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到1998年,央視陸續將四大名著改編成電視劇搬上熒幕。
這其中《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三部電視劇,無疑都非常成功,亦成了我們內地觀眾心目中無可替代的經典。
但1998年的《水滸傳》與這三部相比要遜色很多,豆瓣評分只有8.9分,是四部電視劇中最低的一部。
原因在於央視版《水滸傳》本身在劇本改編的過程中,對原著的情節刪節太多,導致故事講得不完整。
加上前有1982年的山東版《水滸》,後有2011年的鞠覺亮版《水滸傳》對比,前者人物形象契合度更高,後者故事更加充實完整,央視版就略顯尷尬了,
當然,這三版《水滸傳》電視劇現在都各自擁有力挺它們的粉絲,經常在網上吵得不可開交,也形象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在皮哥看來,這三個版本各有千秋,還真是很難抉擇,假如要對比做個區分,皮哥覺得單獨拿一個小說中的經典人物來比較就已經足夠。
一、
《水滸傳》原著中,花費筆墨最多,人物形象最為完整的,就是天傷星行者武松。
武松的經歷很長,從柴進莊上初遇宋江開始,先後經歷景陽崗打虎、殺嫂、鬥殺西門慶、十字坡打店、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蜈蚣嶺試戒刀、醉打孔亮、又重遇宋江。
魯迅說過:“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原著中的武松,從鬥殺西門慶之後毅然選擇了自首,甘願捨棄性命也要保住名節這件事,就能看出他是個為人正直的人。但這樣人品端正的好人,最後卻被逼上絕路,在鴛鴦樓上大開殺戒。
歷來對於武松這個人物的評價,經常陷入誤區,將其當作一個英雄來看待。其實作者施公無意塑造英雄,他細緻入微地描寫武松,更多的是將他放在那個時代中,透過展現武松形象與性格轉變過程,來揭露和控訴舊時代世道的黑暗。
因此,電視劇中對於武松形象塑造的好壞,就要看他的性格和人生觀是否出現與原著中保持一致的轉變過程。
當然,人物的形象與特徵、演員的表演、服化道的水平、故事完整性與節奏的把握、動作場景的呈現這些元素也必須考慮在內。
1、山東版《水滸》(祝延平飾演)
1983年,山東電視臺推出8集電視劇《武松》,由於反響強烈,後來又陸續拍攝了《魯智深》、《林沖》、《晁蓋》、《宋江》、《李逵》和《顧大嫂》,組成了40集的《水滸》。因此山東版《水滸》的成功,要歸功於那8集《武松》。
飾演武松的祝延平是原濟南市京劇團武生,山東泰安肥城人,1978年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劇集拍攝時他剛畢業。
祝延平長著一張國字臉,膀大腰圓、形象俊美,且身手好,拍攝動作戲不用替身,與原著中武松形象十分契合,因此被認為是最完美的武松扮演者。
劇中略去了武松在柴進莊上遇到宋江的情節,也沒有後面的醉打孔亮,但為了豐富人物形象,增加了武松資助窮小子陳興的情節;蜈蚣嶺上的飛天蜈蚣王道人被提高了戰力,給劇集安排了一段群戰的小高潮;最後還拍了武松上二龍山的鏡頭。
再說“武松戲”最重要的打虎情節,劇組用了真老虎,和訓獸師同框拍攝了幾組鏡頭,再讓祝延平和披著老虎皮的特技演員拍了幾組近景鏡頭,最後拼在一起,剪出一段驚心動魄的打虎情節。
以80年代的拍攝技術,雖然瑕疵很多,但仍然能夠看出水平很高。
綜上所述,山東版的8集《武松》完成度是很高的,在當時祝延平也成了不可替代的武松扮演者。
雖然他往後再也沒有扮演過武松了,央視籌拍《水滸傳》時,張紀中還特地找到他,想讓他再次扮演這個角色,這也是希望能夠迎合觀眾的需要。
但當時剛滿40歲的祝延平覺得他已經認真塑造過一次了,沒必要再次塑造另一版武松。且年齡上比原著中出場時25歲的武松又大很多,應該把機會留給年輕人,於是就推掉了這次機會。
張紀中為人比較重情義,後來還是誠邀他出演《鹿鼎記》中的陳近南。
2、央視版《水滸傳》(丁海峰飾演)
43集的央視版《水滸傳》對於原著情節的刪節太多了,嚴重破壞了故事的完美性。但是對於原著中的重頭戲“武十回”,央視主創還是不敢馬虎應付的。武松一角被祝延平推掉之後,最後落到丁海峰手中,他是吉林藝術學院畢業生,這是他參演的第一部電視劇。
丁海峰雖然不是武行出身,但182cm的身高,與祝延平相比也毫不遜色。
在得到角色後,丁海峰又針對性增肌,同時體脂率也略有增加,在劇中顯得非常健碩。雖然丁海峰不是祝延平那種標準的英雄臉,但他勝在五官非常硬朗,給人一種陽剛之感。
