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武狀元蘇乞兒》,以為是一部純粹的古裝喜劇片,你會笑;再看一次,你會莫名的想哭,這分明是一部悲劇。
如果,你再看完此文,你會覺得這是一部無與倫比的歷史片。
01、老爹是誰
在《武狀元蘇乞兒》中,星爺飾演的蘇乞兒,原名蘇察哈爾燦。
可是,你知道達叔飾演的老爹叫什麼嗎?
不要查了,電影最後的演員表中都沒有他的名字。
不過,小編知道!
老爹的名字叫蘇察哈爾·本智。
蘇察哈爾氏原本叫察哈爾氏,出自黃金家族,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後裔。
後金(清朝前身)建立後,蒙古第35任大汗林丹汗和後金鬧掰了。
天聰六年(1632年),皇太極討伐林丹汗,林丹汗遠遁青海。
天聰八年(1634年),林丹汗病死於青海大草灘,第二年,其子額哲投降後金,蒙古帝國滅亡,其子孫皆被編入蒙古八旗(蒙古鑲白旗)。
林丹汗的庶孫顧哈倫,驍勇善戰,成為皇太極心腹愛將,在長期與明作戰,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被封鎮國公。
顧哈倫的第三子土卜圖,因長期擔任江蘇按察使,世居蘇州,遵照蒙古以部落分家的傳統,將察哈爾氏改為 “蘇察哈爾” 。
電影開篇第一個鏡頭,出現的祖宗畫像,正是土卜圖的官服照。
嘉慶十八年(1813年),土卜圖的孫子蘇察哈爾·本智,出任廣州將軍。
所以,老爹的名字就叫蘇察哈爾·本智!
老爹擔任的廣州將軍有多牛?
廣州將軍,清朝十四大駐防將軍之一,是清朝駐廣東八旗軍的最高長官,也可節制廣東省一省的全部綠營兵,品級為從一品。
廣州將軍直接向皇帝負責,轄下的八旗兵一切調動都只聽從皇帝,其他人皆可不奉。
清朝規定駐防將軍凡與總督同駐一城,如會同奏事,則以將軍領銜。
換言之,廣州將軍地位高於兩廣總督(實權小點)!
而且,清朝所有的駐防將軍都只用滿漢蒙八旗的貴族子弟,其他的一概不會讓其擔任此官職。
所以,老爹可以在兩廣地區隻手遮天。
02、時間
電影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
不用查了,導演陳嘉上沒說。
但小編知道。
電影發生的時間正是嘉慶十八年(1813年)!
這一年的九月十五日,大清帝國紫禁城裡的太監們發動了一次太監起義。
太監們成立了“指揮部”,由陳爽擔任“指揮長”,起義的太監隊伍分成東西兩路軍。
東路軍由劉呈祥帶隊,在太監劉得財帶路下,負責進攻東華門;西路軍由陳文奎任“司令”,在太監楊進忠、高廣福帶路下一進攻西華門。
他們在宮裡待的日子長啊,哪條路近,哪條路遠,比誰都清楚。
太監們是這麼計劃的:先殺死皇次子旻寧(後來的道光帝),再殺死當朝皇帝嘉慶。
太監又當不了皇帝,他們為什麼要造反?
因為,他們背後有人。
這人就是電影大BOSS趙無極的歷史原型——天理教教主林清。
徐少強風光時曾幫助過星爺,後來因故被封殺十幾年,是星爺拉了他一把,讓他飾演趙無極,從此鹹魚翻身。
劇中趙無極說,年輕人不知天高地厚,既是趙無極說給蘇燦聽的,也是徐少強說給自己聽的。
天理教是白蓮教的一個分支,以造反為天職。
林清本身是個北漂,長期在京城廝混,混也沒混出個人樣。
有一天,他突然開竅:我幹嘛不自己當皇帝?
於是,他將天理教改編成一個,驅逐滿清皇室,建立自己的王朝,帶兄弟們享受榮華富貴的邪教。
林大教主是河間府人,而河間是“太監基地”,宮裡的太監大都是林教主的老鄉。
林清經常在宮中傳教,吸收了無數太監為教徒。
林大教主對老鄉們說,“凡輸百錢者得地一頃”,只要你稍微付出一點點東西,我給你百倍回報。
這些在宮中沒有混出名堂的太監就為了這個空頭支票,反了!
