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誰願意與我,一前一後走過沼澤,派一個人先死,另一個人完成埋葬的任務。——海子
人生匆匆數十年,最難得的是遇到一個與自己心意相通的知己,正因為如此,伯牙子期高山流水、人亡琴斷的故事才得以流傳千古,至今被進門視為知己的最佳典範。
在千年之後,一位名叫海子的詩人魂斷鐵軌,在他去世不過兩月之後,好友駱一禾也緊隨著他匆匆離開了喧囂的塵世。世人在為他們的英年早逝而感到惋惜的時候,也不禁感嘆:他們就是當代的伯牙子期呀!
遺書上的名字
中國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大變革的時代,也是充滿詩意的,在這個年代,湧現出了許許多多浪漫的詩人,海子、顧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他們的命運也是令人唏噓的。
1989年的清晨,山海關火車站內人潮洶湧,人們都揹負著行囊,為了生活和未知的前方奔忙。在不少人的眼中,山海關這個曾經的天下第一關將成為他們新生活的第一站,前方即將到站的列車就是他們的人生征途的開始,誰也沒想到,一條曾經鮮活而熾熱的生命會在火車的鳴笛聲中消逝。
當太陽的第一抹光芒點亮蒼茫的夜空,鐵路的工作人員駭然地發現在鐵路之上,躺著一具血肉模糊的屍體。在他的身邊,有一份遺書,從那份遺書中,人們知道了死者的身份——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査海生。對於世人而言,他的另外一個名字更加出名,那就是海子。
在今天,海子是天才式的詩人,他的出現,使得中國近現代詩歌迸發出了燦爛的光芒,然而在那時,他不過是一個失意的詩人。他死時,身邊只有一個破舊的包裹和四本被反覆摩挲至昏黃的書籍。
爛漫的先鋒詩人
小時候的海子,具備了少年天才所具備的一切特點。他聰明好學、機智敏捷,在學習上,他總是遙遙領先於其他的小夥伴。海子對文字有著極其敏銳的感知能力,在不過四歲的時候,在同齡人還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海子已經能夠流利地背誦有著不少令成人們都頭痛不已的毛澤東語錄了。
在15歲那年,海子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中國的最高學府——北京大學。在那個年代,能夠在十五歲的年紀便考上北京大學,海子的成就令無數家長羨慕。在進入大學之後,海子延續著他“天才”的稱號。
在八十年代那個充滿詩意的浪漫的年代,會作詩的學生是最受歡迎的存在。在北大,吟誦詩歌的學生隨處可見,他們在這座有著極其豐厚的文化底蘊的校園裡用詩歌肆意地抒發著他們心中的情感,而海子則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學生時代,海子憑藉著詩歌成為了同學們心中偶像。
不顧一切地奔向死亡
在見識過學生時代意氣風發的海子之後,幾乎沒有能夠想到,有朝一日,這位曾用盡所有浪漫的筆觸來書寫靈魂和生命的詩人最終會選擇在25歲那年便將自己的生命匆匆畫上一個句號。究竟是什麼使得海子不顧一切地奔向死亡呢?
