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眼下,變異新冠病毒還在蔓延,持續下降的氣溫,令國際局勢迎來新一輪“寒冬”。
在大國博弈越發激烈的背景下,10月18日,亞洲又發生兩件意味深長的事情。
這一次,日印兩國蠢蠢欲動,局勢動盪或在所難免。
一、印軍再度挑釁,邊境危機重啟。
10月18日,環球網報道稱,印度空軍新任參謀長喬杜裡,日前公開前往“拉達克”地區,宣稱要“審查作戰形勢”,並與當地的印度士兵互動。
而為了配合喬杜裡的行為,印度媒體紛紛對此事進行報道,為其營造出一副“箭在弦上”“隨時待命”的愛國主義姿態。
怎麼看印軍和印媒的這一連串操作?有兩個關鍵點不容忽視。
1,上任立威,印軍參謀長“炒作”意味明顯。
據瞭解,此次訪問中印邊境地區的喬杜裡,於今年9月30日剛剛就職。
這名“領軍”不到一個月的新任空軍參謀長,第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就是以這種充滿挑釁意味的方式。
顯然,新官上任三把火,喬杜裡為了樹威立信,正在拿邊境危機作為“表演道具”。
2,歷史正在重演,印度政府又充滿了自信。
聯絡去年印軍的動作來看,此次喬杜裡訪問邊境,明顯是慣常操作,舊事重演。
去年年底,在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教唆下,印軍“硬著頭皮”陳兵邊境,屢次三番表現出強硬。
然而特朗普敗選後,印度隨之被拋棄,第二波新冠疫情又重創該國,暴露出其糟糕的衛生現狀與政治實力。
你以為印度老實了?其實短暫的沉默後,莫迪又開始蠢蠢欲動。這一回毋庸置疑,背後還是美國的身影。
一方面,9月15日,英美澳成立“奧庫斯”軍事聯盟,這彰顯了美國對“印太戰略”的決心。
在此背景下,印度重燃自信,認為美國會為了“印太戰略”而籠絡自己。
另一方面,9月23日到9月25日,印度總理莫迪高調訪美,與拜登、菅義偉、莫里森一起,舉行了“美日印澳四方會談”。
此次會議,拜登恐怕沒少在莫迪耳邊“吹風”,導致印度覺得自己又“行了”,有能力與鄰國匹敵。
眼下,中印剛結束第13輪軍長級會談,從各方訊息來看,印度顯然又犯起了“老毛病”——誤判形勢,反覆橫跳,爭取不切實的利益。
此次印度空軍參謀長訪問“拉達克”,或許只是印方挑釁的開始。
如果莫迪知道吸取教訓的話,就應該意識到,邊境問題不解決,受影響的只有印度士兵和印度經濟。
所謂的邊境危機,其實只是印度有危機。
二、日俄矛盾升級,日本喊話俄羅斯。
當地時間10月18日,日本新任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在記者會上公開表示,日本政府要解決“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的歸屬問題,並與俄羅斯簽署和平條約,不會將問題留給下一代。
“日本將在兩國之間達成的各種共識的基礎上,認真解決這個問題。”
顯然,日本政府又一次就南千島群島問題發聲了。不過與日本新首相岸田文雄的態度相比,松野博一似乎稍顯和緩一些。
本月8日,岸田文雄曾當眾放出“狠話”,宣稱“如果不解決領土爭端,和平條約則不可能簽署。”
但就在這番“威脅”發出3日後,俄羅斯太平洋艦隊,便於日本海舉行了演習,直接發射10枚導彈“示威”。
不僅如此,俄羅斯副總理格里戈連科和胡斯努爾林,還對南千島群島進行了為期3天的考察,並在“旅程”結束後,釋放了要開發當地旅遊業的訊號。
日本首相一句“威脅”,就換來俄羅斯兩大反擊,形勢已然十分明朗——日本若想和俄羅斯來硬的,那無異於雞蛋碰石頭,自討苦吃。
或許正是因此,日本內閣官方長官才會在今天補充說,要在兩國之間達成的“各種共識”的基礎上,“認真解決”這個問題。
有了這樣一個前提,原本劍拔弩張的氣氛,似乎就有了可以談判的餘地。
不過無論如何,領土爭議將是橫貫在日俄之間的一大難題。不管日本政客如何表態,都改變不了其否認歷史、美化戰爭罪行的事實。
岸田內閣如此頻繁地在領土問題上“造勢”,只會暴露出狼子野心、渲染地區緊張氛圍。
山雨欲來風滿樓。
日印兩國的行為,或要讓亞洲局勢風雲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