可是,起義時鬧了個烏龍,嘉慶帝到承德打獵,並不在皇宮;只有皇次子綿寧在。他得到報告後,磨刀擦槍準備應戰。
更重要的是,天理教兩路大軍貪財的貪財,報私仇的報私仇,貽誤戰機,壞了大事。
“賊入內右門,至養心殿南,欲北竄。上御槍斃二賊,餘賊潰散,亂始平。”
——《清史稿·卷十七》
綿寧調集軍隊,指揮圍捕。
不久,火器營千餘人進入紫禁城,展開圍剿行動。
而林大教主的接應部隊從起義之始到起義之終,始終不見人影。
最終起義失敗,包括林大教主在內的所有參與人員全部被殺,與趙無極相比弱爆了。
03、Bug
嘉慶十八年,嘉慶皇帝已經53歲了,電影中的皇帝卻是個年輕人。
因為電影中出現了大bug。
電影還有一個反派叫僧格林沁。
歷史上的僧格林沁是成吉思汗鐵木真二弟拙赤合撒兒的26代孫,嘉慶十六年(1811年)出生,同治四年(1865年),在出擊捻軍時中伏遇害。
嘉慶十八年他才兩歲,電影中的年輕皇帝更像是嘉慶皇帝的孫子咸豐皇帝。
《僧忠親王行獵圖卷》(區域性,畫中著褐色馬褂藍袍者為僧格林沁)
更重要的是,主角蘇乞兒雖不見於正史記載,卻是清朝末期人物。
清末廣東出現了十個武林高手,被譽為廣東十虎,他們分別是俠家拳王隱林、九龍拳黃澄可、鐵沙掌蘇黑虎、無影腳黃麒英(黃飛鴻老爸)、軟棉掌周泰、七星拳黎仁超、鶴陽拳譚濟筠、鷹爪王陳鐵志、鐵橋三梁坤、醉拳蘇燦。
蘇乞兒,蘇燦,蘇察哈爾燦,這都是一個人,只是導演陳嘉上神來之筆,將醉拳改為睡夢羅漢拳……
也就是說,趙無極和老爹,以及主體故事是嘉慶年間的;僧格林沁是咸豐年間的;蘇燦是清朝末年的。
不同時期段的歷史人物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真假難辨。
這才是真正專業的——本故事純屬虛構!
04、都是淚
接下來,電影的高潮來了。
蘇燦參加武舉後,卻突然吃癟。
當他和博達爾多展開武狀元最後的爭奪時,他的武器被調包了,裁判也站在了博達爾多一邊,明目張膽地偏袒他。
因為博達爾多就是僧格林沁的侄子。
蘇燦靠老爹可以在廣州為所欲為,可到了北京,背景比老爹深,官位比老爹高,權力比老爹大的僧格林沁將一切反轉。
蘇燦在廣州怎麼欺負別人,僧格林沁就怎麼欺負他。
儘管蘇燦打贏了博達爾多,可裁判依然判定,蘇燦因屁股先落地輸了。
這分明是權力的隱喻!
可是,博達爾多作繭自縛,死在了趙無極給他的毒箭下,蘇燦因此獲得武狀元(注:電影中武狀元設定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不符合真實歷史)。
然後,開篇蘇燦不會寫字的伏筆來了。
趙無極檢舉蘇燦筆試作弊。
蘇燦也作繭自縛,一瞬間從武狀元淪落到被皇帝抄家,並判處去做乞丐。
於是,蘇燦從天堂瞬間墜入地獄,整部電影從喜劇變得讓人想哭。
電影中蘇燦的人生變遷,抄家時唱南音(這是星爺自己設計的戲,導演陳嘉上直呼天才),師爺勸他好好讀書寫字時,他幡然醒悟,鄭重地說“師爺,我會的”(後來蘇燦浪子回頭,真的學會了寫字)。
還有蘇燦對如霜的深情,老爹對蘇燦的父子深情,每一幕,都讓人哭得稀里嘩啦。
片中最後,蘇燦對皇帝說,天下有多少乞丐,不是由我決定的,而是由你決定的,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令國泰民安,誰還願意當乞丐。
這麼富有哲理的臺詞,至今讀來,仍回味無窮。
小編一直覺得:星爺的電影,年輕時看是笑話,現在看那都是人生,如果看的次數多了到最後就三個字:都是淚!