從滿腔的雄心壯志到最後的心如死灰,海子短短人生的最後十年的心路旅程,實際上就是他人生軌道的變化。在學生時代,海子是驚豔絕的詩人,在畢業之後,他必須要走出象牙塔,面對社會的磋磨。
畢業之後,海子在安排之下成為了中國政法大學的一名老師。雖然老師這個職業是一個鐵飯碗,但是在那個經歷了十年文化變亂的時代,教師並不是受人尊敬的職業。
與此同時,在經過改革開放之後,人們對金錢的重視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才華不再是人們評價一個人的最重要的指標,而教師的工資實在不高。
雖然海子成功地留在了北京,但是他並沒有留在城區,而是被分配到了昌平校區。在那時候,昌平區和今天的農村沒有什麼太大的差距。
出身於農村,沒有帥氣的樣貌,沒有大量的財富,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甚至連工資都不算豐厚,在漸漸物慾化的社會中,海子就從人們心中的大才子變成了窮酸的老師。有的學生在見到他之後,甚至連一聲“老師”都不願意叫出口。
作為一個詩人,海子最大的心願就是在有朝一日,自己的詩稿能夠出名。然而在他的詩歌創作巔峰期,他的詩歌並不出名,除了曾經的同學,幾乎沒有人知道“海子”這個詩人的存在。
與此同時,不少人並不能接受海子的詩歌風格,一些詩壇的名人也對他的詩歌嗤之以鼻。對於一位有著雄心壯志的人而言,業內大佬的否定就是對海子最大的打擊。
詩歌並不能填飽海子的肚子,迫於生計,海子不得不從事教師這一個他並不喜歡的工作。生活的窘迫和事業的不如意,都變成了難以排解的痛苦,沉甸甸地壓在海子的身上,令他痛苦不已。雖然海子的內心飽受折磨,但是命運似乎並不打算輕易地放過這位內心狂熱而敏感的年輕人。
海子在中國政法大學教書期間,認識了一位來自內蒙古的女學生。這位女學生就讀的專業是外語系,不管在什麼時候,外語系和中文系的女生對於才子類的人物都是非常欣賞的。因此,在認識海子不久之後,這位女學生就喜歡上了海子,並直接向海子告白。
面對如此直率的告白,海子受寵若驚,不假思索便答應了。那個女孩是海子的初戀,在海子並不長的人生中,這個女孩曾給予他最大的溫暖。然而,也正是這個女孩,最終成為了他自殺的推手。
生活從來就不止有風花雪月,還有生活的苟且和滿地的雞毛。海子和初戀的相愛是因為靈魂的共鳴,但是生活的窘迫卻始終橫亙在他們的面前。在北京這個中國第一大城市生活,錢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海子的工資卻難以承擔兩個人的小家庭。就這樣,兩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最終淪落到分手的下場。
初戀於大多數人而言都是難忘的存在,海子也不例外。和初戀分手之後,海子再也沒有開始另外一段戀情,他一直痴痴地念著那個率真而富有才氣的內蒙古女孩。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海子沒有想到的是,當他初戀重逢時,他心中的白月光已經嫁為人婦。看到前女友甜蜜的笑容和美滿的生活,海子的心像被一把無形的刀子一刀一刀割掉,痛苦不已。
難以排解心中痛苦的海子在一次聚會中喝得伶仃大醉。酒醒之後,海子恍恍惚惚記得他在醉酒之後對前女友說了許多不合時宜的話。
儘管和他一起參加聚會的友人堅稱他並沒有說過這樣的話,但是海子仍然固執地堅持著他那支離破碎的記憶,併為其感到深深的愧疚——那時候的海子,已經有了死亡情結。
海子在其生命的最後幾個月,創作出了不少精彩的詩歌,這些詩歌無一例外都充滿了濃厚的死亡的氣息,而這也是海子內心絕望的外在反映。
在《春天,十個海子》裡,他便用厭世的筆觸寫下了“在這裡,海子無疑發出了死亡的宣告”“這是一個絕望的詩人,一個破滅而無任何希望的靈魂”。除此之外,在希伯來神話中代表著“死亡”的“天堂”的意象也常常出現。
這個時候的海子,已經開始對現實的世界失望,他開始探索者自己的死亡,甚至和自己的還有討論自殺的種種的方式。
