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欲靜而風不止!
當下,隨著“大變局與大疫情”接連襲來,世界正迎來新一輪的多事之秋。
10月18日這天,中國周邊又發生了3件值得關注的大事,每一件都在凸顯當前局勢的混亂與不安。
先來說說第一件,該出手時就出手!俄羅斯再次出招制裁美國。
18日,俄羅斯聯邦法院宣佈,將向美國網際網路企業“臉書”追討2600萬盧布的罰款,原因是該公司多次拒絕俄方要求、刪除有關煽動俄未成年人參加非法活動的資訊。
據悉,自2021年以來,俄方便多次對“臉書”發起制裁,累計罰款金額已經超過了8000萬盧布。
無獨有偶,今年9月底,俄法院也根據《俄羅斯聯邦行政法》判定美國的另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谷歌,因存在違法行為,且同樣多次拒絕俄方要求、刪除帶有煽動性質的言論,連續被俄方罰款2次,罰款金額為650萬盧布。
並且,自2021年開始,俄方對谷歌開出的罰單,已經超過了3200萬盧布。
這還沒完!
就在谷歌被罰的同時,該公司旗下的影片平臺“油管”,也因為無端封禁俄方媒體的頻道,而被處以100萬盧布的罰款。
對此,俄外交部還下達了“最後通牒”,稱“油管”的行為是對俄羅斯的“資訊侵略”,如果繼續執迷不悟、拒絕解封,那麼“油管”將在俄面臨全面禁令。
很顯然,在短短半個多月的時間裡,俄方先後出招制裁谷歌、“臉書”等美企,俄外交部還親自發聲,這背後顯然很不簡單。
對此,且談3點粗淺看法吧。
1,這是俄方對美方霸權發起“反制裁”的又一體現。
一方面,谷歌、臉書作為商業公司,對俄暗地裡“使絆子”,無異於和一個國家作對,這顯然不是單純的商業糾紛或行業競爭能解釋的。
另一方面,俄方制裁這些美企的理由,大多都涉及到了俄社會穩定,以及在國際社會上的媒體話語權。
這表明,谷歌、臉書接連向俄出招背後,很可能是美國在故意打壓、掣肘俄方。而俄方數次出手“制裁”這些美企,罰款只是次要的,向美式霸權發起反擊和反制,才是主要的。
2,俄羅斯對美國霸權的果斷反擊,又在“反美”程序上樹立了新榜樣。
要注意,早在俄羅斯制裁美國之前,印韓英法等國便紛紛以“濫用市場主導地位”或涉嫌壟斷為由,對美國谷歌、臉書以及蘋果等網際網路巨頭開出了“鉅額罰單”。
其中,韓國更是率先吹響“反美”號角,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透過立法,打擊美國網際網路巨頭“霸權行徑”的國家。
例如,谷歌、蘋果等美企曾一度強迫韓國軟體開發商使用他們的支付系統,並在支付過程中抽取最高30%的佣金。對此,韓國政府直接透過立法發起反擊。
因此,在韓國吹響“反美”號角後,俄方的強勢出招,無異於再次推動了世界“反美”程序。
3,國際社會聯手反制美國,再次表明了一點——霸權主義終究是人人喊打且不得人心的。
過去數十年裡,美國依仗霸權滿世界煽風點火、製造混亂,而後掠奪利益的行為,不僅引發了世界各國的普遍不滿,更讓一些美企變得肆無忌憚、無法無天。
如今,隨著各國相繼崛起,昔日“一超多強”的國際格局早已被“多超多強”所取代,美式霸權也正日漸式微、走向終結。對此,美國尚且無可奈何,這些依仗霸權的美企又能猖狂幾時呢?
可以預見,隨著俄韓法等國相繼出招,勢必會有更多“苦美久矣”的國家加入到“圍剿”美式霸權的戰役中。
好戲,還在後頭。
接下來,再說說第二件事,西方又在挑撥離間?緬甸公開批評美歐。
18日,緬甸看守政府發表宣告,表達了東盟拒絕邀請緬看守政府總理敏昂萊出席東盟峰會的不滿,並公開批評美國與歐盟,稱這是美歐干涉緬甸內政和東盟內部事務的結果。
據悉,此次東盟峰會將於本月26日至28日舉行,而在傳出緬甸將缺席該峰會的訊息後,美國立刻、罕見地表示東盟此舉“完全有道理”,並誇大描述稱“這是緬甸被降級”的體現。
不過,一些東盟國家卻表示,從未想過將緬甸從東盟中“移除”,並強調緬甸與他們一樣、擁有相同的權力,同時表示願意給緬甸恢復內部事務與迴歸正常的空間。
簡單來說,就是自今年出緬甸發生政變後,政局一度陷入混亂,東盟尚未決定以何種態度面對當前的緬甸和看守政府,所以才選擇了暫不邀請緬甸參加會議。
但到了一向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美國這邊,此事反而成為了其“挑撥離間”的機會。
或許,正如緬方所言,此事件背後,估計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難脫干係。
事實上,自從緬甸局勢動盪以來,美歐便一直不曾遮掩干預緬甸內部事務的野心,甚至還想趁亂出兵緬甸,徹底掌控該國。
一來,近期大力推動“重返亞太”戰略的美國,已經將戰略重心轉移到了亞洲,一個時局動盪的緬甸,已經成了美歐等國的目標。
二來,近期美國接連與日印澳組建“小圈子”,意圖掌握亞太海域主動權的心思已經昭然若揭了,為了實現戰略目標,美國非常渴望向亞洲內陸衍生勢力。
但奈何,菲律賓、越南等國一直不肯鬆口,烏茲別克更是一口回絕了美國的駐兵要求。因此,美歐自然會將目光對準緬甸。
三來,美國此次煽風點火,“挖苦、離間”緬甸與東盟的關係,主要目的還是想借此機會,強行讓其倒向美陣營。
因此,緬甸直言美國在此次事件中“從中作梗”,也並不令人意外。
總之,美國的“利慾薰心”與行事不擇手段是出了名的,緬甸確實得多加小心了。
最後,再來說說第三件事,日本再次發生地震,情況令人擔憂。
18日凌晨5點左右,日本小笠原群島地區突然發生了5.1級地震,震源深度為520千米。目前,尚不得知是否有餘震發生,也不知道是否會引發海嘯等自然災害。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7日深夜,日本千葉縣也發生了6.1級地震,導致30多名日本民眾受傷,並且東京也有明顯震感,但所幸沒有引發海嘯的危險。
地震發生後,日本多地鐵路、地鐵紛紛停運,驚慌失措的人們只能被迫在車站過夜,直到第二天才恢復正常。
更要注意,日本近期2次地震都發生深夜或凌晨時分,恰好都是人們熟睡的時候。這不禁讓人擔憂,要是下次發生更為劇烈的地震,很可能會引發悲劇。
畢竟,過去的種種教訓表明,面對地震這樣的災害,任何大意與疏忽都不可取。例如10年前的日本大地震,不僅導致了大量人員和財產損失,還引發了核洩漏危機,倘若不能及時未雨綢繆,後果將是非常慘重的。
並且,10月16日,日本新首相岸田文雄還對大地震受災地區進行了訪問;17日又去了福島、視察福島第一核電站。此舉同樣是在警醒日本民眾,面對地震等災害,絲毫不可懈怠。
不得不說,在日本首相易主、國會眾議院宣佈解散,政壇迎來多事之秋之際,疫情、經濟等危機尚未解決,地震、泥石流等災害又接踵而來,剛“新官上任”的岸田文雄,處境並不樂觀。
總之,山雨欲來風滿樓。接下來,且看岸田如何應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