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是中老年人的多發病、常見病,來勢兇,死亡率高,後遺症多,而且嚴重,往往有偏癱與失語等發生。冬季來臨,體內血液粘度增加,腦血管容易痙攣,中風的發病率明顯增加,在這裡我想為大家介紹中風後的保養方法。
中風病的防護調養關鍵在於早期,中風先兆證為中風之輕症,是中風病的基礎和前提,其實質是在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體氣機失調、血行不暢,甚則血瘀為患。中風病發病之前,應當重視心理調節、講究生活規律、節制飲食、勞逸適度,積極消除引起中風病的各種不良因素。
對於偏癱患者來講,若要完全的康復治療,務必採取多法結合,方可有療效!
1、心理方面
但凡患有腦中風後遺症的病人,絕大多數都有沉重的精神負擔。其一是擔心病情繼續發展,難以康復;其二是擔憂長期治療給自己家庭所帶來的經濟負擔和生活壓力;其三是害怕周圍的人,甚至是自己的親人厭煩自己,歧視自己。向患者及家屬做好深入細緻的心理疏導工作,努力使病人放下心理包袱,積極配合醫生的合理治療,醫患密切配合,力爭取得良好的療效。
2、生活調養
偏癱患者長期處於臥床狀態,所以容易出現厭食及褥瘡,而這兩種病症卻反過來直接影響患者的營養補充和自主活動。對於偏癱患者,除了要經常幫助其進行被動性活動之外,還應當儘可能地加強其營養物質的攝入量,儘量多飲水,多吃蔬菜、菌類植物及高蛋白食品。
並應多曬太陽,提高其自身抵抗力,促使疾病早日康復。同時,可以應用具有活血化瘀、通脈舒絡、強筋壯骨之中藥,煎後泡洗患側或雙手、雙足等處,並配合針灸推拿等多種治療方法。
3、運動功能康復
偏癱患者應當也必須盡力加強功能鍛鍊,這一點在此類患者的康復過程中顯得尤其重要。偏癱患者的日常活動訓練可以在有關人員協助下開展以下常用專案,包括練習洗臉動作、更衣動作、洗澡動作、飲食動作和排便動作。
如果病情允許,亦可以諸如疊被、洗碗、種花、掃地等家務勞動,這對偏癱康復頗多裨益。訓練方案,主要包括坐位平衡與床上動作訓練、手部與上肢功能訓練、雙足與步行訓練,以及採取藥物外洗來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等輔助措施,均可獲得較為理想的康復效果。
4、中藥內外合治
中風病恢復期和後遺症期主要病機多見於以下情況:
一是肝陽暴亢、風火上擾,症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語蹇或不語,偏身麻木,眩暈頭痛,面紅目赤,口苦咽乾,心煩易怒,尿赤便幹,舌質紅或紅絳,舌苔薄黃,脈弦有力。
治則:鎮肝熄風、滋陰潛陽。
主方:鎮肝熄風湯加減。
方藥:懷牛膝、代赭石、龍骨、牡蠣、白芍、玄參、龜板、天冬、茵陳、川楝子、生麥芽、甘草。
肝陽上亢甚者加天麻、鉤藤以增強平肝熄風之力;心煩甚者加梔子、黃芩以清熱除煩;頭痛較重者加羚羊角、石決明、夏枯草以清熄風陽;痰熱較重者,加膽星、竹瀝、川貝母以清化痰熱。
二是氣虛血瘀,此為多見,症見偏癱,或癱肢面板腫脹、乏力,脈細澀,舌苔薄白或白膩,脈沉細,細緩或細弦。
治則:益氣活血。
主方:補陽還五湯加減。
方藥:生黃芪、當歸尾、川芎、赤芍、桃仁、紅花、地龍。
如半身不遂較重加桑枝、穿山甲、水蛭等藥加重活血通絡、祛瘀生新作用;言語不利甚者加菖蒲、遠志以化痰開竅;手足腫脹明顯者加茯苓、澤瀉、薏仁、防已等淡滲利溼;大便溏甚者去桃仁加炒白朮、山藥以健脾。
三是顱腦水瘀,症見神情呆鈍,語言不利,半身不遂等,此為瘀血頑痰痺阻經脈,且又正氣虧虛,其病勢膠結頑痼,恢復能力差,其治療宜活血利水,兼以益氣,宜通竅活血湯合補陽還五湯加減,可加烏稍蛇、殭蠶、全蠍、水蛭等蟲類入絡剔邪之品。
外治常用艾葉、川芎、花椒、桂枝、川牛膝、威靈仙、紅花、伸筋草等煎湯熱浴,每日1~2次。另可加肌注丹參注射液,或其他中藥靜脈滴注劑,其次可配合按摩、針灸、刮痧、香療等等,以“疏其經脈,令其條達”,恢復經脈功能,縮短康復時間,每獲良效。
綜上所述,中風病恢復早期的病理關鍵在於腦絡不通,水瘀交結,互阻顱內為基本特徵的“顱腦水瘀證”。 經雲:“謹守病機,無與眾謀。”把握了本病的病機,其他問題也就容易解決。總而言之,在防治中風病的過程中,早期著重預防,中期注意化瘀,後期重視調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