最後,海子帶著《瓦爾登湖》和一本《聖經》,踏上了他眼中的天梯——鐵路軌道,看著遠方閃爍著燈光的火車駛來,將他帶上夢想中的天堂。那一刻,曾經困擾海子的一切煩惱都消散了,那個曾經鮮活的詩人的靈魂也消散了。
應念故人來
海子的死亡,令無數人感到意外,也令他的友人感到傷心不已。雖然同為作家的西川早已對海子的崩潰有所察覺,但是他怎麼也沒有想到,海子竟然會如此乾脆地選擇與這個世界永別。對海子的死亡悲痛萬分的還有時任編輯的駱一禾。
駱一禾和西川、海子是大學同學,他極具才華,對詩歌的創作也一直懷有極大的熱情。在北大求學期間,他們曾共同創作出了不少精彩的詩歌,甚至有著“北大三劍客”的美稱。
後來,在海子屢屢受挫之時,駱一禾不斷地給予海子支援,甚至在成為了編輯之後,不斷地為海子詩集的出版而出謀劃策、東奔西跑。
對於海子而言,駱一禾是他的畢生的知己,是他人生最後一段路難得的溫暖和慰藉。因此,在自殺之前,他才會留下遺言:“將他的詩歌全部贈與駱一禾。”
得知海子自殺的訊息之時,駱一禾正在距山海關千里之外的地方工作。在聽到訊息的那一刻,駱一禾一時間如晴天霹靂狠狠地砸在頭上,他難以相信那個在詩歌創作中擁有著旁人難以想象的狂熱的海子最終會選擇這麼一條道路,他甚至覺得這是一個惡作劇。
直到看到海子遺體的那一刻,駱一禾才終於相信,他的好友海子,確確實實是告別了這個世界。
海子留下來的詩歌很多,零零總總的十分雜亂。根據海子的遺言,這些詩稿全部都歸駱一禾所有了。面對眼前這些海子一筆一劃用心血寫成的詩稿,駱一禾的心彷彿在滴血一般。
於駱一禾而言,海子與他志同道合,他們就如千年之前的伯牙子期一般,在旁人難以理解的詩歌創作之路上攜手前進、惺惺相惜。他實在是難以接受自己的離世。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看著書桌上鋪滿了的孩子們的詩稿,駱一禾仍然能回想起海子在提起詩歌時那神采奕奕的臉龐。駱一禾想著:他沒能留下絕望的海子,但是他可以讓海子的心血流傳於世。
於是,從那一刻起,駱一禾強忍著自己悲傷的心情,開始慢慢地整理海子的詩稿。即使海子的人生非常短暫,但是整理他的詩稿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年,陸小曼在整理徐志摩的詩稿時,便用了整整數十年的時間。
按理來說,駱一禾也可以選擇慢慢地、細心地整理海子的詩稿,但是他認為時不待人,他必須儘快將好友的詩稿整理出來,讓所有人重新認識這位原本應該偉大,卻最終黯然離場的詩人。
在海子去世不過兩月,駱一禾便將海子的所有詩歌整理完畢,並透過自己編輯的身份將其出版。
命運最終沒有辜負駱一禾的努力,在海子的詩稿出版之後不久,“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便如一股清風一般,吹向了整個神州大地,無數的人為海子的詩歌而傾倒,海子也從一個籍籍無名之人成為了人們心中“先鋒詩人”的代表。
人的情感足以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在海子去世之後,駱一禾始終無法從摯友離世的悲痛之中走出來。在此後的兩個月,為了儘快整理出海子的詩歌,駱一禾更是嘔心瀝血、晝夜不息,瘋狂地透支自己的生命。
在整理好海子的詩歌后,駱一禾的身體便出現了巨大的問題,最終因為過度的勞累,突發腦溢血去世。彼時,離海子去世也不過兩個月的時間。
古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人亡琴斷,今有海子駱一禾以詩會友,生死相隨。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駱一禾對海子的這份真誠而熾熱的友情,令無數人感嘆不已。
結語
駱一禾去世時,海子的詩稿還未來得及正式出版,他也未能親眼見到後人對海子詩歌的追捧和對海子才華的讚賞。如果他與海子在天之靈,見到如今的這番光景,或許會感到十分的欣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