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原創稿
“暑假,觀看了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感概萬千。影片讓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新時代大學生,要銘記先輩們的拼搏與奉獻,繼承優良傳統,做一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青年,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東華理工大學師範學院2020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吳霞說道。
暑假期間,東華理工大學在全校學生中開展“五維聯動—1小時提升計劃”活動,從“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為學生量身打造每日、每週、每月的“1小時提升計劃方案”,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切實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和連續性,讓暑期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氣”“冒熱氣”。
家校協作促德育,暑期思政不斷線
如何真正讓思政教育從“課堂人生”到“人生課堂”?暑假期間,學校從黨史學習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等方面列出一系列“德育作業”,引導學生以家庭為圓心開展思政實踐活動,形成家校合力,拓展思政課堂。學生工作處組織輔導員、學生開展“身邊的黨史故事”系列活動,挖掘家鄉、家庭、身邊感人的黨史故事,創新性形成彙報成果,促進師生共融,立體化持續推進黨史學習教育。
師範學院召開了“青春自護、暑假安全”雲班會,組織學生及家長同上安全教育課,以案說理,讓警示教育入心入腦;地球科學學院透過舉辦“有一種幸福叫陪伴父母”感恩活動 ,倡導學生做到每天“1小時”陪伴父母,讓學生與家長在日常陪伴充分交流溝通,在感恩中學會成長。地球物理與測控技術學院的劉雨晨同學說:“學校開展每天‘1小時’陪伴父母計劃活動,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體會到父母的不易,學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關心及感恩之情。”學校用“1 X”計劃提升模式把浸潤式德育工作滲透到學生成長的方方面面,家校共育,讓思政教育從學生的“筆尖”走入“心尖”。
深度閱讀促智育,學習探索不斷線
暑期,學校要求學生至少每天深度閱讀1小時,透過微信公眾號“學工線上”向學生推薦了“四史”紅色文化經典、心理勵志類、藝術類方面的經典書目,引導學生遠離“快餐式”活動,轉向深度思考,提升自控力。同時,採用閱讀分享、交流互動、線上主題班會等形式,讓學生學習狀態由“被動打卡”到“主動閱讀”,由依賴性學習走向自主性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反思習慣、記錄習慣。
地球物理與測控技術學院輔導員陳靜在《學業規劃與時間管理》線上主題班會說:“希望同學們在這次班會後能規劃好大學學習和假期生活,合理利用時間,堅持每天最少‘1小時’學習閱讀,培養專注力和自控能力,不斷提升自學能力,發揮專業特長,學有所獲。”
體育鍛煉強體質,“雲”端健身不斷線
學校假期運動不斷線,開展了以“‘雲’鍛鍊,助成長”為主題的假期體育活動,設計了體育訓練表,準備了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選單”,要求學生在假期中做到每天打卡“1小時”體育鍛煉。核科學與工程學院、理學院構建網路化、數字化、個性化的體育鍛煉,透過班級“雲打卡”、年級“雲選拔”、學院“雲挑戰”等方式,形成了“人人皆鍛鍊、在家可打卡”的體育鍛煉圖景,調動學生參與鍛鍊的積極性,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傳承體育精神。
紅色文藝促美育,陶冶情操不斷線
“在配音李大釗的時候,我深刻意識到青年一代就是要將青春獻給國家,讓理想照耀自己,也照耀別人。”《覺醒年代》的配音選手水環學院張孔祿表示。暑期,學校創新黨史學習教育方式,倡導學生每週利用“1小時”感悟紅色文化,相繼開展了“青春心向黨·勵志薪火傳”主題作品徵集活動和“聲臨其境學黨史,我為經典來配音”線上配音大賽,透過觀看紅色劇目、學唱紅色歌曲、品讀紅色經典、創作紅色文化作品等方式,用文字、微影片、宣傳畫等形式表達對黨的愛與祝福,讓學生沉浸式體驗紅色文化所蘊藏的藝術美感和價值引領,同時也提升自身的藝術涵養和鑑賞能力。
勞動教育增才幹,社會課堂不斷線
打工做飯、學幹農活、志願服務、公益演講、資助宣傳……從餐桌到田間,從“指尖學”到“實踐學”。暑期,學校倡導學生每天承擔“1小時”家務勞動,每週參加“1小時”的“志願服務暖人心,公益路上奉獻愛”系列活動,激勵學生投身於社會實踐,強化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和時代的使命感,陶冶情操,塑造人格,讓勞動教育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暑假期間參與了志願服務的方海清同學說:“參與志願服務讓我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服務群眾的同時,也收穫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寶貴人生財富。”東華理工青年學子紛紛結合自身專長和所學專業積極投身社會實踐,黨史宣講、健康宣講在支教課堂、鄉村小舞臺、社群精彩上演,在紅土地上遍地開花,讓青春和理想在黨和人民有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蘇幸 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