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期間,中國湧現出了一大批抗日名將,不論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軍隊,在與日寇作戰中,他們都是一樣的一往無前,將生死置之度外,創下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戰績。不過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這些原有的國民黨將領指揮能力和抗日戰爭時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原本的抗日悍將卻連戰連敗,只有這三位國軍將領可以勉強成為解放軍的對手,這三位國軍將領是誰?他們與解放軍對戰時表現如何呢?
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還請各位幫忙“長按2秒點贊按鈕”來個強烈點贊。並且“關注”一下,以後常來,不迷路。
或被高估的幾位國民黨將領
解放戰爭期間,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有800萬大軍,還有超過千名將領,這人中,要麼是科班出身,要麼就是有過豐富的作戰經驗,再加上部隊中配備了大量效能優良的武器裝備,表面上佔盡了優勢,可就是這樣一支隊伍,卻被解放軍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之前的很多比較優秀的將領打的一塌糊塗,而在超過千名的國軍將領中就沒有一位能作為解放軍對手的嗎?
有人可能會提到張靈甫,解放戰爭期間他帶領蔣介石的“御林軍”整編74師在山東、江蘇一帶的正面戰場和我軍作戰,曾經在淮安和漣水等戰役中取得過明顯優勢,他算不算解放軍的對手呢?
以他最後一戰孟良崮戰役為例,張靈甫以為有著美械部隊整編74師的加成,在作戰中不可一世,根本沒有注意戰局,他的輕視態度最終導致了這支部隊被全殲的命運,本人也在逃亡途中被解放軍擊斃,對於解放軍來說,或許他的這支隊伍給戰鬥帶來了一點困難,但也僅僅是因為隊伍的裝備精良,與張靈甫本人關係不大。
整編74師的原人事處處長也曾評價張靈甫平時附庸風雅做些文人的事,戰鬥中又沒什麼謀略,只知道像武夫一樣往前衝,在這位人事部長看來,張靈甫的能力也就是營長、團長的水平,根本當不來師長、軍長。連蔣介石都在孟良崮戰役後評價,如果張靈甫有個旅長、團長的水平都不至於被解放軍只用了三天時間就將將其團滅了,由此可見張靈甫實在算不上是解放軍的對手。
另一位被捧上天的國軍將領就是薛嶽,他的作戰能力是在抗日戰爭中經過生與死的洗禮和驗證的,他打的萬家嶺大捷至今都被人稱頌,本人也被人看作是戰神一般的存在,長沙會戰中薛嶽獨創的天爐戰法殲滅了十多萬日軍,創下了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單個將領殲敵數量最多的記錄。
解放戰爭時期,薛嶽因為此前表現,被蔣介石寄予厚望,直接將他安到了綏靖公署長官的位置,不過誰也沒想到這位曾經的戰神,在面對解放軍時竟然如此的“不能打”,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就將手裡的部隊全部“送走”,兩個整編師,外加一個縱隊,被解放軍部隊全殲,薛嶽本人也被蔣介石投閒置散,再沒有出來作戰的機會。
另一個就是孫立人,他的勳章頭銜一大堆,本人還登過外國雜誌和報道,很給蔣介石長臉,不過他的主要戰場是在外線的緬甸,取得了仁安羌大捷,還救了數千英軍和國際友人。不過這位有著“東方隆美爾”之稱的國軍將領,回到國內戰場時,顯得有些不夠看,不是戰績不好,而是根本沒有作戰的機會,解放戰爭之初曾被調往東北,沒幾天就得罪了杜聿明,隨後又和廖耀湘生出了矛盾,大戰當前,將領不合是大忌,蔣介石只得將他調離戰場,做訓練新兵的輕鬆工作。
三位國軍將領或是解放軍難得的對手
比起這三位在解放戰爭中被高估的國軍將領,在解放戰爭中有沒有實力強大,或多或少對我軍造成困擾的將領呢?或許以下這三位稱得上是解放軍的對手。
第一位 傅作義
傅作義本是閻錫山這位老軍閥的下屬,單從這個出身來看,其實就很不得蔣介石喜歡,要不是因為傅作義實力擺在那,又兵強馬壯,很有自立為王的潛質,也輪不到他做華北的剿總司令。解放戰爭前期,傅作義為華北野戰軍作戰帶來不小的困難,多次讓解放軍吃了虧,尤其是在張家口一戰中,傅作義將自己的實力展現的淋漓盡致,不僅取得了張家口這個華北重要城鎮,還順便從蔣介石和國民黨政府手中撈到了不小的好處。
