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寧波第一醫院 宗建平
言語就能讓癱瘓的患者重新站起來,獲得新生,你信嗎?你可能會說這不是天方夜譚嗎,難道到了現代還有用巫術來治病嗎?很多人可能會不信。
語言的力量你可不要小看,這是真的。
最近有位患者,一側下肢運動出現了障礙,經認真檢查發現有問題,不是真正的運動障礙,是假的,但眼前看到的患者下肢真的是完全癱瘓了,那我又是怎麼發現他一側下肢運動障礙是假的呢,理由是什麼?
我還是從我剛從大學畢業,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一院神經內科輪轉時一個案例說起。
我們大學畢業留校時,雖然定了專業,但老前輩為了我們更全面掌握各系統知識,要求我們必須到不同的科室去學習實踐三月,這種學習形式當時叫輪轉,類似於現在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1983年下半年,我輪轉到神經內科,神經內科收住了一位右下肢運動障礙的患者,女性,40多歲,入院後經過認真體格檢查,發現除右下肢完全癱瘓外,對疼痛的刺激也沒有任何反應。
患者起病有點特殊,患者不久前生了第三個女兒,按當時的政策,給她做了輸卵管結紮術,術後就出現右下肢不能動了。
為了更好說明問題,我得從當年的歷史背景說起。
1983到1984年可以說是計劃生育工作關鍵年,全國上下一切以計劃生育工作為重心。但在當時,要做好溫州的計劃生育工作難度比全省其它地區都要大。當時農村有一條硬規定,生了三胎必須做絕育手術,在1983年底到1984年初,因為人員緊張,剛畢業的我,也被選中去溫州永嘉一個山區做女性輸卵管和男性輸精管結紮術。當地工作難做是有原因的,山區極其落後和貧窮,山多地少,當時農村分配製度是生男孩才有地可分,重男輕女的觀念極重,所以不生男孩不行。加上山區沒有電,沒有其它娛樂生活,所以計劃生育工作之難,難以想象。我當時曾遇到看上去非常老,估計有八十來歲了,由二個工作人員扶著來做絕育手術,我感到很好奇,一問她才五十出頭,剛生了第九個女兒。當地雖然窮,但生育能力之強,令人驚歎。可惜那時沒有照相機,但那個情景一直留在我和腦海裡。
有了前面的背景介紹,那剛生了第三個女兒的患者,在輸卵管結紮術後為什麼會出現癱瘓就可以理解了。當時我的老師鄭榮遠高度懷疑患者是心理因素或癔症發作所致,治療這樣的患者,需要用特殊的手段才能讓患者站起來。
第一步首先要排除器質性疾病引起的癱瘓,其次是要透過體格檢查,查出她是真癱瘓還是假的癱瘓或是心理因素引起的,這是本文想講的重點。
在排除器質性疾病後,鄭榮遠老師教了我一招。具體操作如下:在叫患者用力抬起左腿時,醫師把手放在患者那個癱瘓的右下肢下面,在患者用力抬左腿時,如果是假的癱瘓,或是癔症或精神因素所致的運動障礙,醫師的手有向下壓的感覺。因為正常人,肢體運動有協調運作,一側下肢往上抬,另一下肢沒有癱瘓,為了阻止它活動,一定會有一個向下的動作,所以你放在患者右下肢下面的手會有壓力。老師還特別囑咐我如果發現是假的右下肢運動障礙,不要聲張,這對後面的治療沒有好處。
最後證實了老師的推斷,確實患者在抬高左下肢的同時,右下肢有一個向下壓的力量。
對於這樣一個嚴重的因心理問題引起的下肢癱瘓的患者,治療得用非常規的手段才能讓患者站起來。
首先,每天查房一定要細心,多關心患者,先有個心理暗示基礎;幾天後老師查房時特別強調,有一種藥是進口的,可以治療這種疾病,看上去是對我們年輕醫師講的,但其實是講給患者聽的,還特別強調這種藥非常奇缺,需要進口。又過了三到五天,患者也開始關心那進口的藥物是不是能夠搞到,希望醫師幫她想想辦法。隨著時間一天一天過去,又過了四五天,後來這種要求越來越強烈,這時看到時機成熟了,鄭老師說他一直在努力想辦法,可能有點希望了。又過了幾天,患者越來越著急,這時說明天可能能搞到了,最後用了一瓶複方氨基酸,當時複方氨基酸是500ml一瓶,瓶外包裝紙印的全是英文,拿給患者看,並暗示患者如果輸注的時候,感到身體有點發熱,那說明是藥開始起效果了(因為當時複方氨基酸純度不高,常在輸液時,患者會有發熱的感覺)。後來,在輸注時,患者真的是神奇地出現了下肢移動,最後完全康復了。
這是一例透過心理暗示和語言讓患者重新站起的典型案例。
當然現在有更好的方法,例肌電圖等現代技術可以做出進一點診斷,但這個方法非常實用,成本又低,或許有一天你會用上。
臨床醫學是現代科學與人文科學相結合的一門學科,需要現代的科學技術,但技術不能解決所有醫療問題。於是,人文科學是在臨床醫學上就尤為重要,不管是心理、精神學,還是美學、醫療的藝術等等,在臨床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語言或言語是實施人文科學的一個重要手段,所以臨床醫療離不開語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先存與現存,這樣的存在決定了每一位患者文化的唯一性,要解決每一位患者的痛苦,必然要求我們結合每一位患者的文化,這才是臨床醫療的客觀要求。
本文首發於浙江急診(zonghua11),醫師報已獲授權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