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原創稿
陳志斌正接受採訪。朱志輝攝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走進《閩醫學派名家薈》系列訪談。為貫徹落實《福建省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若干措施》精神,挖掘和傳承閩醫學派學術精華,推動閩醫學派的繁榮發展,廣泛傳播各流派傳承人救死扶傷的動人故事,發揮好中醫藥優勢為廣大群眾服務,福建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啟動閩醫學派影像記錄工程——《閩醫學派名家薈》系列訪談節目,今天做客《閩醫學派名家薈》的嘉賓是來自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林求誠(陳志斌)中醫肺病學術流派的陳志斌醫生。
【嘉賓簡介】——
陳志斌,主任醫師、教授,福建省林求誠(陳志斌)中醫肺病學術傳承工作室傳承人、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學科帶頭人,福建省中醫藥學會呼吸病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中醫結合呼吸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呼吸病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主持人:陳醫生您好,歡迎您。
陳志斌:主持人好!廣大網友好!
主持人:呼吸之間,生死之別。肺病科也叫“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為什麼說肺病學科是“直接把關生命的科室”呢?
陳志斌:因為我們“活”的(生理)標誌就是兩個,一個是有沒(有)呼吸,一個是有沒(有)心跳。當然,我們現在還有一個腦死亡的判斷,那麼腦死亡判斷應用不多,主要臨床上搶救的時候是(看)呼吸跟心跳,很多疾病,就是影響到呼吸和心跳。呼吸不存在了,心跳也隨之停止了。心跳不存在了,呼吸也隨之停止了。所以搶救呼吸,維持呼吸,是我們搶救病人的要素。
主持人:您覺得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中醫藥的診療和西醫的診療有什麼不同?有什麼樣的優勢呢?
陳志斌:新冠肺炎作為一個新的傳染病對中醫、西醫來講都面臨新的考驗。我們中醫採用的是“辨症論治”的方法,也就是“望聞問切”,收集臨床資料,根據臨床資料判出症型,然後根據這個症型進行辨症論治。所以,我們中醫治療新冠肺炎是有理論依據的,是可以按照“辯症”進行“論治”的。
主持人:中醫肺病學術流派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萌芽壯大的?它的診療特色是什麼?
陳志斌:福建省林求誠(陳志斌)中醫肺病學術流派是在清代開始萌芽。我們這個流派的第一代發源人是林求誠老中醫,那時候他是福建省著名的中西醫結合專家。對慢性支氣管炎的急性發作期,他採用清熱解毒的方法。從此標誌著林求誠(陳志斌)中醫肺病學術流派的創生,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臨床辯證思維與規律,建立了慢性支氣管炎的診治方法,提出“治病必求於本”。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呼吸病的防病之要,首保肺氣的學術觀點,為慢性病的防治創造了新的思維。林求誠是“一代宗師”,他在整個流派裡起到一個框架的作用,那麼在肺病診療方面,我進一步發展(壯大),提出了幾個觀點。主要是“能中不西、中西結合、中西互補、中西分治、中藥增效減毒、中藥藥理加辨證的思維方式”。因為我們以前中醫論治的時候,(幾乎)沒有(用)西醫(診療思維)。現在我們治療重病症(患者)是中西醫結合。中西醫結合,跟單純的中醫辨症治療,整個治療模式就發生了變化。辨證論治是非常常見的中醫治法,但是辨症論治的同時,我們再加上這些特色的療法,就是在原有的技術上進行了創新。
主持人:就像您剛才介紹的,學派創始人林求誠醫生,他的一生都在追求中西醫結合。那麼他對於中醫肺病學術流派來說有哪些突出的貢獻呢?
