簡單來說,就是南北兩側都要有窗戶,形成對流。
退而求其次呢?朝東。賣房掛牌的北向居多,朝向最差。
有辦法改善嗎?在選房的高度上做文章,剩下的只能交給設計師。
很多人只關注戶型圖,還會忽略了其他細節。
1、樓間距過小的房子,不要碰;
2、靠近馬路的低樓層慎入;
3、地下車庫出入口等位置不建議選。
消防連廊是個大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結
買新房,有撿漏的機會嗎?有。
這時候就必須提到兩個名詞,一個是舒適原則,一個是保值原則。
不要單純相信所謂的樓王,也不要單根據銷控表上的定價,判斷房子好壞,一定要提前做功課,直覺會錯的。
就投資而言,樓層的影響因素大過朝向的因素,越工整的戶型越好。
就自住而言,朝向是排名第一的,影響居住舒適度。
下一期,我會和大家說說,如何挑選二手房,尤其是在舊城區的老房子裡淘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