對於原著的呈現,劇集也做得比較好,從宋江到柴進莊上做客引入,到打虎、殺嫂、鬥殺西門慶等一系列情節都與原著相差無幾。
但情節上也略有改動,一是刪去了施恩的父親施管營和張團練這兩個人物;二是試戒刀和醉打孔亮的情節都被砍去了。
因此央視版的武松故事其實還是刪節較大的,只拍出了原著的近八成情節,但這相比完全沒有出場機會的那些人物來說,已經是很好的了。
至於打虎的情節,和山東版一樣是用了真老虎加訓獸師,與假老虎加男主角鏡頭剪接而成,但表現上更加具有真實感。
央視版比較值得稱道之處,是殺嫂、鬥殺西門慶和“血濺鴛鴦樓”情節較大尺度地貼近了原著的意圖,表現上血腥與暴力元素較足,這是讓觀眾覺得最為滿意的地方。
袁和平設計的武打動作也比山東版要好很多,一些難度較大的動作有用替身,因此極具觀賞性。
值得一提的是丁海峰今年3月還推出了一部網路電影《武松血戰獅子樓》,也算吃了一回“回頭草”。
但52歲的“武松”雖然平時很注重健身,身材還保養得很好,歲月的痕跡還是留在了臉上,已經不是當年那種感覺了。
3、鞠覺亮版《水滸傳》(陳龍飾演)
認真看過原著小說的皮哥,對鞠覺亮版《水滸傳》的評價還是比較好的,因為它的優點很突出,就是故事相比前面兩個版本顯得更加完整。
但鞠覺亮版確實也有很多不能忽略的硬傷,網友能拿來吐槽的點實在太多了。
武松的扮演者陳龍被網友吐槽最多,他雖然身高也有180cm(自報身高),身材卻明顯比較單薄,形象上也不如祝延平和丁海峰那樣高大威猛,可以說選角比較失敗。
但這事不能怪選角導演,因為在開拍之前,武松角色的選角經歷了一場略顯奇葩的換角風波。
臨陣換角是拍戲大忌,導演和劇組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武松一角原來選定的扮演者是吳慶哲,他是表演藝術家李法增的學生,以模特兼演員雙重身份出道,184cm的身高,健碩的體格,長相還跟鄭伊健很相似,明星相十足。
在片方放出幾位主角的定妝照時,吳慶哲的武松形象立刻就引起了網友們的注意。但其後不久,有好事的網友就發現問題了,原來吳慶哲在加入《水滸傳》劇組之前,就已經扮演過武松這個角色了,而且是在王晶製片的一部不可描述的電影裡。
吳慶哲曾在2005年得到王晶的提攜,參與由王晶執導的《八大豪俠》和《小魚兒與花無缺》兩部古裝劇。2009年,又應邀參演了王晶製片的這部港片,雖然在片中戲份不多,據說有一小段親熱戲還用了替身,但畢竟是有參與其中了。
假如他演的不是武松,而是鄆哥(成龍躺槍),或者別的什麼角色,也許還沒有太大的問題,像演過無數好片的徐錦江,照樣能在《西遊記》中演沙僧。
但他在片裡演的是武松,現在又在這版《水滸傳》中演武松,就很難不讓人產生聯想。
因此劇組最後不得不將吳慶哲替換掉,臨時選擇了讓陳龍來演。為了補償吳慶哲,又讓他出演反派大Boss江南方臘。
最後方臘與武松決鬥的那場戲,當吳慶哲喊出:“打虎武松,不外如是!”那句臺詞時,他的心裡一定是五味雜陳。
陳龍版武松也發了定妝照,但扮相有些奇怪,頭上多了一條頭巾,被網友戲稱為“加勒比武松”。劇中的動作戲也成了被吐槽的片,雖然動作指導仍然是袁和平的袁家班,但他這次明顯偷懶了。
比如武松鬥殺西門慶一場戲明顯是照搬了李連杰的電影《霍元甲》中霍元甲與秦爺的決鬥戲,西門慶玩袖子又是照搬了《給爸爸的信》中於榮光飾演的甫光。
再說重頭戲“打虎”,就更是隨便了,劇組壓根就沒用真虎,靠的是一點粗糙的CG特效。
而且導演鞠覺亮還自作聰明,他覺得人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他擅自給武松一把匕首,把“打虎”變成了“刺虎”,這引起了網友們的口誅筆伐。
至於對原著的還原,皮哥認為是鞠覺亮版唯一值得一誇的地方。
劇中100%還原了原著中的人物和故事,試戒刀、醉打孔亮、甚至武松被孔明孔亮吊起來打這些不光彩的事都被拍出來了,只是出於過審的考慮,略改了孫二孃的設定。
從這一點上看,鞠覺亮版相比前面兩個版本還是有優點的,而且打扮成“行者”之後的武松形象也顯得威武幹練,貼近了原著的形象。
二、
綜合上面的分析,皮哥覺得山東、央視和鞠覺亮三版《水滸傳》中對於武松段落的呈現,都是比較認真的,也都拍出了屬於自己的特點。
假如要皮哥比較的話,皮哥更喜歡祝延平版,因為還原度極高,已經可以稱為神作。
至於丁海峰版,皮哥認為比較明顯的缺點就是故事拍得不全,為了刪掉施管營這個角色,把施恩這個原著中比武松更年輕的帥氣小夥變成了一個小老頭,這操作實在令人看不懂。
陳龍版武松能吐槽的點實在太多了,但還原故事和人物都還是挺認真的。
總的來說,三版各有千秋,你更喜歡哪版“武松”呢?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