陳志斌:林求誠他一生追求中西醫結合,他最大的貢獻是有(以下)幾點。第一點,他建立了中醫學年齡體系。第二點,他建立了中西醫結合易患因素體系。第三點,他建立了中醫辨證的計量診斷體系。什麼是中醫學年齡體系?他建立了中醫學衰老指數,按照這個中醫學衰老指數代入了公式,就計算出一箇中醫學年齡。如果說中醫學年齡越大,說明說你衰老越快。比方說一個六十歲的人,那麼他看上去非常年輕,只有四十歲。同樣是一個六十歲的人,他看上去就老態龍鍾。從曆法年齡上來說,他們兩個人都是六十歲,那麼從他們體質上來講,他們就是完全不一樣的人。我們中醫有個最大的特點是“治未病”。“治未病”是作為理論來講,哪些時候該“治未病”,什麼時候治 ?所以林求誠用中醫學理論一計算,你這個人已經偏老了,需要“治未病”了。所以它就明確地解決了“治未病”的時機,該不該“治未病”,解決了這個問題。總的來說,林求誠的中醫體系,它是判斷一個人有沒有“未病”,有“未病”應該怎麼防。第二個是中西醫結合易患因素體系,解決了如何防治疾病。第三個中醫辨證的計量診斷體系就解決了如何診斷這個疾病。加上本流派的特色療法,這樣就形成了預判、預防、診斷、治療為一體的林求誠(陳志斌)中醫肺病學術流派體系。他(林求誠)還有一個貢獻是他對中藥新藥的臨床研究也做了巨大的貢獻。我在他的影響下,主持了中醫“熱毒寧注射液”的研究。
主持人:中西醫結合是一個需要不斷摸索和嘗試的過程,那麼在中醫肺病學術流派上,都有哪些亮點?
陳醫生:中醫肺病學術流派在不斷地創新、發展、提高。現在隨著社會的變革,生活水平發生變化,環境發生變化,過敏因素佔了很多。所以我們治療咳嗽病的時候增加了“去過敏”這個因素。在去敏治療加入到咳嗽的辨症論治中,我們二代傳人,建立了一系列治療咳嗽的方劑,其中“麻荊止咳顆粒”、“芩夏祛風止咳顆粒”已經成為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的院內製劑。肺部結節這個病現在非常多,體檢的時候就發現很多肺部結節(患者)。西醫在治療肺部結節的時候,要麼就是手術治療,要麼消溶治療,有很大的創傷性。我們中醫治療肺部結節,實際上(症狀)是氣滯血瘀、氣虛痰阻。根據這個原則,我們建立了一個“肺部陰影方”,治療肺部結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那麼很多病人就免除了手術的痛苦。
主持人:在學術流派的傳承與發展上,您有怎樣的建議?
陳志斌:學術流派的傳承與發展首先是要跟師,跟名師學中醫。透過跟師的臨床實踐才能夠(系統)地學習,才能得到提高。比如,你寫一篇著作,你單單看書,沒有跟著老師,沒有親自臨症,你是很難領悟到其中的精華。所以說一定要跟師,要跟著老師臨症。第二點,繼承的時候要對中醫藥感興趣,你沒興趣的時候你學不到(東西)。所以,你學習中醫的時候,要喜歡中醫、熱愛中醫。第三,要有一定的中醫基礎,要帶著工作中(感到)疑惑的問題,跟師,老師幫你解決了,你的學術就提高了。第四點,政府部門要保證學習繼承人的時間、待遇,使他們能安心地學習。第五點就是任何事都有制度,一定要有考核,給你時間,給你經費,那麼要有考核。有考核,才有壓力,才會逼著去學。
主持人:感謝陳醫生給我們帶來的分享。中醫肺病學術流派更大的創新還在於在中西醫結合治療上,不是“各自為政”,而是把西醫的治療因素考慮在內,進行全方位的中醫辨症,遣方用藥中,巧用現代醫學知識。中醫肺病學派也在守正創新的道路上不斷傳承發展,前景可期。今天這期節目到這裡也接近尾聲了,再一次謝謝陳醫生,謝謝您。
陳醫生:謝謝主持人,謝謝各位觀眾。
主持人:也感謝各位網友的關注,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