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痿病首見於《內經》。《內經》認為,本病因情志內傷,外感溼熱,勞倦色慾,導致精氣損傷,筋脈失養而發。治療上提出“治痿者獨取陽明”和“各補其滎而通其俞,調其虛實,和其逆順,筋脈骨肉,各以其時受月,則病已矣”的針刺治療痿病的原則及按臟腑旺時取穴的方法。同時首次明確指出奇經之督、衝、帶脈與痿病的關係:“衝脈者,經脈之海也,主滲灌奚谷,與陽明合於宗筋,陽明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內經》之後,《難經》提出“五痿傳變論”,指出痿病“一損損於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損損於血脈,血脈虛少,不能榮於五髒六腑;三損損於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能為肌膚;四損損於筋,筋緩不能自收持;五損損於骨,骨痿不能起於床”。明確指出了“痿”的傳變規律以及估計預後等方面的認識。
鄭儉昭整理文獻研究發現,治療痿病頻率最高的五個穴位是足三里、光明、跗陽、三陰交、復溜。
1、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歸經:足陽明胃經
曾用名
下陵--《靈樞》《針灸甲乙經》
鬼邪--《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下三里--《勉學堂針灸整合》
足三里是足陽明之脈所入為合的合土穴,土經中之土穴,歸於胃經,胃與脾相表裡,是氣血生化之源,同稱為後天之本;凡脾胃功能失常,氣血生化不足,氣血虧虛所致的臟腑、器官、肢體虛症均可取本穴治療,是強壯保健要穴,又為回陽九針穴之一,四總穴之首:“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循列缺、面口合谷收”,可謂人體第一要穴。
《千金翼方·雜法第九》曰:“一切病,皆三里三壯。”針灸足三里,可以補益後天脾胃,壯人身之陽氣,補氣血之虧損,調理脾胃,和降胃氣,疏通經絡。現代醫學解剖發現,足三里有腓深神經和脛神經透過,在穴位上強烈刺激神經幹,能促使神經興奮達到治療目的。
2、光明
位置: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緣。
歸經:足少陽膽經
光明。光明,光徹明亮也。本穴物質為陽輔穴傳來的溼熱風氣,上至本穴後,此氣吸熱而變為純陽之氣,天部的水溼盡散並變得光徹明亮,故名。
光明為足少陽絡穴,絡,聯絡也。本穴氣血所處為天之天部,足少陽膽經吸熱蒸升的陽氣皆匯合於此,本穴有聯絡膽經各部氣血的作用,故為膽經絡穴。《靈樞·經脈》有云:“足少陽之別,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別走厥陰,下絡足跗。實則厥,虛則痿躄,坐不能起。取之所別也。”明確指出膽經絡穴主病。
《子午流經說難》則雲:“(光明)證治不能久立。虛則痿痺。偏細。坐不能起。”膽經氣血至光明穴後變為純陽之氣以營養膽經各部,從而使肢體經氣充實,病邪不易侵犯。同時痿病發展到後期,往往出現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的情況。針灸光明穴不僅疏通膽經陽氣,也起到了補養肝血以濡養肢體經脈的作用,實有一舉兩得之妙。
3、跗陽
位置:小腿後面,外踝後,崑崙穴直上3寸。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
跗陽。跗,腳背也。陽,陽氣也。該穴名意指足少陽、足陽明二經的陽氣在此帶動足太陽經的氣血上行。膀胱經足部上行的陽氣至本穴後散熱而化為溼冷的水氣,由於有足少陽、足陽有二經上行的陽氣為其補充熱量,足太陽膀胱經的水溼之氣才得以繼續上行。本穴水溼之氣的上行是依靠足背上行的陽氣才得以上行的,故名。
膀胱經從頭走足,也是循行路線在人體分佈最廣的經脈之一,其特別在背部和下肢走行較多,因此治療背部和下肢部的病變,選擇膀胱經腧穴也非常多見。陽蹺脈起於足部,與人的肢體運動特別是下肢的運動有密切關係。
選擇附陽治療痿病,既可以通膀胱經所主的太陽經氣,使經氣疏通到達病變部位,同時也可以刺激陽蹺脈,平衡陰陽,交通一身之氣, 調節肢體運動機能的作用, 使肢體靈活矯健。
4、三陰交
位置: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歸經:足太陰脾經
別名:
承命--《備急千金要方》
太陰--《備急千金要方》
大陰--《經穴匯解》
“回陽九針穴”之一,三陰指足三陰,交即交會,此穴系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三經之交會穴,故名三陰交,善於治療足三陰經循行部位及肝、脾、腎三經病症,臨床上應用甚廣。
《普濟方》曰:“治足痿不能行,穴三陰交。”三陰交可以補脾之中兼顧肝腎。肝藏血,脾統血,腎藏精,精血又能互化,故能培補精血,益陰固陽。又因腎有陰陽,寓真火於其中,補腎助命火,蘊熙脾陽,脾腎陽氣充沛則生機旺盛,周身得以熙煖則陰霾之氣頓消,故能補中益氣,蘊中散寒。三陰交,氣血雙調,陰陽兩補,肝、脾、腎兼顧,實乃補益之要穴,滋陰生精之中不失蘊煦之氣,益昇陽之中不失濡潤之血。脾腎兼顧,氣血得養,陰陽平和,則痿病可治。
5、復溜
位置:小腿內側,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歸經:足少陰腎經
復溜:復,再也。溜,悄悄地散失也。復溜名意指腎經的水溼之氣在此再次吸熱蒸發上行。本穴物質為照海穴傳輸來的寒溼水氣,上行至本穴後因其此再次吸收天部之熱而蒸升,氣血的散失如溜走一般,故名復溜。
腎經經穴:經,經過也,動而不居也。本穴物質為吸熱上行的天部陽氣,經過本穴動而不居,故為腎經經穴。本穴屬金:屬金,指本穴氣血執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腎經的天部陽氣,性溫熱,與肺金之氣同性,故其屬金。
《針灸逢源》有云:“復溜,在足內踝後五分……虛則補之。治舌幹涎出。足痿胻寒。”復溜治療痿病多用補法。因為腎多虛證,而金能生水,復溜有滋陰補腎和滋水通經行氣之功效,故只宜固藏,不宜洩露。腎為先天之本,藏真陰而寓真陽,針灸此穴,可以起到補腎益陰。這對痿病發病後期的治療往往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正如《推拿抉微》中說:“治骨之痿敗,宜滋補腎陰。”
醫學科普,僅供參考!(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文章僅代表現階段的研究認知水平,現代醫學不斷進步,醫療知識不斷更新!
感謝閱讀,歡迎交流,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收藏、轉發。
每週更新內容主要為成人針灸推拿及兒童推拿為主!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