1946年夏秋之際,我軍在大同、集寧一帶對閻錫山的國民黨部隊發起了合圍之戰,解放軍部隊一路所向披靡,先攻克集寧,後又打到了大同城下,蔣介石眼見解放軍即將開啟通往連線西北的戰略要地,急忙給北京的傅作義發電,要求其對閻錫山緊急支援,一番博弈後,傅作義帶領5萬精銳前去支援。
當時的解放軍幾乎將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了攻打大同上,傅作義正是利用了這個時機,先是用計將守備稍差的集寧拿下,隨後又和大同地區的閻錫山部形成合圍反包之勢,解放軍部隊只得撤退。
隨後,傅作義又將眼光放在了張家口,這裡是解放軍的戰略要地,進可攻退可守,又是連線關內外的交通樞紐,傅作義故技重施,用疑兵之計,將華北野戰軍的注意力放在了東線戰場,放鬆了對張家口的守衛,傅作義抓住機會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直接拿下了張家口,以自己的7萬戰力對華北野戰軍的20萬兵力,取得了作戰的勝利。
解放戰爭三年多的時間裡,華北野戰軍和傅作義部多次交手,在他手中吃了不小的虧,影響了華野軍的作戰能力的發揮,可以說,傅作義是我軍在華北地區最難纏的對手,直到1949年,傅作義被解放軍圍困在北京城下,這才迷途知返,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第二位 黃百韜
黃百韜也不是蔣介石的嫡系,他是奉系軍閥頭目張宗昌麾下的一名干將,隨著張宗昌向蔣介石投誠,這才來到國軍部隊,前期因其這種特殊身份並沒有得到蔣介石的重用。
實際上黃百韜的實力不容低估,這位雜牌將領能一步步走到蔣介石的身邊,成為蔣介石心中的國軍高階將領,自身沒有過硬的能力是不可能實現的。張宗昌在得到了陳誠和蔣介石的青眼後開始平步青雲,解放戰爭之前就是整編25師的師長了。
解放戰爭時期,黃百韜兵團裝備的是日系軍械,不管是戰力還是裝備都遠不及整編74師,不過整編25師就硬是比整編74師強出來那麼一節,差距就是在將領身上,黃百韜和張靈甫不同,他雖然是雜牌出身,可戰鬥能力和指揮能力都是真刀真槍拼出來的,在與解放軍戰鬥的過程中,進攻和防守都很優秀,戰術上也很見章法。
在江蘇地區和華東野戰軍作戰時,也有明顯的優勢,率部先後拿下了高郵、寶應、鹽城等地。隨即又轉向了膠東戰場,攻克了高密、萊陽、煙臺等重要城鎮。國民黨淮海戰役的失敗,綜合來看其實跟黃百韜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主要是當時的總指揮劉峙的戰略眼光一般,昏招頻出,正是由於他的錯誤指揮,黃百韜軍團被圍困在碾莊一帶,華野軍與其進行了半個月左右的周旋作戰,才最終全殲黃百韜的第7軍團,不過華野軍也有不小的傷亡,縱觀整個解放戰爭,華野軍的戰力是值得肯定的,從來都是所向披靡,也就是在黃百韜這裡才吃了虧,足見黃百韜的能力不俗,是個不小的對手。
第三位 胡璉
胡璉可以說是粟裕大將一生最大的敵人,也是最大的遺憾之一,在和胡璉的作戰中,總是給人一種無數下手的感覺,打又打不退,抓又抓不到,連毛主席都評價胡璉“狡如兔,猛如虎”。如果說粟裕大將是解放軍中的常勝將軍,那麼胡璉就是國民黨的常勝將軍,戰無不勝的粟裕大將在解放戰爭期間,也就是在胡璉手中連吃了幾個虧。
胡璉在淞滬會戰中就有突出表現,面對日軍的猛烈進攻,國民黨初期呈現出節節敗退的狀態。日軍在選擇淞滬會戰登入口時,首站就選在了羅店,當時負責守衛這裡的就是胡璉,那時候他還只是個團長,日軍不斷地用飛機和大炮轟炸羅店陣地,為了阻擋日本人攻勢,胡璉想盡了辦法,甚至動用了敢死隊,幾天的時間裡,先後擊退日軍發起的十幾次猛烈進攻,為國民黨爭取了寶貴時間。
解放戰爭時期,南麻之戰胡璉曾讓粟裕大將吃了大虧。當時的胡璉國民黨第11師師長,接連大捷的粟裕大將決定乘勝追擊,攻佔胡璉11所在地的南麻地區,胡璉事先在南麻方圓五公里的範圍內,大量修建梅花形子母堡,以每個地堡為一個根據點,每個只留守兩三個士兵。當粟裕粟裕大將發起對南麻地區進攻時,面對胡璉修建的子母堡,粟裕無計可施,解放軍需要下很大的工夫才能攻下一個堡壘,可即便攻破了堡壘,也沒什麼戰果,兩三個敵人,卻要花上大力氣去打,看起看來都有點得不償失,最終只能強攻。
淮海戰役期間,胡璉和黃維軍團屬於一個軍隊系統,面對解放軍的強勢,國民黨軍隊逐漸被包圍,最終在雙堆集一帶,黃維被俘,胡璉僥倖逃脫,沒有抓住胡璉成為了華東野戰軍和粟裕大將的遺憾,也正是與胡璉的數次交手,才看出此人在作戰上確實難纏,堪稱解放軍難得的對手。
解放軍的強大毋庸置疑,國民黨從一開始就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面上,在失盡民心後,面臨戰鬥力強大的解放軍部隊,國民黨的失敗是必然的。