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41歲獨身生活的女性朋友打電話給我,說她最近有些情緒化,一到晚上,特別是夜深人靜的時候,空虛孤寂就會席捲全身,各種難受的感覺一湧而上,讓她落淚,甚至陷入崩潰狀態。
可是,到了第二天早上,陽光一照進窗戶,她就立馬好了,還會覺得自己昨晚的感覺很矯情,像做夢一樣不真實。
她問我:“我是不是病了?有人和我一樣嗎?”
我說:“不,你沒病,很多人都和你一樣,一到夜晚,各種負面情緒就會特別強烈。只是你需要轉移負面情緒,也需要多出去曬曬太陽!”
其實,很多人都和我這個朋友一樣,白天緊張忙碌,陷在各種事務性工作和人際交往裡,不會察覺到自己的情緒。
可是,一旦到了晚上,特別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們的感覺被放大,負面情緒被完全釋放出來,各種悲傷、難受、焦躁、失敗、悔恨……讓我們難以入眠。
這是我們矯情嗎?這是我們墮落或失敗嗎?這是我們病了嗎?
不,這只是我們的一種正常現象。
那麼,為什麼我們一到夜晚就會變得如此情緒化呢?
1、非自願“獨處”讓我們更容易陷入負面情緒中。
白天,我們被各種人和事包圍,我們在社交環境中體會不到孤獨,自然也感受不到內心。可是,一旦到了晚上,我們回到房間,躺到床上,只有自己一個人,無人陪伴,無人說話時,我們就處在一種獨處的狀態中。
心理學家Larson和Lee將獨處分為了兩類:非自願獨處和建設性獨處。
非自願獨處,指的是渴望有人陪伴而不得,被迫處於一個人的狀態中。
建設性獨處,指的是有著更主動積極的體驗,例如加深自我瞭解與提升自我創造力。事實上,這就是一種主動構建的獨處。
當我們處於非自願獨處狀態時,就會有更多的消極體驗。簡單來說,當我們被動地處於獨處狀態時,就會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
2、缺乏“光照”讓我們更容易陷入負面情緒中。
連續的陰雨天氣,會很影響人們的心情。夜晚即便有朋友在身邊,我們也會更容易情緒低落。
可是,如果是白天,還是個難得的好天氣,我們就會開心很多,也會積極很多,這就是“光照”的作用。
這一點很像植物,我們知道植物需要“光合作用”才能健康生長,其實人也一樣,人也需要“光照”,才能保持情緒健康。
心理學家Rosenthal的研究中發現,日照時間的減少是引起季節性情感障礙的主要原因。
每年秋冬季節,日照時間減少,抑鬱症反覆發作的病人增多,而春夏季節,日照時間更多,抑鬱症發病也會減少。
所以說,光照的多少直接影響人的情緒。
在光照較少的環境中,人們會更容易產生煩悶、抑鬱等心情,情緒控制力也會隨之下降。
這也就是為何一到夜晚,我們就變得比白天更情緒化,更矯情,更易崩潰。
那麼,過於情緒化讓我們受不了,甚至影響到我們的睡眠時,我們該怎麼辦?
很簡單,做喜歡做的事,轉移注意力!!!
當你在夜晚陷入負面情緒時,選擇一樣你感興趣的事情去做。例如,畫畫,看書,看電影,玩拼圖……嘗試轉移你的注意力,讓你的內心充實起來,你就不會被負面情緒包圍了。
如果實在是難以入睡,開燈,接受人工補充“光照”,也是一種辦法。
光照可以增加人體溫度,引發人的積極情緒。同時,光照還可以引發自我調節,抑制不合理的慾望和衝動。等到心情通暢,你再安然入睡。
所以說,馬上進入冬季,大家如果覺得夜晚情緒低落,難以入眠,不妨多曬曬太陽,多運動運動,再發展幾個有益身心的興趣愛好,這樣就不會在夜晚變得“矯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