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塔夫茨大學營養專家蘇珊•羅伯茨及其研究小組對218名21~50歲的參試者研究發現,食物攝入量減少25%的人,血液中好膽固醇明顯升高,腫瘤壞死因子(TNFs)減少25%,胰島素抵抗降低40%,整體血壓更低。一般來說這種感覺就是“七分飽”:覺得胃裡還沒有裝滿,但可吃可不吃。如果吃飯時間相對規律、固定,這頓吃了七分飽,第二餐之前是不會提前飢餓的。
細嚼慢嚥
即吃飯一定要慢。胃向大腦傳達飽脹資訊需要二三十分鐘時間,因此,吃得慢些意味著大腦意識到吃飽時,你所攝入的食物將比平時少。一般早餐所用時間以15~20分鐘為宜,午、晚餐以30分鐘左右為宜。
我們平時一餐攝入700大卡,腸道可以很好的吸收。我們聚餐,大吃大喝,一次攝入2500大卡,身體也同樣可以吸收。腸道健康的人,也沒見幾個聚餐後就因為攝入量太多就消化不良的。至於這個狼吞虎嚥能額外提供給胃腸道多大的消化壓力以至於可以導致吸收減少,個人覺得有點一廂情願。但腸道確實會因為狼吞虎嚥而增加腸道負擔,多半食物會在腸道停留時間加長,但應該也會吸收乾淨。
吃飯不要趁熱吃
食道適宜的進食溫度是10℃~40℃,耐受高溫不超過60℃,一旦食物溫度超過65℃便足以燙傷食道黏膜,時間久了,便會誘發食道病變。所以,熱食、開水等食物,應該放置幾分鐘,等溫度降到60℃以下再吃哦。
食物從口腔到食管,再進入胃部,大約需要 9 秒鐘。這就意味著,如果吃了一口燙的東西,口腔和食管要承受被燙 9 秒鐘。
2016 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就將 65 ℃ 以上的熱飲列入了「2A 類致癌物」。意思是,有確鑿對動物致癌的研究證據,對人類也極有可能是致癌原因。
2019 年 3 月,《國際腫瘤雜誌》刊登的一項最新研究,再次證實了熱飲與食管癌之間的聯絡:
喜歡喝 ≥60℃ 熱茶的人群,比喝茶 < 60℃ 的人,得食管癌的風險增加了 41%。
吃完應該馬上離桌
有的人吃得差不多了,坐在那裡還不走,看著桌子上的好東西控制不住就又吃了,這樣肯定就會多了。有的人已經吃七八分飽了,可看到那麼好的飯菜剩下太浪費了,就又拿起筷子想把它打掃乾淨。豈不知,這一打掃肯定就吃得太飽了。
節食必然導致暴食,這是身體的機制。對症下藥比較重要,如果你是胃被撐大了可以考慮透過高脂飲食減少食物攝入的體積,調整下胃的大小。因為同等熱量下的脂肪和碳水/蛋白質的重量相比會小很多。同樣水也要適量控制。
又或者你試試低脂高蛋白低GI飲食,吃到你吐都不會超熱量,飽腹感巨強不會引起暴食。
飯前喝湯
飯前喝湯,有助於減少食慾,因為湯到胃裡後,食慾中樞興奮性會下降,飯量就會自動減少三分之一,使飽腹感提前出現。對於所有人而言,大量喝湯都是不可取的,餐前大量喝湯可能影響進食量,導致其他營養素攝入不足,而餐後大量喝湯可能造成胃腸道負擔,並引起營養過剩。
對於大多數消化吸收能力正常的健康人來說,如果以補充營養為目的,湯的意義並不大,特別是多油鹽的湯汁完全不建議喝,還是吃肉最重要。尤其是對於處在生長髮育階段的青少年而言,只靠喝湯補充營養是不靠譜的。喝湯最好能撇掉表面的浮油,避免攝入過多脂肪。如果連同浮油一起喝進去,不僅不能達到滋補的目的,反而會引起肥胖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