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過 45 位美國總統,但我們只有一位鮑勃·伍德沃德。”《華盛頓郵報》老總對其手下的員工如此評價道。
能獲得如此高的讚譽,這位伍德沃德必然有過人之處。遠的不說,在最近他新書裡爆出的猛料就已經攪動全球媒體。
在川普執政時期的最後幾個月裡,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就曾擔心川普的會發瘋同中國開戰,因而兩次私自聯絡中國軍方。
米利甚至還召集高階官員審查發射核武器的程式,稱“只有總統才能下達命令”,但最重要的自己是也必須親自在場,並看著每個人的眼睛,要求眾人確認他們已經理解。
那麼這位名為伍德沃德的記者為何如此手段通天?能夠得到如此重磅的訊息呢?這或許得從他的特殊事蹟說起。
捨得一身剮,敢把總統拉下馬
伍德沃德於1943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的一個小城鎮裡,從小雖然說不上什麼天賦異稟,但卻也十分聰穎。
在1961年,伍德沃德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耶魯大學,讀了四年本科畢業後,因為家境的關係,他並沒有選擇繼續深造而是加入了美國海軍並服役了五年。
海軍退役後,伍德沃德在馬里蘭州一份地方小報任職記者,但很快他就發現在這裡做記者完全浪費了自己的天賦。
於是次年,他離開了該報,毅然決然地前往華盛頓,這個美國政治中心去尋找自己的夢想。
憑藉著知名大學的學歷以及一定的工作經驗,伍德沃德很順利進入到《華盛頓郵報》,成為了一名“菜鳥記者”。但此時或許誰也不知道,這位“菜鳥記者”會在不久後鬧出多大的風波。
1972 年,伍德沃德就任新職位僅幾個月,就遇到了他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故事之一。
在得知華盛頓特區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總部發生入室盜竊案後,敏銳的他察覺到了一絲異樣,於是就和郵報記者卡爾·伯恩斯坦一同調查此事。
靠著細心的蒐證,伍德沃德最終將闖入事件與理查德·尼克松總統政府的最高層聯絡起來,並對醜聞進行了首次曝光。
毫無疑問,他的報道遭到了白宮的譴責,其本人還受到了巨大的壓力,甚至是威脅。
但有時越是弱小就越不怕失去,他們反而繼續深挖,就這樣連續幾篇報道下來,情勢發生了逆轉。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跟進報道此事,真相整個浮出水面,準備競選連任尼克松也黯然下臺。
以至於當時曾怒斥伍德沃德的白宮新聞秘書羅恩·齊格勒不得不表示:“我會向郵報道歉,我會向伍德沃德先生和伯恩斯坦先生道歉,他們一直在大力追查這個故事,他們應得的榮譽並正在接受榮譽。”
小記者揚名立萬,見總統易如反掌
隨著有關水門事件詳細調查的展開,有超過40人因此事件入獄,每次各大新聞媒體都會爭相報道,而伍德沃德的名字也變得越發出名。
這時他趁熱打鐵,與伯恩斯坦合作地出了第一本書《總統的男人》,剛一出版便銷售一空,成為當年春夏全美暢銷書排名第一。
兩年後,也就是1964年,由當時一眾好萊塢巨星演繹的電影版《總統的男人》上映,票房大賣,至此可以說記者伍德沃德的名字在全美國可謂是家喻戶曉。
而此時另一邊,《華盛頓郵報》憑藉著對於水門事件的最先報道,其媒體影響力得到極大擴張,已然成為《紐約時報》在政治新聞報道方面的重要競爭對手,這持久地改變了美國政治新聞一家獨大的版圖。
巨大的名氣加上強大的平臺,使得伍德沃德在今後的新聞報道中無往而不利。
1987年,其出版的《面紗與中央情報局》詳細的揭露了美國里根政府時期的中央情報局長凱西尼加拉瓜、阿富汗、利比亞、柬埔寨、伊朗、安哥拉和其他地方的秘密行動。
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伍德沃德更是直接採訪到了當時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將軍,向其瞭解作戰決策的制定細節。
至於到了後來的克林頓時代,伍德沃德更是白宮常客,僅僅是面對面採訪過克里頓就不下十次。而在克林頓曝出和實習生萊溫斯基的醜聞時,他更是拿到了有關希拉里的第一手的採訪資料。
“我感到很生氣。. . 背叛了。. . 孤獨。. . 被激怒了。. .羞辱。”希拉里如此對伍德沃德說道。
隨後的小布什和奧巴馬也都和伍德沃德保持了良好的關係,但很顯然川普是個例外,不過即便如此,伍德沃德還是18次進入白宮橢圓辦公室對川普進行了面對面的採訪。
政治家和記者的複雜關係,讓伍德沃德手眼通天
在很多人心目中,美國的新聞是“自由、獨立的”,正如伍德沃德那樣的名記者不怕威脅,直面政治黑暗,向民眾揭露事實真相。
但實際情況遠非如此簡單,美國新聞政治十分複雜,具體表現在政治家、記者和公眾之間的三角關係上:政治家巧妙的利用媒體把民眾控制在自己手上。
在大眾傳媒時代,政治家的表演舞臺漸漸被搬到了媒體上,政治家都習慣走到公眾面前,利用大眾傳媒向廣大民眾傳遞他們的思想。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製造新聞的政治角色往往花大量的時間和財力尋找能夠更好地推銷自己的新聞媒體。
他們安排記者招待會或者在截稿之前合適的時機發布新聞,向友好的記者提供獨家新聞或專訪;甚至與那些渴望接觸名人或當權者的新聞從業者共進晚餐。
因為媒體是連線政治家和社會公眾的有效管道。媒體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不把媒體搞定,很難贏得政治的成功。
或許這時有人會問:伍德沃德不是揭露了水門事件,你怎麼說他們被控制了?有這種想法不奇怪,但還是很天真。
《華盛頓郵報》這份報紙雖然宣稱自己是份中立報紙,卻在川普當選之後,隔三差五就把川普給罵個狗血噴頭,甚至在其專欄刊發文章“我們還需要共和黨嗎?”引起不小爭議。
但拜登當選後卻沒有“這份待遇”,哪怕是在美軍從阿富汗灰頭土臉的撤離後,也只是蜻蜓點水般的一帶而過。
所以很顯然,川普沒有把媒體搞定,而尼克松恰好是名共和黨總統。
事實上,伍德沃德也並非聖人。在其擔任《華盛頓郵報》助理總編輯期間,就發生了著名的“吉米的世界”假新聞事件,一篇完全虛構的報道被廣為流傳,伍德沃德甚至提交它角逐普利策獎。
作為一個新聞界老鳥的伍德沃德難道看不出來這是一個假故事嗎?而在這篇報道被證實虛假,普利策獎被退回時,伍德沃德卻稱:“對於我或任何其他編輯來說,審查被提名為獎項的故事的真實性或準確性都是荒謬的”。
除此之外,作為一名記者,伍德沃德曾被多次批評,掌握一手訊息後,不去撰寫即時通訊,反而要等事情塵埃落定後寫書出版,這本身就不正常。
說到底,手段通天的伍德沃德其實是和檯面上的政治人物達成了一項完美的交易:利用自己的名氣替政客們宣稱從而獲得更大的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