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都是心寒的真事,農村有句俗語:一個母親能養育大五個兒子,五個兒子卻無法養老一個老媽。這種現象在農村,雖不常見,卻也實實在在存在。今天帶大家走進一個曾親眼目睹的真實事例。
養兒為防老,按道理,多幾個兒子養老應該更不發愁,畢竟保險係數大。可在全國各地發生的事告訴我們,一加一併不一定是大於一,有時還不如零。養兒有時還不如養頭豬。
張明、張浩、張方三兄弟,從小父親去世的早。在上世紀80年代,物資還很匱乏,農村種地需要大量勞力,辛勞一年打下的糧食也僅夠一家人勉強度日。李彩霞是他們的母親,硬是靠著自己的起早貪黑勞動,再加上相鄰的幫襯,才讓三兄弟不至於餓肚子。每年開春時節,李彩霞都會買回兩隻豬仔,養上一陣,到了年底還能賣上七八百元,這可以說是這個家庭一年的經濟收入。
三兄弟從小也是很懂事,看著母親太辛勞,給豬打草料、做飯、洗碗,有時還撿些廢品努力的幫著母親。就這樣,在清貧的日子中漸漸長大成人。2010年,老大張明要結婚,於是要了莊基地蓋了新房子,搬離了老屋。老二張浩學習較好,考上大學在城裡安了家,也娶了個城裡媳婦。老三沒有能力掙到錢,一直打光棍,和母親住的老屋。此時的李彩霞已年近七旬,常年的勞累落下一身病,小病都是自己扛。按道理,三兄弟應該沒有什麼矛盾。2012年,母親突然中風,生活無法自理,需要有人照顧,可誰來照顧老母親呢?為此,三兄弟話說不到一塊去,還動手撕扯,老二張浩經濟富裕,認為三個兄弟輪流照顧,每次三個月。老大張明覺得自己家庭不幸福,大事小事都是媳婦說了算,自己拿不了主意,家裡成天鬧矛盾,事前媳婦曾明確說不準把老母親接過來。老三張方比較老實,可能力有限,自己也是到處亂晃,怎麼能管老母親?最後,在舅舅的說服下,李彩霞留在老屋由老三照顧,老大老二每月拿出500元的生活費。
至此,三兄弟間埋下了矛盾,均認為對方不孝順,誰也不理誰,也很少去老屋看望母親,只是每月把錢打給老三。誰曾想老三拿著這些錢天天胡吃海喝,賭博玩耍,有時好幾天都不回家。村裡人對這三兄弟背後罵上一片,好心的鄰居有時實在看不下去了,會送給老人一些飯吃,老人勉強活著。
2018年七月,老三一星期都沒有回家,此時天氣炎熱,老人孤零零躺在炕上含恨離世。三天,兄弟竟無一人發覺,還是鄰居去送吃的時聞到屋內有屍臭味,開啟房門一看,老人身上爬滿了生蛆,屍水留了一炕,急忙給三兄弟打電話喊回來。面對鄉鄰親戚的責罵,三兄弟竟然打了起來,都在指責對方。
老母親的喪事還在辦呀,在誰家辦又起了矛盾。都不讓對方進自家門,而且各自在自家設立靈堂,招呼親朋好友,在母親的靈堂前,各自哭的像個淚人。
也許此刻,他們心裡想起了母親在世時的種種畫面,事已至此,誰調解也沒用,三兄弟的恩怨無法解開。這件事情在十里八鄉傳開以後,震驚了所有人,三人走到哪都有人背後指指點點,併成了人們茶前飯後痛罵的物件,親戚們也不讓他們登門。
大家還記得有一部戲叫《牆頭記》,講的是一個張木匠早年亡妻,辛苦將兩個兒子拉扯成人。老大從小做生意發了財,並取妻。老二精通文墨妻子家境殷實。張木匠年老體衰,無生活來源。二子各自懷不仁之心,商定以半月為期輪流奉養。由於月份有大有小,兄弟二人常為誰多誰少那麼一兩天而爭執。一日老大送父去老二家,老二一家恨老大佔了便宜,任憑老大敲買喊罵就是不開門。老大不願意將父親再帶回家,於是就將父親放在了老二牆頭上,這就是《牆頭記》的來由。無人願養父親,父親只能騎在前頭。隨後有人給張木匠出主意,騙說自己有一筆私銀,二子貪財,遂爭相奉養父親。然老張不願欺騙兒子,不久後鬱悶而疾。二子在父親騎的牆角挖所謂的私銀,不料牆倒將二人砸死,遭到報應。
故事講到這裡,心情無比沉痛,現實中還有很多類似的事情,也許你我都曾經歷過。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把兒女拉扯大,可兒女為了自己一點私心,不願贍養父母,致使遺臭萬年,悔恨終生。在無數夜裡,他們內心有沒有為此而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