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足跟痛又稱“腳跟痛”,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多表現為單側或雙側足跟或腳底部酸脹或針刺樣痛。想要緩解足跟痛,泡腳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不知道如何泡?加什麼東西泡?不妨來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1.陳醋或米醋泡腳方
【藥物組成】陳醋或米醋1000毫升。
【製法】將清水2000毫升煮沸,加入陳醋或米醋。
【用法】待溫度適宜後泡腳,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鐘。在上1劑中適當新增陳醋或米醋後,再加熱可多次使用,10日為1個療程。
【功效主治】軟堅散結,活血化瘀。適用於足跟骨刺所致的足跟痛。
2.皂刺陳醋方
【藥物組成】皂角刺80克,陳醋1000毫升。
【製法】將上藥共置盆中,煎沸。
【用法】燻洗足跟部,待藥液溫度適宜後,再泡患處20分鐘,每日2次,每劑用2天,15天為1個療程,連續1~2個療程。
【功效主治】軟堅散結,活血止痛。適用於足跟骨刺所致的足跟痛。
3.夏枯草米醋方
【藥物組成】夏枯草50克,米醋100毫升。
【製法】將夏枯草放入米醋中浸泡2~4小時,煮沸15分鐘。
【用法】先燻後洗患處20分鐘,每日1~3次,每劑可用2天,少則3~4劑,多則7~8劑,疼痛即可緩解或消失。
【功效主治】清熱散結,通絡止痛。適用於瘀熱型足跟痛。
4.透骨草尋骨風方
【藥物組成】透骨草50克,尋骨風40克,三稜20克,細辛20克,獨活15克。
【製法】將上藥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倒入泡腳盆中。
【用法】先燻蒸,待藥液溫度降到40℃時,再浸泡雙腳30分鐘,每天1次,每日1劑,15天為1個療程。
【功效主治】活血通絡,散寒止痛。適用於寒溼阻絡型足跟痛。
5.木瓜川草烏方
【藥物組成】木瓜40克,川烏20克,草烏20克,丹參30克。
【製法】將上藥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倒入泡腳盆中。
【用法】先燻蒸,待藥液溫度降到40℃時,再浸泡雙腳30分鐘,每天1次,每日1劑,15天為1個療程。
【功效主治】活血通絡,散寒止痛。適用於寒溼阻絡型足跟痛。
6.當歸靈仙方
【藥物組成】當歸30克,威靈仙30克,川芎15克,乳香15克,沒藥15克,梔子15克。
【製法】將上藥水煎取汁泡腳。
【用法】每日2次,每日1劑,7天為1個療程,連續1~2個療程。
【功效主治】散寒止痛。適用於寒溼阻絡型足跟痛。
7.艾葉烏梅方
【藥物組成】艾葉60克,烏梅15克。
【製法】將上藥水煎取汁,趁熱泡腳。
【用法】每次20~30分鐘,每日2次,每日1劑,7天為1個療程,連續1~2個療程。
【功效主治】活血止痛。適用於瘀血阻絡型足跟痛。
8.熟地肉桂方
【藥物組成】熟地黃25克,肉桂3克,牛膝10克,木瓜10克,杜仲10克,枸杞子10克,當歸10克,防風6克,炙甘草6克。
【製法】上藥水煎取汁。
【用法】趁熱泡腳,每次20~30分鐘,每日2次,每日1劑,7天為1個療程,連續1~2個療程。
【功效主治】補腎壯骨。適用於腎氣不足型足跟痛。
溫馨提示
1.溫水泡腳,可以緩解區域性疼痛。
2.注意足跟保暖,避免過度疲勞,患病期間應減少步行。
3.選擇鞋底柔軟舒適的鞋子,在足跟部應用厚的軟墊保護,以減輕區域性摩擦、避免損傷。
圖書推薦
健康始於“足”下,中醫學認為“足為六經之根”,足部還有人體“第二心臟”的說法,可見其重要性。泡腳看似簡單,其實裡面大有門道,不同的泡腳方法可以調理不同的健康問題——
本書從泡腳療法的基礎知識講起,精心挑選了大量的傳統中藥泡腳良方,詳細介紹了泡腳的基礎知識以及內科、外科、婦科、男科、兒科、五官科常見疾病的泡腳療法。方便有效的泡腳方體現了本書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
版權宣告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家庭泡腳良方》(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陳光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推薦發表。封面及文中圖片來源於攝圖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