05、細節彩蛋
《武狀元蘇乞兒》絕不只是簡單的將不同時期的歷史人物和事件融合在一起的大雜燴。
其中的細節,精彩無限!
細節一:
片名背景的行書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
——王羲之《蘭亭集序》
劃重點,“俯仰一世,放浪形骸之外,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這正是蘇乞兒從紈絝子弟到一個乞丐的人生寫照!
細節二:
注意到電影開頭的製作表的背景了嗎?
你以為還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不,你中計了。
這是北宋書法家米芾的行書拓本,拓的是唐朝詩人崔顥的《奉和許給事夜直簡諸公》。
西掖黃樞近,東曹紫禁連。
地因才子拜,人用省郎遷。
夜直千門靜,河明永珍懸。
建章宵漏急,閶闔曉鍾傳。
寵列貂蟬位,恩深侍從年。
九重初起草,五夜即成篇。
顧己無官次,循涯但自憐。
遠陪蘭署作,空此仰神仙。
——崔顥《奉和許給事夜直簡諸公》
這是一首最典型的試貼詩,是崔顥參加科舉考試時,寫給考官的。
導演藉此暗示蘇乞兒將要參加科舉(武舉)
細節三:
蘇燦參加武舉筆試時,摺扇上寫著兩首古詩。
一首是唐朝詩人戴叔倫的《遣興》
明月臨滄海,閒雲戀故山。
詩名滿天下,終日掩柴關。
——戴叔倫《遣興》
這首詩隱喻蘇燦對武狀元志在必得。
一首是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這又是一首試貼詩,更加隱喻了蘇燦的自負,同時也隱喻蘇燦就像野草,百折不饒。
這絕不是導演陳嘉上隨便擺弄的。
一個有文化的人拍個電影,都拍得那麼有內涵,說導演不是用心良苦,我是不信的。
最後,再刷一遍《武狀元蘇乞兒》,莫名的又想起了那個讓人笑,又讓人哭的達叔……
PS:
這才是歷史題材影視劇正確的拍攝方式。
歷史片該怎麼拍?
第一種:歷史正劇就應該遵循歷史事件脈絡,儘量真實客觀地還原歷史人物。
第二種:就是戲說歷史,人物可以是虛假的,歷史背景卻是真實的。
透過電影虛構或者移花接木拼接而來的人物,在特定歷史背景下,反映歷史人物的價值觀。
比如,拍霍去病,可以虛構見證霍去病成長的人物,透過他的視角,刻畫霍去病的一生,描繪漢匈大戰的歷史背景。
這種手法運用得最好的就是美國電影《珍珠港》。
電影《珍珠港》幾個主角都是虛構的,可電影反映的珍珠港事件、電影中所出現的道具都高度還原了真實歷史。
透過這幾個虛構小人物的視角,觀眾更好地瞭解了歷史上的珍珠港事件。
第三種:就是星爺的《武狀元蘇乞兒》,導演陳嘉上根本就沒想拍歷史片,可他為了服務劇情,所採用的歷史事蹟、歷史背景、甚至是道具,都是真實而有意義的。這樣的歷史底蘊,讓整部電影變得極具意義。
可惜,現在很多導演不是這麼想的,拍霍去病就拍霍去病,非得整出一個霍去病愛上匈奴公主的劇情,還打著歷史正劇的旗號,這不噁心人嗎?
還有的導演,人物倒是虛構的,可電影裡的歷史背景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拍八路軍抗日,塗髮蠟,穿皮衣,手持衝鋒槍,手撕鬼子……這像話嗎?觀眾會買賬嗎?
導演們,如果真想拍出一部優秀的歷史題材影視劇,好好學學《武狀元蘇乞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